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12)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郑立杨佩华王小如韩彬崔志松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溢油
  • 4篇石油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指纹
  • 3篇岸滩
  • 2篇源解析
  • 2篇石油平台
  • 2篇萜烷
  • 2篇甾烷
  • 2篇降解
  • 2篇风险评估
  • 1篇多波束
  • 1篇多波束测深
  • 1篇多波束测深系...
  • 1篇形态学处理
  • 1篇岩石
  • 1篇溢油监测
  • 1篇溢油模型
  • 1篇溢油污染
  • 1篇溢油应急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海石油环保...

作者

  • 4篇郑立
  • 3篇韩彬
  • 3篇王小如
  • 3篇杨佩华
  • 2篇马启敏
  • 2篇崔志松
  • 2篇孙培艳
  • 2篇高伟
  • 2篇刘新军
  • 1篇王永刚
  • 1篇杨佰娟
  • 1篇陆金仁
  • 1篇李倩
  • 1篇王传远
  • 1篇包木太
  • 1篇李光梅
  • 1篇纪灵
  • 1篇侯广利
  • 1篇刘岩
  • 1篇孙圣堂

传媒

  • 3篇环境化学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海洋测绘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型石油降解菌剂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中的中试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为比较基于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菌液制剂(ZL 201010223463.6)与干粉制剂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中试实验中的石油降解效果。通过监测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基于降解指数n-C17/Pr(正十七烷/姥鲛烷)和n-C18/Ph(正十八烷/植烷)计算的石油烃降解率变化,以及海水中石油烃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综合评价菌剂的岸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8 d后添加了菌液制剂处理池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3.47%和45.07%,比自然风化提高了24.70%和25.40%;而添加了干粉制剂处理池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0.06%和42.36%,比自然风化提高了21.29%和23.69%。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实验中,干粉制剂的降解效果略低于菌液制剂,但干粉制剂可长期保存,且运输方便,因此干粉制剂比菌液制剂在岸滩溢油修复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李倩高伟崔志松郑立杨佰娟张魁英王绍良周文俊
关键词:海洋溢油岸滩
碣石湾表层海水油指纹特征参数研究
2017年
本文通过2012年5月份和9月份两次采样,研究了碣石湾表层海水油指纹特征参数的大小和差异。结果表明:5月份碣石湾表层海水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主峰碳为n-C16,9月份海域海水正构烷烃呈双峰型,前峰明显高于后峰,5月份表层海水受到油类影响,9月份表层海水同时受到油类污染和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在碣石湾表层海水的甾烷和萜烷中,5月和9月份碣石湾表层海水17α(H),21β(H)-藿烷(C30)为主要成分,其次为17α(H),21β(H)-30-降藿烷(C29);胆甾烷(C27甾烷)和乙基胆甾烷(C29甾烷)的ααα占优,甲基胆甾烷(C28甾烷)含量相对较低。
李艳菊马启敏刘新军
关键词:正构烷烃
礁石风化溢油解析和生物降解过程室内模拟研究
2015年
运用一个小型潮汐池模拟海岸环境,通过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吸附在人造滩涂礁石上的石油进行处理,研究风化溢油的解析和生物降解过程。对石油烃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组在加入细菌发酵液后,海水中、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沙中石油烃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经过60天的模拟实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超过21.9%的石油被降解。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水中细菌数量也被研究,实验组细菌数量从7.00×107 cell/m L降低到1.20×107 cell/m L,而对照组细菌数量一直低于106 cell/m L。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菌株可以加速滩涂溢油的解析速度,使其溶解于水中或者沉降到潮下带中,并且可以有效的对石油进行降解。
王腾李光梅陆金仁孙培艳包木太
关键词:降解过程
岸滩溢油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在分析国外溢油监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根据我国岸滩特点,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岸滩溢油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岸滩类型、岸滩服务功能和溢油性质采用简单的定性指标,溢油分布状态采用准确的定量指标,即符合我国岸滩溢油应急监测的工作实际情况,又能准确掌握溢油污染实际情况。利用本文的岸滩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指导岸滩溢油监测评价工作。
赵玉慧刘莹尹维翰杨晓飞孙培艳
关键词:漏油海岸线指标体系
石油平台周边海域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源解析及风险评估被引量:3
2016年
以我国渤海某石油开采平台为中心,设立了11个调查站位.对平台周边表、底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中可表征污染来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随着与平台距离的增加,平台周边海域PAHs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表层、底层海水中低分子量的PAHs占绝对优势,表明水体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输入.沉积物中PAHs分析显示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在平台周边表层沉积物中不存在,但8处采样点的芴(Flu)超过效应区间低值(ERL),对海洋生物具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需加强平台开采过程防漏措施,避免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杨佩华韩彬崔志松郑立高振会王小如
关键词:石油平台多环芳烃风险评估
中底层海水石油类样品原位采水器设计被引量:1
2015年
设计了一种用于采集中底层水样的海水石油类样品原位采水器。适用于分析水样中油类、生物类等指标。其主要特点是可以采集所需深度的水样,保持所采集水样的原位特征。与常见的采水器相比,该采水器采用"闭-开-闭"的采样瓶启闭模式,即把经过清洗处理的采样瓶装到采水器上,瓶口保持密封状态,下放到设定深度后,发出指令打开采样瓶瓶口,开始采水,采样瓶装满水样后,关闭采样瓶瓶口。闭-开-闭模式,保证了样品瓶采样前后始终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在采水器下放和提升过程中,采样瓶和采集的水样可能受到其他深度水体的污染和干扰。
侯广利吴丙伟褚东志贺江王鑫平刘岩
关键词:采水器
南大西洋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风险评估
2015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011年采自南大西洋1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的16种多环芳烃(16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南大西洋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6PAHs的含量范围为89.48×10^-9~508.69×10^-9,均值为234.41×10^-9,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水平与国际类似水体对比处于低等程度。经特征PAHs组分分析,判定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产品。由于苊、芴、蒽等化合物含量超过了风险评价低值,可能存在对生物潜在的不利影响。
杨佩华朱志伟徐亚岩韩彬杨东方郑立王小如
关键词:南大西洋多环芳烃风险评估
海面溢油不同油品特征比值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实际溢油案例中出现的4种油品为对象,利用GC/MS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油品之间的正构烷烃、多环芳烃和甾烷萜烷的分布特征和特征比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不同油品指纹的正构烷烃特征比值CPI,萜烷类特征比值C31αβ(S/(S+R))、C32αβ(S/(S+R))、C33αβ(S/(S+R))、C34αβ(S/(S+R))和甾烷类特征比值C29甾ααα(S/(S+R))差异性不明显,可能会出现一致性;(2)不同油品指纹的多环芳烃特征比值存在明显差异,基本不存在一致性问题;(3)在油指纹鉴别过程中,要考虑到特征比值参数的稳定性,同时考虑不同油品指纹特征比值可能出现的一致性问题。
刘新军马启敏杨雪娜
关键词:溢油萜烷甾烷
南海深水区水下溢油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研发与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南海油气田勘探开发溢油污染防治需求,开发了国内首套深水区水下溢油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由三维海流预报模型、深水溢油模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和数据库组成。海流预报模型基于ROMS模式,通过考虑波致混合影响,并利用最优插值技术同化卫星测高资料和嵌套技术,保障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深水溢油模型由羽流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组成,考虑了卷吸、油气分离、溶解、水合物生成、漂移、扩散等复杂过程。系统能够预测深水区水下油气泄漏后行为和归宿过程,提供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粒子的大小、分布、移动速度和漂移轨迹、扩散面积、水体溢油残存量、水面溢油量等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结果。目前系统已经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应用,为南海深水溢油应急提供了重要支撑。
安伟赵宇鹏李建伟王永刚陈海波
关键词:可视化系统溢油应急三维仿真羽流
渤海中部油气开采区石油烃环境质量评价及源解析被引量:3
2017年
对渤海中部油气开采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了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分子组成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石油类浓度为12.5—860μg·g^(-1)之间,污染指数为0.61—41.97;随着与采油平台距离的增加,平台周边海域石油烃含量和污染水平呈现降低的趋势;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表明,源自大陆高等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的烷烃共存于渤海近代沉积物中,石油类产品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物对其贡献不能忽视;石油平台站位PAHs主要来自石油的直接输入,其它站位主要来自燃烧源.
刘旭纪灵纪殿胜姜军成李沅蔚王传远
关键词:溢油污染多环芳烃石油开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