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30320)

作品数:29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卓娅徐勇龚非力冯玮熊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8篇膜型
  • 8篇跨膜
  • 8篇跨膜型
  • 8篇分泌
  • 8篇分泌型
  • 6篇TNF-Α
  • 4篇信号
  • 4篇杀瘤
  • 4篇肿瘤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粒细胞
  • 4篇坏死因子
  • 4篇TNF
  • 4篇TNFR
  • 3篇蛋白
  • 3篇杀瘤效应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细胞毒
  • 3篇基因

机构

  • 23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李卓娅
  • 18篇徐勇
  • 16篇冯玮
  • 16篇龚非力
  • 15篇熊平
  • 14篇姜晓丹
  • 5篇尹丙姣
  • 5篇姜小丹
  • 4篇辛利军
  • 4篇郑芳
  • 4篇李清芬
  • 3篇孙义敏
  • 2篇李鸣真
  • 2篇杨渝珍
  • 2篇王开富
  • 2篇陆付耳
  • 2篇余上斌
  • 2篇朱俊
  • 2篇韩玲
  • 2篇郑浩

传媒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国外医学(免...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动蛋白样分子参与TNFRⅡ介导的TM-TNF-α杀瘤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寻找并研究参与TM TNF α杀瘤的协同分子 ,进一步揭示TM TNF α发挥生物学作用的特征 ,阐明其与S TNF α功能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共沉淀法、质谱分析、Westernblot及细胞毒实验探索参与TM TNF α杀瘤功能的协同作用分子并确定其性质。结果 TM TNF α免疫共沉淀产物中发现一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4 3× 10 3蛋白分子 ,用质谱分析及Westernblot证实该分子属于肌动蛋白家族 ;用抗肌动蛋白抗体封闭效应细胞和 或靶细胞后 ,TM TNF α对主要表达TNFRⅡ的肿瘤细胞HL 6 0的杀伤作用显著下降 ,而对主要表达TNFRⅠ的肿瘤细胞MCF 7则无影响。结论 Mr为 4 3× 10 3的肌动蛋白样分子可能参与并增强TM TNF α通过TNFRⅡ介导的杀瘤功能。
郑芳李卓娅李新平姜晓丹冯玮徐勇熊平龚非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跨膜型分泌型
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作用异同及GM-CSF的协同作用
2001年
通过集落形成法检测两型 TGFα对小鼠肾上皮细胞 (NRK)促转化作用以及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体刺激因子(GM- CSF)对其转化效应的协同作用。结果发现 :两型 TGFα均可促进 NRK细胞一定程度的转化 (P<0 .0 1) ,在 GM-CSF存在下 ,两型 TGFα促进 NRK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增强 (P<0 .0 1) ,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但 GM- CSF对 S- TGFα促进转化的协同作用比 TM- TGFα的作用强 2~ 3倍 (P<0 .0 1)。提示 :过量的 TGFα表达 ,加之 GM- CSF的协同作用 ,可能是导致增殖细胞恶性转化 ,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江侃李卓娅姜晓丹冯玮熊平徐勇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发生学
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在内毒素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研究跨膜型TNF α(mTNF α)的消长与内毒素性休克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讨mTNF α在内毒素性休克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首先使用埃希大肠杆菌死菌液制备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并分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的分泌型TNF α(sTNF α)、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mTNF α。然后 ,在给大鼠注射死菌液之前 30min ,分别注射TNF转化酶 (TACE)反义寡核甘酸 (5mg/kg)或抗TNF α多克隆抗体 (5mg/kg)。 6h后分别检测sTNF α、mTNF α水平 ;检查肺、肾等内脏器官的病理改变 ;并且监测各组大鼠的血压变化。结果 在内毒素性休克过程中 ,mTNF α表达的动态变化不同于sTNF α ,mTNF α在注射菌液 30min后开始升高 ,4 .5h达最高峰 ,随后有所下降 ,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TACE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抑制mTNF α转化为sTNF α ,使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mTNF α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0 1)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肺、肾等脏器无病理改变 ;抗TNF α多克隆抗体能中和sTNF α,其结果与前者基本相似。结论 内毒素性休克的病理过程主要与sTNF α及其诱导的其它促炎细胞因子如IL 1β、IL 6、IL 8等有关 ,而mTNF α则可抵抗内毒素的攻击 ,稳定血压 ,限制炎症反应及保护组织免受损伤 ,为临床治疗休克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
尹丙姣李卓娅余上斌姜晓丹龚非力徐勇冯玮熊平
关键词:跨膜型TNF-Α分泌型TNF-Α内毒素性休克
热毒清对HL-60细胞产生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热毒清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失控释放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热毒清对HL 60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s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 (TACE)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 1) 1∶30稀释的热毒清能有效地控制内毒素脂多糖 (LPS)刺激所引起的sTNFα的高分泌。 ( 2 )热毒清单独作用HL 60细胞时 ,对TACEmRNA的表达虽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LPS刺激增加表达的TACEmRNA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 :热毒清对LPS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sTNFα的分泌及对sTNFα激活的关键酶———TACE的基因表达具有双重抑制作用 ,提示热毒清可能是一种TACE良好的天然抑制剂。
王开富李鸣真杨渝珍韩玲丁廷波陆付耳
关键词:热毒清HL-60细胞
跨膜型和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毒素性休克肝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分泌型 (S)和跨膜型 (TM)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内毒素性休克肝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首先使用埃氏大肠杆菌死菌液制备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并分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的S TNF α、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TM TNF α ;然后 ,在给大鼠注射死菌液之前 3 0min ,注射TNF α转化酶 (TACE)反义寡核苷酸 ( 5mg/kg) ;6h后分别检测S TNF α、TM TNF α水平 ;检查肝脏的病理改变 ,并监测各组大鼠的血压变化。结果 在内毒素性休克过程中 ,TM TNF α表达的动态变化不同于S TNF α ,TM TNF α在注射菌液 3 0min后开始升高 ,4 5h达最高峰 ,随后有所下降 ,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TACE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抑制TM TNF α转化为S TNF α ,使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TM TNF α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0 1)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肝脏未见病理改变。结论 内毒素性休克的病理过程主要与S TNF α有关 ,而TM TNF α则可抵抗内毒素的攻击 ,稳定血压 ,限制炎症反应及保护肝组织免受损伤 。
尹丙姣李卓娅余上斌姜晓丹冯玮徐勇
关键词:跨膜型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脓毒性休克
两型TNFα杀伤U937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
2003年
目的 比较两型TNFα对U93 7细胞的胞毒效应及二者诱导U93 7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两型TNFα对U93 7细胞的胞毒效应 ;用抑制消减杂交法探索两型TNFα诱导U93 7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两型TNFα对U93 7细胞胞毒效应存在差异 ,分泌型TNFα (sTNFα)的杀伤率为 2 4 3 % ,且引起靶细胞坏死率大于其诱导的凋亡率 ;跨膜型TNFα (TM TNFα)的杀伤率为 3 4 3 % ,主要引起靶细胞凋亡。以sTNFα诱导基因做消减 ,得到TM TNFα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 ,即 2 5个EST ,其中 8个EST与已知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17个EST为未知序列 ,已向GenBank登录。
孙义敏尹丙姣徐勇姜晓丹熊平冯玮龚非力李卓娅
关键词:U937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抑制消减杂交
Lipopolysaccharides and the Enhanced Expression of TACE Mrna in HL-60 Cells and Adhesive Cells from Human Spleen被引量:1
2001年
DING Tingbo(
NF-κB_3结合位点在人TNF-α基因转录调节作用中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TNF α启动子中 3个κB位点在调节基因转录中的作用及其与核蛋白作用的亲和力关系。方法 :用含不同调节区域的重组报告基因进行HL 6 0细胞的基因转染 ,检测LPS刺激前后及κB3 反义寡核苷酸封闭后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 ;提取LPS刺激 6h的HL 6 0的细胞核蛋白 ,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实验及竞争结合实验比较NF κB与TNF α的 3个NF κB位点的亲和力。结果 :尽管TNF α基因中 3个κB位点都参与该基因的诱导和非诱导性转录调节 ,但κB3 位点的作用更为重要 ;3个κB位点能同LPS刺激和非刺激的HL 6 0细胞核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 ,但LPS刺激的蛋白 DNA复合物电泳条带明显增粗 ,尤其κB3 位点出现 2条明显的特异性条带 ;3个κB位点与LPS诱导后HL 6 0核蛋白的亲和力强弱顺序依次为 :κB2 >κB1 >κB3。结论 :TNF α基因的 3个κB位点都能与NF κB结合 ,从而参与调节HL 6 0细胞TNF α组成性表达和LPS诱导性表达。尽管κB3 位点在对LPS刺激的反应性中发挥的作用最大 ,但这种效应与其同核蛋白亲和力的大小无关。
史须李卓娅龚非力冯纬徐勇熊平
关键词:核因子-ΚB脂多糖
比较跨膜型与分泌型TNF-α在体内的杀瘤效应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比较分泌型和跨膜型TNF-α在体内抗瘤作用的异同.方法: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3种TNF-α(野生型TNF-α重组体、跨膜型及分泌型TNF-α突变体)基因,观察其抗瘤效应 结果:3种TNF-α均能有效表达。并具明显抑瘤效应,跨膜型TNF-α突变体对早期肿瘤的仰制效应明显高于其它2种TNF-α(P<0.01),而野生型TNF-α对中肿瘤的抗瘤效应则最佳.此外,注射3种TNF-α裸DNA均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结论:分泌型和跨膜型TNF-α抑瘤机制可能下同,裸DNA直接用于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较安全。
李清芬冯玮李卓娅龚非力姜晓丹徐勇熊平
关键词:跨膜型TNF-Α分泌型抗瘤效应
87位氨基酸在TM-TNF-α诱导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TM TNF α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阐明其诱导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定点突变的 87/PheTM TNF pcDNA3.0 ,并瞬时转染Cos 7细胞 ,利用MTT法 ,annexinⅤ ,Westernblot检测TM TNF α突变体的胞毒效应 ,对靶细胞死亡方式及对核转录因子NF κB转位的影响。结果  87位氨基酸置换后 ,TM TNF α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改变 ,但TM TNF α突变体通过促进NF κB核转位 ,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方式由凋亡转为坏死。结论  87位氨基酸是TM TNF α诱导靶细胞凋亡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
郑芳姜小丹冯玮龚非力李卓娅
关键词:靶细胞凋亡坏死MTT法定点突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