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1140365)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加启赵圣国郑楠卜登攀王兴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瘤胃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高通量
  • 2篇高通量测序
  • 2篇测序
  • 1篇动物
  • 1篇多样性
  • 1篇抑制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处理
  • 1篇生化性质
  • 1篇饲料
  • 1篇饲料化
  • 1篇牛瘤胃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农作物秸秆
  • 1篇全基因
  • 1篇全基因组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赵圣国
  • 7篇王加启
  • 4篇郑楠
  • 3篇卜登攀
  • 2篇李发弟
  • 2篇王兴文
  • 1篇金迪
  • 1篇李松励
  • 1篇代文婷
  • 1篇闵力
  • 1篇赵国琦
  • 1篇张俊
  • 1篇张养东
  • 1篇李国栋
  • 1篇周旭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iversity shifts of rumen bacteria induced by dietary forages in dairy cows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changed bacteria using a new primer design strategy被引量:2
2016年
The partial 16 S r RNA gene sequences(100 to 500 bp) were widely used to reveal rumen bacterial composition influenced by diets, while quantification of the changed uncultured bacteria was inconvenient due to difficult designing of specific primers based on short sequence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forage resources on rumen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developed new strategy for primer design based on short sequences to quantify the changed uncultured bacteria.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analysis and subsequent band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reveal the distinct rumen bacteria composition in cows fed with two forage sources(single corn stover vs. mixed forages including alfalfa hay and corn silage).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in the rumen of dairy cows fed with corn stover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 mixed forages(P<0.05). The bacterium named R-UB affiliating to uncultured Succinivibrionaceae was identified, and it was abundant in the rumen of cows fed with mixed forages compared to corn stover. The full length 16 S r RNA gene sequences with identity of >97% to the R-UB 16 S r RNA gene sequence were obtained from Gen Bank and used to design specific primers to quantify uncultured bacterium R-UB. All sequences of amplicon from the new primers were of 100% identity to R-UB sequences indicating the high specificity of new primers. Quantitative PCR confirmed that abundance of R-UB in the rumen of cows fed with corn stover was lower than those fed with mixed forages(P<0.01). New strategy for designing primers based on partial 16 S r RNA genes to quantify targeted uncultured bacteria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rumen bacteria descending significantly in the cows fed corn stover compared to those fed mixed forages was identified as uncultured R-UB from Succinivibrionaceae.
JIN DiZHAO Sheng-guoZHANG Yang-dongSUN PengBU Deng-panYves BeckersWANG Jia-qi
关键词:RUMENPRIMERS
奶牛瘤胃中一株纤维分解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试验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得到1株纤维分解菌,研究其生化性质和种属分类.将富集的纤维分解菌群,通过厌氧平板分离培养得到纤维分解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的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卡鉴定纤维分解菌的生化图谱,并对菌株16Sr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确定其种属分类地位.结果表明:通过体外培养,分离得到纤维分解菌CB11,纤维分解平均消失率达82%,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绝对厌氧,能够产生β-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等.通过建立系统发育树,CB11的16SrDNA序列与解肝素拟杆菌的相似度达99%.
王兴文李发弟赵圣国王加启卜登攀
关键词:奶牛瘤胃纤维分解菌生化性质
瘤胃壁黏附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受纯培养方法的限制,瘤胃壁黏附细菌群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发现相对较少,但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16S rDNA文库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的应用,瘤胃壁黏附细菌的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从瘤胃壁黏附细菌的多样性、影响因素和功能3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代文婷郑楠赵圣国王加启
关键词:多样性影响因素
利用元基因组学方法从瘤胃中筛选的功能酶及酶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瘤胃微生物群落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生物体系,其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基因和生态资源,是酶制剂开发的重要宝库。元基因组学方法避免了微生物培养条件的限制,通过直接对未培养微生物进行DNA提取、基因筛选与表达,从而不断扩大自然界中的基因数据库,为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及筛选提供了可能。对元基因组学技术及利用此技术从瘤胃中筛选的功能酶类及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张俊赵圣国王加启金迪卜登攀
关键词:瘤胃酶类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瘤胃产甲烷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瘤胃产甲烷菌代谢产生的甲烷气体不仅会造成动物消化能的损失,而且增加温室效应,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诸多优越性,其在瘤胃产甲烷菌研究中的迅速应用,使研究者不仅能够对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系统分类,还能深入分析瘤胃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助于系统开展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的研究。文章综述了高通量测序的优点及其在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研究甲烷菌群产生甲烷的机制提供参考。
周旭闵力赵圣国郑楠王加启
关键词:反刍动物高通量测序技术
未培养技术在瘤胃产甲烷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瘤胃中的产甲烷菌为严格厌氧微生物,很难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已经培养并公布的瘤胃产甲烷菌只有4种,成千上万种类的瘤胃产甲烷菌不能培养出来。未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突破了传统分离培养检测方法的限制,使瘤胃产甲烷菌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综述了实时定量PCR、16S rDNA文库、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6项具有代表性的未培养技术及其在瘤胃产甲烷菌研究中的应用,为以后瘤胃产甲烷菌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王兴文王加启赵圣国李发弟卜登攀
关键词:瘤胃产甲烷菌全基因组测序高通量测序
对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条件下瘤胃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本试验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瘤胃细菌,然后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瘤胃细菌群落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将瘤胃微生物菌液接种到由厌氧稀释液和纤维素配制的纤维素选择性培养基中,连续培养50 h,分别在10、20、30、40和50 h取样,提取DNA,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α多样性指数Ace差异显著(P<0.05),其中30 hα多样性显著高于40、50 h(P<0.05);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40和50 h的菌群组成与10和20 h的菌群组成差异显著(P<0.05),30 h是细菌群落演替的时间点;已知的纤维降解菌属如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梭菌属(Clostridium)的丰度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在不同时间点的丰度没有差异(P>0.05)。在培养过程中发现,潜在的纤维降解菌Acholeplasma,Alkaliphilus,Blautia,GW_34的丰度随培养时间增加逐渐增加,并均在50 h丰度显著高于10 h(P<0.05)。根据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已知纤维降解菌和其他潜在纤维降解菌的丰度变化,确定30~40 h为下一步富集分离纤维降解菌的参考时间段,该结果为下一步稀释培养分离新的纯纤维降解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邢磊赵圣国郑楠王加启
关键词:瘤胃纤维素
秸秆饲料化预处理方式及其发酵抑制化合物的作用机理被引量:8
2016年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的生物质资源,在畜牧业和生物能源产业应用潜力巨大。但由于其复杂的化学组成以及抗性结构,使其不能直接高效地通过生物转化所利用。通过预处理可以降低秸秆纤维素的结晶度,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然而预处理过程不可避免地使秸秆在高温或化学催化作用下过度降解,并伴随着副产物的产生,对后续微生物发酵有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秸秆的稀酸、碱、蒸汽爆破以及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预处理副产物呋喃类衍生物、弱酸类和酚类化合物的产生与抑制机理作一综述。
李国栋赵圣国张养东郑楠李松励赵国琦王加启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预处理抑制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