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613807)

作品数:128 被引量:1,000H指数:17
相关作者:赵永庆曾卫东周义刚洪权孙宇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2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07篇合金
  • 75篇钛合金
  • 30篇力学性能
  • 30篇力学性
  • 21篇显微组织
  • 13篇半固态
  • 13篇TI14合金
  • 11篇神经网
  • 11篇神经网络
  • 11篇相变
  • 10篇蠕变
  • 10篇网络
  • 8篇高温钛合金
  • 8篇本构
  • 7篇热变形
  • 7篇热稳定
  • 7篇人工神经
  • 7篇TI600合...
  • 6篇锻造
  • 6篇阻燃钛合金

机构

  • 110篇西北有色金属...
  • 7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8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长安大学
  • 8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宝钢特钢有限...
  • 3篇东北大学
  • 3篇西安飞机工业...
  • 2篇钢铁研究总院
  • 2篇辽宁工业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金...
  • 2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河北省电力研...
  • 1篇海军驻兴平地...
  • 1篇中航工业沈阳...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8篇赵永庆
  • 65篇曾卫东
  • 26篇周义刚
  • 17篇洪权
  • 17篇孙宇
  • 16篇毛小南
  • 15篇陈永楠
  • 14篇辛社伟
  • 13篇奚正平
  • 13篇韩远飞
  • 13篇魏建锋
  • 11篇曾立英
  • 10篇戚运莲
  • 9篇马雄
  • 9篇张学敏
  • 8篇卢亚锋
  • 8篇郭萍
  • 8篇邵一涛
  • 8篇王凯旋
  • 7篇杨冠军

传媒

  • 43篇稀有金属材料...
  • 17篇钛工业进展
  • 14篇热加工工艺
  • 12篇中国有色金属...
  • 7篇材料热处理学...
  • 6篇金属热处理
  • 6篇材料导报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4篇中国材料进展
  • 4篇Transa...
  • 3篇稀有金属快报
  • 2篇材料工程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铸造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28篇2011
  • 33篇2010
  • 28篇2009
  • 13篇2008
  • 10篇2007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造Ti40合金加工图(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以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获得的Ti40钛合金压缩试验数据为基础,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建立该合金的高温流动应力与应变、应变速率和温度对应关系的预测模型,其中,应变、应变速率(对数形式)和变形温度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流动应力作为模型的输出参数。结果发现,运用BP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其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基本吻合。同时,采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数据构造Ti40合金的加工图,其安全区和失稳区的范围与实测数据获得的加工图基本相符,并对各自区域的相应组织状态进行金相观察。
孙宇曾卫东赵永庆张学敏马雄韩远飞
关键词:TI40合金加工图人工神经网络
加工工艺对TC4-DT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研究不同锻造工艺(三火次镦拔、五火次镦拔、五火次镦拔+中间β均匀化处理)对TC4-DT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锻造工艺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锻造和常规均匀锻造相比,采用常规均匀锻造+β均匀化处理(C工艺)的组织在普通退火后具有与力学性能的最佳匹配,并且在后续的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增大,C工艺由于畸变能以及再结晶的作用产生了许多细小的等轴组织,因此采用C工艺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对提高合金的整体性能有益。
郭萍赵永庆洪权曾卫东
关键词:钛合金锻造工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Ti14合金半固态压缩中的应力松弛现象和变形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对Ti14合金进行了半固态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该合金在应变速率为5×10^-2 s^-1和5×10^-1 s^-1,变形温度为1273-1423 K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分析了该合金半固态下应力松弛发生的条件和原因,并讨论了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机制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有显著的影响,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宏观应力松弛发生在固相含量区间为0.95-0.98,主要是因为液相的增加减少了晶粒间的“固相桥”作用。由于液相在变形中的渗漏,Ti14合金在1273-1423 K半固态变形的应变速率试验值远远小于Iwasaki润滑流动机制(固液混合变形机制)所需的理论值,说明在所测试的半固态区间内合金仍以固相粒子变形为主,固液混合变形为协调机制。
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张学敏马雪丹
关键词:半固态钛合金应力松弛
氧化处理对TC21钛合金氧化色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不同温度氧化处理对TC21钛合金氧化色的影响,并对氧化处理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经氧化处理后,TC21钛合金表面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且随氧化温度的升高,合金表面颜色逐渐加深,同时合金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合金表面氧化色与其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经600℃氧化处理后,合金表面呈现出宝蓝色,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超过600℃后,合金表面颜色逐渐加深,力学性能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贾志强曾卫东张尧武史春玲
关键词:TC21钛合金力学性能
Ti600高温钛合金600℃下表面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Ti600合金600℃下氧化特性和氧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600合金氧化皮生长接近氧扩散控制的氧化皮生长规律。经过600℃长时间氧化,表面主要形成TiO2和Al2O3氧化物,固溶于α-Ti的氧元素主要存在于八面体间隙中,使得α-Ti晶格a、b轴几乎不变,c轴畸变明显。通过力学性能对比分析,证明表面氧化是Ti600合金热暴露后塑性降低的最主要原因,要使合金在600℃稳定使用,采取表面保护措施是必要的。
辛社伟洪权卢亚锋奚正平郭萍戚运莲曾立英
关键词:高温钛合金力学性能
Ti14合金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
2009年
研究了Ti14合金在1000和1050℃半固态下,不同保温时间微观组织的演化过程,计算不同半固态温度下晶粒的生长指数,并分析半固态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晶界和晶粒尺寸以及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明显长大,晶粒形态趋于圆整,晶界处液相由不连续分布转变为连续分布最终呈网格状;1000和1050℃对应的晶粒生长指数分别为0.88和0.97,表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微观组织的演化。
王慧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屈可朋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
TC18钛合金氧化色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对TC18钛合金在100~1000℃温度范围内的氧化试验以及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研究了其氧化色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氧化色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氧化处理后,TC18钛合金表面形成多种不同氧化色,且随氧化温度升高,合金表面颜色逐渐加深,合金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合金表面氧化色与其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氧化色为浅绿色即加热温度为650℃时,材料力学性能已不满足TC18钛合金标准力学性能。
彭雯雯曾卫东张尧武史春玲
关键词:TC18钛合金力学性能
Ti35合金焊接接头在高温硝酸中的腐蚀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以沸腾的核乏燃料后处理模拟料液及空白硝酸溶液为腐蚀液,研究了Ti35合金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在模拟料液中对Ti35合金熔敷金属及焊接热模拟样进行全浸腐蚀实验,间接评价了焊接接头熔区及热影响区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i35合金焊接接头在沸腾空白硝酸溶液及模拟料液中均具有良好的均匀腐蚀性能,焊缝熔区及热影响区的腐蚀速率大于焊接接头的腐蚀速率,焊接接头的腐蚀对焊接应力的敏感性不高;在沸腾空白硝酸介质中,硝酸浓度对焊接接头的耐蚀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硝酸浓度的提高,焊接接头的耐蚀性能有所下降;硝酸溶液中氧化性金属阳离子对Ti35合金的焊接接头具有缓蚀作用。
吴金平杨英丽奚正平孙军
关键词:乏燃料后处理
TC4钛合金薄板轧制的工业化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开发出组织性能达到GJB2505A要求的优质细晶TC4钛合金薄板,分别采用普通TC4钛合金与TC4 ELI钛合金进行了幅宽为1 400 mm的薄板轧制工业试验。两种合金板坯首先在两相区进行变形量为79%的第一火轧制,经β淬火后进行变形量为58%的第二火轧制,最后再以包覆叠轧方式进行变形量为70%的第三火轧制。对比分析了不同轧制变形量下的金相组织和性能,以及间隙元素对TC4钛合金变形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热轧工艺下,普通TC4钛合金比TC4 ELI钛合金更易发生动态再结晶;TC4钛合金在经过总变形量为95%的的热轧后,组织已得到充分破碎,但普通TC4钛合金的强度、塑性仍明显高于TC4 ELI钛合金。
王蕊宁杨建朝舒滢曲恒磊高维娜谢英杰王兴
半固态变形量对Ti14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2010年
研究新型阻燃钛合金Ti14(α+Ti2Cu)经不同变形量(45%~75%)半固态锻造后的热稳定性能,分析变形量对合金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改变析出相的形态及晶粒尺寸,使合金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能。随变形量的增加,Ti14合金热暴露后的强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塑性有所改善。半固态变形量较小时(45%),合金晶粒粗大,Ti2Cu相呈长条状分布于晶界,高的强度取决于析出相强化作用;随变形量增大(75%),晶粒细化,Ti2Cu相呈颗粒状或短棒状弥散分布,产生细晶强化,使得强度和塑性都得到改善。断口分析表明:变形量较小,断口存在大量撕裂棱;变形量达到75%,断口以韧窝为主;表明析出相和晶粒尺寸共同决定Ti14合金的热稳定性能。
屈可朋陈永楠高一帆魏建锋赵永庆王慧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量热稳定性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