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169)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明志马静林娟周磊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产业结构影响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被引量:11
- 2012年
-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 张明志马静
- 关键词:产业结构贸易结构
- 金融危机与福建出口贸易发展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福建和江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入世以来,较之于江苏出口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福建则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乏力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相对于江苏而言,福建的出口贸易遭受冲击的程度相对小些。研究表明,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今天,出口波动性小的地区的贸易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定优于出口波动性大的。
- 张明志周磊
- 关键词:金融危机
- 中国出口波动的地区差异性及成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
- 2013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西部地区不仅出口贸易发展的绝对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而且出口稳定性也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商品集中度、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开放度的不同是导致中国出口波动出现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出口商品集中度是东部地区出口波动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影响中西部地区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是贸易开放度。东部地区推行出口商品多样化的政策正当其时,而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出口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
-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