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100405)
- 作品数:29 被引量:652H指数:15
- 相关作者:郑毅汤利董艳董坤杨智仙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根系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生物量,是被世界广泛采用的种植制度。根系相互作用会影响根际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长。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玉米大豆根系的方式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分隔处理对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塑料分隔处理,分别高出15.04%和124.21%,根系分隔对大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2)对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在玉米抽穗期以及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不分隔处理分别显著(P<0.05)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20.83%,4.98%,14.14%和19.92%。(3)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在玉米抽穗期和大豆结荚期,不分隔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24.08%和12.62%。(4)对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在玉米抽穗期和乳熟期,不分隔处理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19.07%和30.93%;在大豆开花期,不分隔处理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14.92%。可见,玉米大豆间作具有间作优势,根系互作增加了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
- 董晓钢汤利郑毅邓佳琪
- 关键词:根系分隔间作玉米大豆根际微生物
- 施氮水平对蚕豆枯萎病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3年
-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关系.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微平板分析法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N0(0kg·hm-2)、N1(56.25kg·hm-2)、N2(112.5kg·hm-2)和N3(168.75kg·hm-2)对蚕豆枯萎病危害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N1、N2、N3)处理显著降低了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和根际镰刀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细菌、放线菌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其中N2处理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和镰刀菌数量最低,而细菌、放线菌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最高.与N0处理相比,N1、N2、N3处理均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但对6类碳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施氮水平下根际微生物群落对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施氮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区分施氮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施氮抑制了根际微生物对部分糖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而提高了对氨基酸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这可能是施氮减轻蚕豆枯萎病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适量施氮能增加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改变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病原菌数量,是抑制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 董艳杨智仙董坤汤利郑毅胡国斌
- 关键词:施氮水平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 小麦蚕豆间作对红壤有效磷的影响及其与根际pH值的关系被引量:36
- 2013年
- 在云南红壤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分蘖~拔节期、孕穗~抽穗期、灌浆~乳熟期不同土层深度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含量和根际pH值,比较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H值的影响,探讨了间作小麦根际pH与根际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小麦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同时,小麦蚕豆间作促进了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分蘖~拔节期、孕穗~抽穗期0—10 cm、10—20 cm土层单、间作差异显著;间作显著降低了分蘖~拔节期10—20 cm土层、孕穗~抽穗期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小麦根际土壤pH。分蘖~拔节期、灌浆~乳熟期,单、间作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根际pH呈负相关关系。试验表明,在红壤上间作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与间作降低根际pH有密切关系。
- 张德闪王宇蕴汤利郑毅左建花
- 关键词:间作小麦蚕豆红壤
-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被引量:14
- 2013年
-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 董宛麟于洋张立祯潘志华苟芳邸万通赵沛义潘学标
- 关键词:氮素间套作氮素利用效率
- 施氮对小麦蚕豆间作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脲酶活性影响施入土壤中尿素的转化和植物吸收利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小麦蚕豆间作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其中,小麦施氮量为0(N0)、112.5(N1)、225.0(N2)、337.5(N3)kg/hm2,蚕豆施氮量为小麦的1/2。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间作作物的产量,N0,N1,N2,N3施氮水平的LER分别为1.15,1.10,1.05,1.02,具有间作优势。与单作相比,4个供氮水平分蘖期间作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平均增加4.66%,增加量依次为N0>N2>N1>N3,间作蚕豆根际土壤脲酶的活性平均增加6.60%,增加量依次为N2>N1>N0>N3;拔节期间作小麦根际脲酶的活性平均增加14.08%,增加量依次为N2>N1>N3>N0,间作蚕豆根际土壤脲酶的活性平均增加8.24%,增加量依次为N0>N2>N1>N3;成熟期间作小麦根际脲酶的活性平均增加7.03%,增加量依次为N2>N3>N1>N0,间作蚕豆际脲酶的活性平均增加5.25%,增加量依次为N0>N1>N2>N3。可见,施氮影响间作小麦、蚕豆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且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规律不同。
- 孙建平汤利续勇波郑毅
-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施氮水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
- 间作蚕豆枯萎病及根际尖孢镰刀菌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合理间作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持续控制作用已得到大量试验证明,而间作对致病菌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控制土传病害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蚕豆枯萎病发病期间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情况、蚕豆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数量以及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区系组成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揭示间作控制蚕豆枯萎病的部分机理.结果表明:间作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对蚕豆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土地当量比(LER)为1.05.在蚕豆枯萎病发病期间(结荚前期到成熟期),单作蚕豆枯萎病发病率由18.3%升高到32.2%,病病情指数由0.80%升高15.98%,蚕豆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由1.88±103 cfu/g升高到8.24±103 cfu/g,尖孢镰刀菌占真菌的百分比由0.77%升高到3.37%;与单作相比,间作蚕豆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了21.9% ~43.0%,病情指数降低了28.8% ~ 65.7%,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了21.2% ~41.7%,尖孢镰刀菌占真菌的百分比降低了40.5%~61.2%;在鼓粒前期之后,单间作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及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鼓粒后期之后,单间作间尖孢镰刀菌占真菌的百分比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本文结果表明,在蚕豆枯萎病发病期间,间作能持续抑制蚕豆根际尖孢镰刀菌的数量,降低尖孢镰刀菌占真菌的比例,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发生.
- 房冬冬李朝丽汤利何文天任家兵
-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根际微生物
- 间作和氮硅施用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硅施用水平下单作、间作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生物学产量优势,间作提高小麦生物学产量25.7%~27.1%,施硅有提高单作小麦生物量的趋势。间作系统中,根际土有效氮含量高于土体土,不同氮、硅施用水平对土壤有效氮含量没有影响。间作没有提高小麦氮含量的趋势,但平均提高小麦氮吸收量、吸收速率16%。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施硅降低小麦氮吸收量和吸收速率13.1%~22.9%。
- 肖靖秀朱映安赵平汤利郑毅
- 关键词:小麦间作氮硅
- 不同生育期玉米大豆间作土壤水势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1年
- 土壤水的移动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通过土水势的测定可以为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间作时作物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成熟期土壤水势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与相应的单作相比,间作玉米籽粒产量、玉米叶片生物量和大豆叶片生物量,分别提高41.90%,22.19%,59.57%,表明了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具有产量竞争优势。在玉米大豆间作中,除苗期第1天到第5天、拔节期第1天到第5天、成熟期第1天到第10天外,其它生育期玉米的土壤水势低于大豆。这表明在玉米旺盛生长时期(拔节盛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土壤水分都是从大豆向玉米移动。玉米相对于大豆对土壤水分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 杨檑郑毅汤利
-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土壤水势
- 玉米马铃薯间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玉米马铃薯间作对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增加了玉米、马铃薯地上部的干重及玉米的产量,土地当量比为1.58。间作增加了玉米和马铃薯根际细菌的数量,与单作相比在抽穗期和乳熟期...
- 何国艳汤利郑毅
-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根际微生物
- 文献传递
- 小麦根分泌物对磷的吸收和大豆生长的影响(英文)
- 我国是粮食产量受磷钾资源限制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之一是土壤中大部分的磷以难溶性的形态存在,导致旱地红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较低。缺铁胁迫下小麦根系分泌物包含一类非蛋白类氨基酸,它能与Fe络合促进磷酸铁溶解,从...
- 聂艳丽汤利郑毅
- 关键词:间作大豆根分泌物红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