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1045)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2H指数:7
- 相关作者:宋进喜杨小刚王珍任朝亮来文立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渭河陕西段河水水质COD、NH_3-N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重要的地表水体。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不断上升,排入渭河的污染物质逐年增加,致使渭河的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功能。分析渭河水质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渭河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渭河干流的19个监测断面以及渭河(陕西段)断面的COD和NH3-N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渭河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渭河干流仍有1/2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水环境功能的要求,2007-2011年虽然渭河一些断面的水质仍为劣Ⅴ类,但COD和氨氮的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 王珍宋进喜段孟辰任朝亮
- 关键词:水质污染CODNH3-N
- 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河床渗透性是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交换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以渭河干流上5个研究点为例,通过对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和沉积物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底栖动物的种类和密度,研究垂向渗透系数与底栖动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成分分布以沙和砾石为主的草滩,渗透系数达到18.479 m·d-1,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为139 ind·m-2;沉积物成分中粉沙和黏土占很大比重的眉县,渗透系数为2.807 m·d-1,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为2 742 ind·m-2;沉积物粒度分布基本相同的眉县、咸阳、临潼和华县等4个渗透性较差研究点中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和垂向渗透系数均差别较大,但是生物密度和垂向渗透系数呈显著相关性,其两者之间皮尔森相关系数r=0.987.不同研究点影响沉积物渗透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渗透性较强研究点主要为沉积物颗粒大小,渗透性较差研究点主要为底栖动物扰动;不同研究点内生物密度差别较大,不同生物种类差别也较大;底栖动物的生物扰动能够缓解细小沉积物的阻塞,以使弱渗透性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增强.
- 任朝亮宋进喜杨小刚薛健
- 关键词:生物扰动底栖动物粒度分布
- 近60 a渭河流域降水特征被引量:31
- 2013年
- 基于1952—2011年渭河流域天水、宝鸡、武功、西安4个气象站的逐日、逐月、逐年降水量资料,利用线性回归、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以及小波分析,对渭河流域近60 a降水量变化进行趋势、突变以及周期分析。结果显示:渭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春、秋两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小趋势,夏、冬两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显著;流域内除夏季以外,其他季节均存在突变点;4个站点均存在年总降水量突变点;渭河流域降水量的震荡周期为28~30 a;降水天数呈现减少趋势;小雨降水强度有增加趋势;除西安站外,其余3个站点1976—1990年的暴雨天数最多,暴雨天数年际变化较大。
- 来文立宋进喜章杰任朝亮杜佳
-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强度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渭河流域
- 渭河陕西段潜流带沉积物重金属变化初步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为厘清潜流带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变化及与水量交换、沉积物颗粒结构间的关系,于2013年春夏两季对渭河陕西段5个研究断面66个测试点位沉积物的野外原位渗透系数、颗粒粒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渭河沉积物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物粒径,同时沉积物垂向分层、排列组合也影响其渗透性能;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质量分数在垂向上不同深度其含量大小不同,在时间上总体呈现春季>夏季,富集系数(EF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春季Cu、Zn(除华县)、Pb(除眉县)、Cd富集严重且主要受人为输入源影响,夏季除Cd元素外,Cu、Zn、Pb的EF值均<1.5,说明其含量主要来源于地壳和岩石圈的自然风化过程;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粘土与粉砂(粒径<0.075 mm)百分比与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呈弱相关,重金属粒径效应不显著,粒径不是控制重金属含量的主要环境影子;对单一重金属垂向不同深度含量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除Cd外,其余3种重金属在垂向上的相关系数均>0.5(p<0.01),说明单一重金属在垂向上具有同源性且存在相互迁移与转化.
- 杨小刚宋进喜陈佳刘超王珍李佳选薛健茹彤
- 关键词:渭河陕西段重金属
- 河流潜流带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探究河流沉积物中底栖动物扰动对沉积物渗透性的影响,以渭河陕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采样,布置不同颤蚓密度的试验管,进行室内颤蚓生物扰动对渗透系数影响的模拟实验测试.同时,通过对不同颤蚓密度下垂向渗透系数和沉积物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颤蚓密度大小对渗透系数变化、沉积物表层特征、成分及渗透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渗透系数在白天和晚上的变化程度小于在整个试验时段上的变化程度;光照条件对颤蚓扰动作用影响不明显;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在颤蚓密度约为1.0 ind.·cm-2时达到最大值,颤蚓密度越大,沉积物表面越粗糙,沉积物厚度变化程度越大,沉积物成分变化越大,沉积物颗粒有变小趋势,浮泥含量增加.颤蚓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影响沉积物的渗透性能,当颤蚓密度小于一定量值时,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渗透性有加强作用;而颤蚓密度大于一定量值后,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渗透性有减弱作用,这一颤蚓密度量值大致在2.0~2.5 ind.·cm-2之间.研究表明,颤蚓通过生物扰动改变沉积物的内部和表层结构、沉积物成分组成等,以此破坏或加强沉积物中细小颗粒物的阻塞,致使沉积物的渗透性能增强或减弱.
- 宋进喜任朝亮李梦洁薛健杨小刚
- 关键词:粒度分布
- 河床沉积物中有机质对其垂向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水头下降立管法对渭河5个区域的河床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在室内分析其粒径分布及有机质含量。运用SPSS18.0软件分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其垂向渗透系数的关系。结论为:有机质主要通过改变黏土的结构从而改变沉积物的结构,进而影响垂向渗透系数值的大小;有机质对垂向渗透系数的影响关系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及黏土含量的组合关系密切相关。
- 张波宋进喜曹明明
-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质含量
- 渭河陕西段河道供水价值评估被引量:4
- 2014年
- 运用陕西省供水C-D生产函数,计算得出2005—2010年陕西省GDP单位供水价值,进而估算了渭河陕西段河道的供水价值.结果表明:以2005年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法计算出陕西省的GDP单位供水价值为15.63元·m-3,并以此为扩大指标,评估出渭河生态系统2005年供水服务价值为371.37亿元.
- 王珍杨小刚宋进喜来文立杜佳
- 关键词:C-D生产函数
- 渭河陕西段潜流带污染特征及其对河水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河流潜流带沉积物间隙水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其污染物迁移转化对河水的影响,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测试分析,2013年6月和12月对渭河陕西段4个研究点沉积物中含水率、有机质(OM)的特征和总氮(TN)、总磷(TP)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分别对TN、TP、有机质在沉积物、间隙水和河水的迁移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有机质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大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波动下降的趋势,但眉县在12月的10 cm以下反而随深度增加而上升;2沉积物中TP、TN在夏季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55 mg·kg-1和13.52 mg·kg-1,在冬季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48 mg·kg-1和2.91 mg·kg-1,含量偏高,属严重污染,且夏季污染程度高于冬季。沉积物、间隙水和河水TP、TN含量的比较表明,三者之间存在"汇"与"源"的关系,沉积物间隙水TP、TN含量高于河水TP、TN含量,具有向河水释放的趋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间隙水与河水中的TP、TN和有机质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和沉积物中的TP、TN相关性不明显,夏季各介质氮磷间的相关性较冬季显著。
- 陈佳宋进喜杨小刚张波李佳选
- 关键词:河水间隙水总氮总磷渭河陕西段
- 渭河陕西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测定了渭河陕西段6个断面沉积物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做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河床沉积物主要为Cu、Cd污染,个别点位Cu和Cd为中度或轻度污染,尤其是草滩断面的Cd含量,严重超过背景值,平均超标为3.1倍,且该断面大部分点位Cd为中度污染,表现为较重生态风险.各断面污染程度由重至轻排序为:F、C、A、D、E、B,潜在风险程度由重至轻排序为:F、D、C、E、A、B.F断面的污染程度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较大.
- 罗琳宋进喜王颖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渭河陕西段
- 渭河干流(陕西段)氨氮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分析渭河氨氮污染现状,探究其污染原因,对于改善渭河水质具有重要参考应用价值。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分析氨氮污染现状,通过因子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引起渭河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大部分监测断面氨氮水质处于劣Ⅴ类,污染严重,主要与农用氮肥施用量、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气温和降水量等因素显著相关,占总影响因素的79.97%。因此,减少氨氮排放量,提高渭河的径流量,缓解渭河氨氮污染成为当务之急。
- 郑现明王新科张欢宋进喜
- 关键词:氨氮污染偏最小二乘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