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783)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东李凯胡德夫郑彦超刘善辉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北京市林业保护站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普氏野马野化和圈养种群马胃蝇蛆病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对普氏野马野化种群和圈养种群进行驱虫,研究不同生存条件下普氏野马感染马胃蝇的多样性和感染特点。方法于2015年1月进行野马驱虫保健工作,对野马群驱虫采用随机抽样、对野马个体采用全程采集粪便中的马胃蝇幼虫。结果保护区内野马在排虫高峰期粪便平均排虫(140.8±62.8)只/堆,同期野马中心圈养野马平均排虫(1.8±0.9)只/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97,P=0.000),显示野马中心周边的马科动物隔离区和专供饲草可有效降低马胃蝇蛆病的感染;于保护区内采集马胃蝇5 357只,经鉴定为黑腹胃蝇、鼻胃蝇、黑角胃蝇、肠胃蝇和红尾胃蝇,其中黑腹胃蝇(96.84%)为优势种;野马中心采集马胃蝇83只,鉴定为肠胃蝇、红尾胃蝇、鼻胃蝇、黑角胃蝇和裸节胃蝇,肠胃蝇(48.19%)为优势种,红尾胃蝇(39.76%)次之,在野马中心未发现黑腹胃蝇,说明其基于食草的传播链被切断,两者物种构成存在差异;马胃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显示不同生存条件下野马感染马胃蝇的多样性差异明显,保护区马胃蝇区系处于极端状态。结论同处于准噶尔盆地的保护区和野马中心,野马生活环境的异质性使马胃蝇感染特点分明,黑腹胃蝇在干旱荒漠草原有极强的适应性。
- 张博茹张肖钰张玲贺雷王臣王振山张东李凯
- 关键词:普氏野马多样性
- 马胃蝇蛆病造成马体损伤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尸检方式探究马胃蝇寄生对马体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发现,马胃蝇幼虫在马体内的寄生部位是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向消化道末端移动,直至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没有明显的逆向移动现象;虫态期最长的3龄幼虫(L3)在寄生部位选择上存在着种间差异性,黑角胃蝇和鼻胃蝇在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前端,黑腹胃蝇和红尾胃蝇寄生于胃部;马科动物个体感染马胃蝇的数量与被检马匹的年龄(P=0.320)和性别(P=0.665)没有必然联系;马胃蝇蛆病在当地马科动物间普遍发生,胃部损伤面积达60%~80%,其中,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最高,其次是野驴和家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胃蝇属昆虫危害的认识及再引入野马健康状况的掌握,对于野马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强化后续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杨健梅张东胡德夫初红军陶永善范晓泽李凯
- 关键词:寄生迁移
- 丝光绿蝇2龄幼虫头节扫描电镜观察及一种新型感受器的发现(双翅目:丽蝇科)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丝光绿蝇2龄幼虫头节感受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补充新的形态学信息并筛选出便于物种鉴定的特征。方法2012年6-8月于北京松山国家级保护区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采集雌性丝光绿蝇,实验室饲养获得幼虫标本,扫描电镜观察头节感受器形态。结果幼虫头节触角为1个大腔锥形感受器,下颚须内围分布3个锥形、3个大腔锥形及6个小腔锥形3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外围分布2个大腔锥形感受器。口沟基部具1对坑状感受器,下唇两侧附属器官均具1个大腔锥形感受器和1个坑状感受器。结论观察到丽蝇科幼虫新的形态学特征:下颚须的小腔锥形感受器和下唇器官的坑状感受器,其中小腔锥形感受器可作为丝光绿蝇2龄幼虫的鉴别特征。
- 陈一欧李凯张东
- 关键词:丝光绿蝇感受器
- 内蒙古多伦县马胃蝇蛆病感染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内蒙古多伦县牧民家马进行驱虫,以研究该地区家马感染马胃蝇种类、数量等多样性指标,明确马胃蝇感染强度。方法选取成年家马,采用伊维菌素进行驱虫,将获得的寄生虫标本保存、鉴定并进行统计。结果内蒙古多伦县分布有6种胃蝇,占我国已记录胃蝇总数的100%。感染比率依次是肠胃蝇(53.04%)、鼻胃蝇(24.00%)、红尾胃蝇(10.61%)、黑腹胃蝇(6.96%)、黑角胃蝇(3.13%)和裸节胃蝇(2.26%)。结论多伦县属于马胃蝇蛆病高发及胃蝇物种丰富地区。
- 张明刘佳佳张连根谭增涛国有清李凯张东
- 关键词:多样性
- 农林复合环境大草蛉生境选择取向及天敌效能被引量:3
- 2015年
-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ur)是华北农区优势天敌昆虫之一。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农田、林带所组成的农林生境,就其中的大草蛉对栖息环境、产卵地点、越冬场所等不同生境的选择取向及天敌追随效能展开了多角度研究,结果表明:(1)大草蛉成虫对作物蚜虫具有明显的追随效应,其幼虫对作物蚜虫的空间跟随作用显著,且在不同空间层次均有控制作物蚜虫的表现(空间重叠度指数:P_(幼空间)>0.65);大草蛉的采食虫态期与蚜虫的发生期同步(时间重叠度指数:P_(幼空间)<0.65)。(2)紧邻农田的林带环境是秋收后大草蛉主要的越冬场所(差异显著性比较:P=0.001<0.05,α=0.05),对维系大草蛉在农林生境中的种群延续具有重要作用。(3)大草蛉在林带内的树皮裂缝、地表土层、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越冬,并对以上3个地点不存在明显选择性(差异显著性比较:P=0.466>0.05,α=0.05);(4)大草蛉在栖息生境中具有季节移动性和偏好选择性双重特点:夏秋两季作物生长期内大草蛉从林带迁飞往农田,偏好在大豆、花生田中栖息(LSD法:P=0.005<0.01,α=0.01);农作物秋收后及冬春两季大草蛉栖居于林带中,偏好在杨树萌条林内栖息(LSD法:P=0.002<0.01,α=0.01);(5)大草蛉对产卵地点具有选择性,因生境不同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在农田生境,大草蛉产卵时节贯穿6至9月,且偏好于花生与玉米田(LSD法:P=0.007<0.01,α=0.01);在林带生境,杨树杂木林内具有更高密度卵量(LSD法:P=0.038<0.05,α=0.05),产卵时节集中在5至7月。
- 杨钊赵广亮闫国增周在豹田作宝魏婉红张东李凯
- 关键词:大草蛉生境选择
- 复合农林生境游猎型蜘蛛时空动态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指出了蜘蛛是农区重要的天敌类群,研究了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环境下的游猎型蜘蛛多样性以及其优势种在"农田—林带"环境中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种游猎型蜘蛛为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 Koch)和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 Grube);游猎型蜘蛛密度在农林生境中具有明显的"林带效应":在冬小麦—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4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变化与距林带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P=0.026,α=0.05);在玉米—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1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处于高位状态,在距林带10~40m范围内蜘蛛密度显著下降(P=0.039,α=0.05),与距林带距离呈负相关;农事活动中喷洒农药对蜘蛛种群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农田蜘蛛密度在喷药次日急剧下降(P=0.001,α=0.05),之后缓慢增加,蜘蛛种群发生了从林带生境到农田生境不断的迁移过程(林带与农田生境内蜘蛛密度变化t-检验:P_(Sig.(2-tailed))=0.817,α=0.05;二者蜘蛛密度变化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0.998,P_(Sig.(2-tailed))=0.853,α=0.05);林带生境对于维系农田天敌群落的延续以及生态链的稳定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展示了林业在绿色农业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 杨钊闫国增周在豹田作宝王朔
- 关键词:林带农田
- 丝光绿蝇触角鞭节感受器官超显微形态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研究重要的医学昆虫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触角感受器的形态,以明确不同类型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方法】采用透射电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明确并详细描述了毛型感受器、锥型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及感觉囊的形态结构。【结论】毛型感受器和锥型感受器可能为化学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受器;感觉囊中的无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受器,类锥型感受器及类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化学感受器,各类型感受器同时行使功能,表明感觉囊为一个功能复合体。蝇类触角的感器类型多样、囊结构复杂,可作为研究昆虫触角感器形态、功能及演化的模式类群。
- 刘贤慧李心钰张东
- 关键词:丝光绿蝇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感受器
- 黑腹胃蝇蛹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究黑腹胃蝇在宿主体外发育规律,为马胃蝇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2014年4月通过在野外跟踪野马收集自然排出的黑腹胃蝇老熟幼虫,以成功化蛹的黑腹胃蝇蛹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记录期间的发育平均温度和发育历期,运用有效积温法则中"最小二乘法"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计算。结果 1黑腹胃蝇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58±0.64)℃,有效积温为(190.95±24.85)d·℃;2蛹期发育速率与发育温度间的关系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V=-0.0541+0.0052T),发育温度与发育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r2=0.923,P=0.001);3黑腹胃蝇蛹发育历期预测式N=(190.95±24.85)/〔T-(10.58±0.64)〕。结论通过对当地温度的调查,运用黑腹胃蝇蛹发育历期预测式能够预测黑腹胃蝇成虫在当地的发生期,结合当年幼虫基数的调查,进而为预测成虫发生动态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王可豪张东胡德夫初红军曹杰葛炎王镇彪李凯
- 关键词:有效积温蛹期
- 从时间尺度论述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指出了生境是动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是动物日常采食、休息等日常行为的根基所在,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生存的关键。在自身研究和前人大量文献资料支撑下,综述了不同时间尺度上中国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的概况,以期对后期开展生境利用研究工作给予一定的数据支持。
- 李国志郑彦超娄寅生刘善辉
- 关键词:生境选择野生动物
- 从空间尺度论述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指出了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动物的生境利用特点成为生物保护学研究的热点。综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的概况,以期对今后开展生境利用研究工作时在方法的选取方面提供借鉴和指导。
- 郑彦超吴昊刘善辉
- 关键词:生境选择微生境家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