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90005)
-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玉兰陈长江高波顾坚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城镇政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南通市为例的调查被引量:1
- 2014年
-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农民工角度来看,阻碍市民化的因素是以户籍为核心的二元制度体系。而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在于财政成本、政绩体系、既得利益、外部性等因素。本文以江苏南通市为例,分析了我国非均衡城镇化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从地方政府角度探讨了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各种现实困难和障碍,最后本文提出了城镇地方政府平稳有序推进农民工落户城市的可行路径和对策措施。
- 陈长江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新型城镇化
- 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成效及其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绩效改革成为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事业单位绩效改革能够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并缓解工作倦怠,但将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引入绩效改革后,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对提高工作绩效和缓解工作倦怠则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当员工感知到的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均处于较高水平时,绩效改革才有助于缓解员工的工作倦怠;当员工感知到的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处于较低水平时,绩效改革反而会加剧员工的工作倦怠。
- 濮锐江衷
- 关键词:绩效改革工作绩效工作倦怠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角下的江苏科技人才开发
- 2014年
-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尤其是科技人才资源,作为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数量、结构和发展趋势将对江苏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基于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三大区域的科技人才数量、弹性、偏离度现状,依据江苏转型发展对科技人才资源的新要求,从科技人才开发观念、区域政策措施、企业主体作用以及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江苏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优化措施。
- 陈玉兰
-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人才开发
- 以“三集中”推动南通新型城镇化研究
- 2015年
- 南通农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要素分散化的空间布局,这种空间布局已成为南通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性障碍。南通人多地少、资源约束突出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南通应该高度重视发展资源的集约化和集聚化。深入推进"三集中",不仅能够为南通发展腾出大量的新发展空间,促进农村人口及乡镇企业的集聚和升级,而且能够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 陈长江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资源集约
- 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制度性约束及增长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城市流动和转移受到城乡二元制度的制约。文章衡量了我国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制度壁垒对农业劳动力城市流动的阻滞效应,以及相应的劳动力生产率扭曲和经济增长影响。结果表明,1978—1997年之间,制度性约束对劳动力转移阻滞并不显著,1998年之后开始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到2012年,制度性约束对就业结构的扭曲达到了19.41%,对劳动力生产率扭曲度达到22.3%,对当年经济增长率的阻碍为1.2%。文章结果表明,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约束能有效提升中国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
- 陈长江高波
- 关键词:二元经济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
- 中国“双重”二元经济的转型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内生于工业化转型过程的工农产业二元性与外生于特定制度的城乡组织二元性交叉重叠,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双重"二元经济。在制度性分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重"二元经济呈现分离式转型路径,劳动力转移不会进行到两个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一体化状态。因此,非农部门劳动力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束,剩余劳动力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已经一体化。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乡部门均已越过了转折点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且非农部门先于农业部门出现转折,但并未进入一元化收敛的状态,两部门逐渐表现出制度性分割市场的一般特征。
- 陈长江高波
- 关键词:双重二元经济经济转型
- 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基于结构偏离度分析视角被引量:8
- 2013年
-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背后凸显出的人才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快速发展。本研究运用"结构偏离度"分析工具,证实了近年来我国人才结构在产业、地区、企业类型以及学历四个维度上的失衡现象。必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地区人才市场化流动、增强私营企业对人才的吸纳作用以及合理转变人才培育模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人才结构失衡问题,扭转"就业难"的困难局面。
- 陈玉兰
- 关键词:就业结构失衡结构偏离度
- 成人教育促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具体路径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城乡失业无业青年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处于社会底层,无法通过就业及职业发展进行阶层向上流动。其在文化水平、社会心理、经济来源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均处于弱势,个体素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因素等阻碍城乡失业无业群体的向上流动,需要通过成人教育来提升其职业技能、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及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正常的社会流动。
- 顾坚
- 关键词:成人教育社会流动
- 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来自不同时期的省级数据被引量:11
- 2013年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科技人才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基于我国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研究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科技人才的产出弹性自东向西逐步递减;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性正逐年增大,在经济增长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 陈玉兰
- 关键词:经济增长C-D模型
- 劳动力工资上涨的生产率促进效应再检验——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基于中国2001—2014年分省份数据,本文对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创新"促进效应"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法,本文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进而以各省份最低工资水平为工具变量考察了劳动力工资上涨与TFP及各组分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2001—2014年期间我国TFP年均增长2.09%,支撑TFP增长的首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然后是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减速是近年我国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第二,总体来看劳动力工资上涨对我国TFP影响并不显著。从TFP组成来看,劳动力工资上涨显著促进了我国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增长,但对技术进步影响并不显著,对规模效率增长则表现为显著负影响。组分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工资上涨对TFP增长的影响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垂直效应"。
- 陈长江高波
- 关键词: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