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32040)

作品数:33 被引量:136H指数:6
相关作者:谢鸿森周文戈郑海飞陈晋阳曾贻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理学
  • 15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相变
  • 5篇光谱
  • 5篇波速
  • 4篇氢键
  • 4篇纵波
  • 4篇纵波速度
  • 4篇高温高压
  • 3篇岩石
  • 3篇陨石
  • 3篇分子
  • 3篇超对称
  • 2篇弹性波
  • 2篇弹性波速
  • 2篇地球内部
  • 2篇电导
  • 2篇电导率
  • 2篇电解质溶液
  • 2篇动力学
  • 2篇亚夸克
  • 2篇液态水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北京大学
  • 8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中国工程物理...
  • 4篇四川职业技术...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应用物理...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0篇谢鸿森
  • 8篇周文戈
  • 8篇郑海飞
  • 7篇陈晋阳
  • 7篇龚自正
  • 6篇经福谦
  • 5篇郭捷
  • 5篇曾贻善
  • 5篇侯渭
  • 4篇焦善庆
  • 4篇孙樯
  • 4篇许弟余
  • 3篇蔡灵仓
  • 3篇赵志丹
  • 3篇刘永刚
  • 2篇刘巍
  • 2篇杜建国
  • 2篇陈栋泉
  • 2篇陈其峰
  • 2篇李西军

传媒

  • 8篇高压物理学报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物理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地震学报
  • 1篇Earthq...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中国数学力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1篇2002
  • 6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度几种测量方法的比较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在高压高温条件下测量岩石弹性波速是获得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各种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的主要途径,也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组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用固体作为传压介质的高压高温岩石弹性波速测量方法发展较快,然而目前各个实验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所测量出的岩石弹性波数据,还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对比.为了对比各实验室的实验测量结果,对3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并与流体传压介质透射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3种测量方法在其适用压力范围内的测量结果都能相互对比.其中Kern所使用的六面体样品脉冲透射法适用于压力温度较低的地壳类岩石样品的测量.柱状样品脉冲反射-透射法在适用压力范围、加热温度和测量精度方面均有一定优势.柱状样品脉冲透射法虽然在压力较低时测量精度较低,但样品长度大,组装简便,适用于样品量大,要求压力较高的实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后两种方法可进行相互校正和相互补充.
谢鸿森周文戈刘永刚郭捷侯渭赵志丹
关键词:弹性波速岩石高温高压测量方法
水-钠长石熔体相互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根据对含水钠长石玻璃的FTIR和Raman光谱研究,认为水在钠长石熔体中的溶解作用同时存在两种机制:一方面水与Al-O°-Al结构单元反应发生解聚作用并生成Q3Al-OH,造成FTIR及Raman光谱中4500和900cm-1谱峰的出现;另一方面同时发生水中的H+与钠长石熔体中的Na+的置换作用.在溶解初期,水的溶解机制以生成Al-OH为主,随着水含量的升高,H+与Na+之间的置换作用变得愈加重要.水在钠长石熔体中的溶解作用可表示为:H2O+3NaAISi3O8=2NaAl(OH)Si3O7.5+HAlSi3O8+NaOH.
孙樯郑海飞谢鸿森郭捷丁东业
关键词:霏细岩
一种多孔铁的高压声速和冲击熔化被引量:1
2001年
用冲击加载手段对一种多孔铁材料的高压声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多孔铁材料的冲击熔化压力范围在 12 2~ 157GPa之间 ,利用多孔铁可以测得铁在 2 0 0GPa压力内的冲击熔化温度。
李西军周显明经福谦
关键词:冲击加载
高温高压下辉长岩纵波速度和电导率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分别采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和阻抗谱法在1~2 GPa, 室温到1100℃条件下测量了辉长岩的纵波速度(Vp)和电导率, 分析了影响辉长岩纵波速度的因素及其微观导电机制. 结果表明, 在800~850℃, 辉长岩的纵波速度开始大幅度下降, 波速下降受颗粒边界相、脱水熔融等因素的制约, 但在800~850℃, 辉长岩的电传导机制和电导率值却不会发生突变. 在680℃以下, 12~105 Hz的频率范围内, 辉长岩阻抗谱上只出现代表颗粒内部传导机制的阻抗弧Ⅰ; 在680℃以上, 代表颗粒边缘传导机制的阻抗弧Ⅱ开始出现, 但岩石的总电导率由颗粒内部传导控制, 颗粒边缘传导对其影响很小. 实验测得的纵波速度与下地壳-上地幔平均Vp观测值一致, 电导率值与下地壳-上地幔辉长质岩石的组成相对应, 但与含有高导层的下地壳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相差1~2个量级. 实验证实, 含水矿物脱水可诱发部分熔融, 通过这一机制可使地球内部的低速层和高导层具有一致性.
白利平杜建国刘巍周文戈
关键词:辉长岩高温高压电导率纵波速度
液氘Hugoniot曲线的理论计算被引量:4
2002年
用液体变分微扰理论加量子力学修正和指数 6 (EXP 6 )相互作用势 ,计算了液氘的一次和二次冲击压力为 0~ 80GPa范围Hugoniot曲线。计算结果表明 :冲击压力与实验符合较好。但冲击温度明显高于实验值 ,对其偏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陈其峰蔡灵仓陈栋泉经福谦
关键词:HUGONIOT曲线冲击温度冲击压缩特性高温高压实验
铁高压熔化线的测量——熔化机理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铁的高压熔化线是高压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存在一个公认的问题 :静高压实验测得的熔化温度系统地低于来自动态加载实验的熔化数据———在核 幔边界压力下 (330GPa) ,动压数据比静压数据高了近一倍 (30 0 0K)。从熔化相变的物理理论出发 ,对目前铁高压熔化线实验研究中的实验手段进行评述 ,并应用有关熔化相变理论的研究成果 ,对这一重要而未澄清的事实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在目前铁高压熔化线的实验研究中 ,计及预熔化和冲击过热在静压和动压实验中对铁熔化温度的影响 ,可以得到相对自洽的实验结果。这一结果表明 ,地球核 幔边界压力下铁的熔化温度为 385 0K ,外推可以得到铁在内核 外核边界压力下的熔化温度为 60 0 0K ,核心压力下的熔化温度为 630 0K。这一结果还表明 ,地球液态外核的温度在 35 0 0~ 5 10 0K之间 ,与Anderson(1998)等推荐的数据一致。
李西军龚自正刘福生蔡灵仓经福谦
关键词:高压物理地球物理
面向新世纪的冲击波物理学———第12届凝聚介质冲击压缩国际会议简介被引量:2
2002年
对第12届凝聚介质冲击压缩国际会议(SCCM 2001)进行了简介和综合分析,介绍了凝聚介质冲击压缩近年来的新进展,回顾了20世纪动高压或应力下凝聚介质物理学和力学的基本范式和取得的成就,展望了冲击波物理学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龚自正
关键词:相变爆轰物理含能材料数值模拟
陨石分类研究进展及其地学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近 40年来陨石分类学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6 0~ 70年代 ,由根据陨石的矿物结构的分类方法发展为球粒陨石的化学—岩石学分类法和铁陨石的化学群分类法 ;70~ 80年代 ,提出了分异型陨石和未分异型陨石的概念。球粒陨石被认为是未分异型陨石 ,而其它陨石 (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 )大多被划入分异型陨石 ;80~ 90年代以来 ,陨石氧同位素组成成为了陨石成因分类的一个主要依据 ,使陨石分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阶段。作者对 80~ 90年代以来新确立的 R群、K小群、CR群和 CK群球粒陨石 ,以及根据氧同位素划分出的原始型无球粒陨石系列 :A-L无球粒陨石、Winonaites无球粒陨石和 Brachinites无球粒陨石进行了介绍。笔者对陨石研究和陨石分类学的发展在估算地球整体成分 ,探讨地球成因和早期演化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 。
侯渭谢鸿森周文戈
关键词:陨石分类氧同位素矿物结构
中微子结构及其结构函数被引量:4
2005年
与研究光子结构类似,若现时中微子v2e,F(q1,g,g)的超对称性伴子-中性微子U0e,B(q2, g),从亚夸克海中俘获2对色亚夸克bc bc,一对用于使U0e,B(q2, g)构成y-2/3e,B(q2, bc)和反轻子-夸克共振态B+2/3c(bc, g),一对用于将两者粘合在一起的胶子弦,即相当于胶子弦将y-2/3e,B(q2, bc),B+2/3c(bc, g)粘合在一起的带电谐振子,将显示强作用的特性.但B+2/3c(bc, g)是反轻子-夸克共振态( l-q),其传播子为比W±1,Z°更重的ε-e( q1,q2)物质,又给出了它的弱作用性质.以往分析核子结构函数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可延用于中微子的情形,从而给出了中微子结构函数.
焦善庆龚自正许弟余江光佐
关键词:核子结构函数带电谐振子中微子亚夸克强作用弱作用
超临界水理论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9
2002年
通过计算模拟、拉曼光谱、NMR以及衍射分析对超临界水静态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氢键结构是这些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结果显示在临界点附近水的氢键结构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只有相当于常温下 2 9%左右的氢键存在。利用微波波谱法、NMR法以及准弹性不连续中子散射方法对超临界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在临界点附近 ,水分子的动力学重排时间急剧缩短 ,这就使得以超临界水为介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增加。由于微波的周期比较长 ,可能大大地超过了超临界水结构的动力学重排时间 ,因此微波波谱法不适合于高温低密度超临界水的动力学研究。
陈晋阳郑海飞曾贻善
关键词:超临界水氢键水分子化学反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