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0910)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周亮王忠熊飞余徐润张琛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胚乳
  • 3篇小麦
  • 3篇背部
  • 2篇小麦胚
  • 2篇小麦胚乳
  • 2篇麦胚
  • 2篇腹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体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粒
  • 1篇施氮
  • 1篇胚乳细胞
  • 1篇专用小麦
  • 1篇筋力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余徐润
  • 3篇熊飞
  • 3篇王忠
  • 3篇周亮
  • 2篇张琛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施氮对优质小麦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物质充实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直观揭示施氮对小麦籽粒灌浆的生理效应,以徐麦30(强筋小麦)和扬麦13(弱筋小麦)为材料,采用树脂包埋样品进行半薄切片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孕穗期施氮对小麦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物质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蛋白体数目增加,花后11、15和19d最显著,同时蛋白体的聚集方式发生改变,对照组(不施氮)胚乳细胞内以小蛋白体为主,呈散状分布,而施氮组胚乳细胞含有许多大蛋白体或蛋白聚积体,分布较为集中。徐麦30蛋白体发育对氮素的响应程度高于扬麦13。施氮后腹部胚乳细胞淀粉粒排列更为紧密,细胞充实率增加,且扬麦13的响应程度大于徐麦30。施氮也增加了徐麦30背部胚乳细胞充实率,而对扬麦13的影响表现相反。
熊飞余徐润张琛周亮王忠
关键词:小麦施氮胚乳细胞
专用小麦胚乳背部和腹部淀粉粒发育的差异被引量:5
2013年
为从微观角度了解小麦胚乳淀粉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强筋小麦徐麦30、中筋小麦扬麦11和弱筋小麦扬麦13为材料,利用显微技术研究了小麦胚乳背部和腹部淀粉粒的大小、数量和发育等特性。结果表明:(1)小麦胚乳淀粉粒粒径在颖果发育前期增加速率较快,而在发育后期增加较慢。同一品种腹部大淀粉粒粒径长度高于背部。品种间大淀粉粒粒径表现为扬麦13>扬麦11>徐麦30,小淀粉粒径表现为扬麦13>徐麦30>扬麦11。(2)在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单位面积大淀粉粒的数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小麦胚乳大淀粉粒数量表现为徐麦30>扬麦11>扬麦13。胚乳细胞中小淀粉粒数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前期增加速率较快,后期较慢,品种间大小淀粉粒总数量均表现为扬麦13>扬麦11>徐麦30。(3)不同专用小麦成熟籽粒背部和腹部淀粉粒的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同一品种腹部大淀粉粒数量较多,小淀粉粒数量较少,而背部小淀粉粒数量较多,大淀粉数目较少。三种专用小麦相比,弱筋小麦扬麦13小淀粉粒的数量最多,且排列疏松;而强筋小麦徐麦30小淀粉粒数量较少,且与蛋白体紧密结合,质地致密;中筋小麦扬麦11介于两者之间。
熊飞张琛余徐润周亮王忠
关键词:专用小麦胚乳淀粉粒背部腹部
高、中、低筋力小麦胚乳不同部位蛋白体积累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明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胚乳不同部位蛋白体积累的差异,本研究以徐麦30(高筋)、扬麦11(中筋)、扬麦13(低筋)小麦为试验材料,从微观结构角度研究了不同筋力小麦胚乳背部和腹部蛋白体大小、面积及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1)小麦胚乳腹部蛋白体积累速率呈现先慢后快的积累变化,不同筋力小麦表现为徐麦30>扬麦11>扬麦13,且在花后8、1 1和14 d达显著差异;2)花后11、14、17d为胚乳背部蛋白体的快速积累期,不同筋力小麦蛋白体积累量表现为徐麦30>扬麦11>扬麦13,尤以花后11、14和17 d突出;3)同一品种胚乳腹部和背部蛋白体积累量不同,表现为腹部>背部,且差异显著;4)花后14~17 d是小麦胚乳积聚蛋白质速率最快的时期,细胞内合有较多的大蛋白体或蛋白聚积体且分布较集中;5)成熟籽粒中不同筋力小麦蛋白体和淀粉体分布不同.高筋小麦蛋白体分布较多,与淀粉粒结合程度最高,而低筋小麦蛋白体分布最少,且淀粉体之间空隙较大.中筋小麦蛋白体和淀粉体分布介于两者之间.
熊飞周亮余徐润王忠
关键词:小麦背部蛋白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