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RK009)

作品数:5 被引量:288H指数:5
相关作者:靳小怡李树茁悦中山费尔德曼刘利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斯坦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社会融合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民工
  • 1篇性别失衡
  • 1篇养老
  • 1篇移民
  • 1篇中国农村养老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网络视角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大龄未婚...
  • 1篇农村养老
  • 1篇网络
  • 1篇网络视角
  • 1篇文化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3篇靳小怡
  • 2篇李树茁
  • 2篇费尔德曼
  • 2篇悦中山
  • 1篇刘蔚
  • 1篇刘利鸽

传媒

  • 1篇社会
  • 1篇人口学刊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性别失衡下的中国农村养老及其政策启示被引量:21
2012年
中国社会转型期性别失衡带来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对农村养老的影响是中国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08—2010年的三次农村人口专项抽样调查数据,从性别、年代、婚姻、区域、人口流动等多视角综合分析了性别失衡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代际支持行为以及男性失婚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婚姻挤压对中国农村养老带来的挑战及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经对农村养老产生了重要影响:大龄未婚男性成为打算依靠政府救济养老的主要人群;大龄未婚男性给予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弱、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较低。文章丰富和发展了养老研究的视角,初步识别了性别失衡给农村养老所带来的负面后果,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性别失衡的人口社会后果,并为综合治理性别失衡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靳小怡郭秋菊刘蔚
关键词:性别失衡婚姻挤压养老
社会网络视角下中国农村成年男性初婚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1年
在婚姻挤压背景下,男性拥有较多的社会网络资源是否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结识异性和获得应急性经济支持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其初婚的概率?利用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安徽x县调查的数据,从社会网络角度出发,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分析影响18~50岁农村男性初婚风险水平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村男性的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2~27岁之间,27岁以上仍未结婚的男性,其成婚的概率急剧下降,成为婚姻市场的弱势群体;男性自身的特征和资源拥有状况,包括婚前社会网络、个人经济和非经济特征、家庭和社区因素,往往决定着个人的初婚风险水平,一般来说,男性自身特征和资源拥有状况越差,结婚的可能性越小。
刘利鸽靳小怡
关键词:社会网络农村大龄未婚男性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建构与实证分析被引量:111
2012年
论文建构了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社会融合包括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其中社会经济融合是方向无涉的,而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具有双向性。概念将市民纳入研究视野,为农民工融合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标尺,有助于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的准确理解。论文的重要发现包括:农民工文化融合的首选策略是融合策略,心理融合以融合型和融入型为主,制度障碍是导致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重要因素。
悦中山李树茁费尔德曼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合文化融合
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被引量:118
2011年
社会网络对移民的社会融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9年X市农民工调查数据,本研究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分为市民亲属关系、市民非亲属关系和非市民关系,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辨析为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等三个维度,并分析农民工—市民网络与社会融合的关系。研究发现,市民非亲属关系对农民工的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均有显著的、不可替代的正向影响,但对社会经济融合的影响有限。农民工—市民网络对社会融合各维度的不均衡作用有可能导致农民工长期陷入城市社会底层。
悦中山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网络社会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