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3-002)

作品数:16 被引量:245H指数:9
相关作者:刘洛夫王震亮范昌育孟江辉姜振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盆地
  • 6篇油气
  • 5篇成藏
  • 3篇油气成藏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凹陷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东濮凹陷
  • 2篇油气输导
  • 2篇输导
  • 2篇主控因素
  • 2篇流体
  • 2篇流体包裹
  • 2篇流体包裹体
  • 2篇白垩系
  • 2篇包裹体
  • 1篇低阻
  • 1篇低阻油气层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油田

作者

  • 5篇刘洛夫
  • 4篇范昌育
  • 4篇王震亮
  • 3篇姜振学
  • 3篇孟江辉
  • 2篇柳少波
  • 2篇宋岩
  • 2篇刘海涛
  • 2篇高小跃
  • 2篇尚晓庆
  • 2篇洪峰
  • 2篇袁庆东
  • 2篇刘国东
  • 1篇袁选俊
  • 1篇赵孟军
  • 1篇姜林
  • 1篇李萍
  • 1篇陈哲
  • 1篇吴义平
  • 1篇张光亚

传媒

  • 3篇大庆石油学院...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技与企业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输导模式被引量:9
2012年
成藏期输导体系的演化模式及有效性验证是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断裂活动期和断层性质、砂体连通性和物性、不整合面上下地层接触及岩性配置关系,研究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综合运用QGF、QGF-E及甾烷C29ββ/(αα+ββ)、三环萜烷/17(α)-藿烷等地球化学参数识别油气运移通道和运移方向,验证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在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和有效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的输导模式.结果表明:成藏早期位于研究区南部依南地区的主要输导体系类型为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以输导层输导为主、盐下油源断层及不整合面输导为辅;北部依深地区在成藏早期主要输导体系为盐下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为穿盐断层,油气先沿断层向上部层系调整,后沿通天断层断至地表散失.不同地区、不同成藏期的输导体的差异形成现今北部贫化而南部富集的油气分布格局.
尚晓庆刘洛夫高小跃姜振学刘国东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断层和盖层双控模式被引量:23
2013年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为典型的裂陷盆地,发育两套区域性盖层:即强烈裂陷阶段和断-坳转化阶段发育的泥质岩盖层(含少量凝灰岩),累积厚度一般为50~120m,单层厚度为20~50m,其间夹1~2m厚的砂岩,大套泥岩连续分布,为质纯的泥质岩盖层.利用自行设计的排替压力仪测试43块泥岩和凝灰岩样品,其值为0.04~10.00MPa,校正到实际埋深的条件,排替压力为0.09~20.01MPa.随着埋藏深度增加,排替压力逐渐增大,与同深度含油的砂岩或砾岩储层排替压力相比大1~10倍.泥岩盖层排替压力及其与同深度含油砂岩或砾岩储层排替压力差在埋深超过1000m后明显增大.盖-储排替压力差决定盖层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变化范围为300~2000m,远大于同深度圈闭的幅度,盖层自身不会渗漏.通过乌尔逊凹陷乌20井深浅储层GOI,均一温度和原油成熟度分析,认为大磨拐河组二段油藏为调整早期油藏形成的次生油藏,主要分布在反转构造上.断裂是破坏盖层完整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三种类型断层通常造成油气穿越区域性盖层运移:一是正反转断层破坏早期的封闭条件,造成早期聚集油气的调整运移;二是具有剪切型泥岩涂抹结构的断裂,当断距超过泥岩盖层厚度5倍时,泥岩涂抹失去连续性,垂向开启;三是构造反转阶段形成的正断层,具有典型的碎裂结构,容易造成油气垂向运移.裂陷盆地具有典型"断-盖"共控油气富集层位的特征,95%的地质储量受区域性盖层控制,只有5%的油气受开启断层控制,在区域性盖层之上形成次生油气藏.
付晓飞陈哲闫百泉杨勉孙永河
关键词:裂陷盆地盖层断层
新构造运动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烃源岩生烃的影响及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古近纪以来,东濮凹陷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晚期经历了两期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对深层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和浅层油气成藏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埋藏史的恢复和前人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恢复了古近纪以来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生烃史,探讨了构造运动对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生烃的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影响对浅层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认为,东营运动强度较大,抑制或延缓了深层烃源岩的生烃进程,造成了烃源岩晚期大规模生烃;同时,东营运动保存了深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为后期再度埋深的二次生烃及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浅层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范昌育王震亮李萍
关键词:烃源岩二次生烃生烃史油气成藏新构造运动
酒西盆地中新生代碎屑组分特征及指示意义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岩石碎屑成分分析,研究酒西盆地砂砾岩储集层沉积碎屑成分特征对物源属性、盆-山格局演化及油气成藏特征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物源构造属性以再旋回造山带和部分岩浆弧为特征,物源岩石类型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碎屑极少),岩石成分及其组合显示盆地东、西部的物源差异明显;古近系白杨河组在岩石成分、岩屑组成上与下白垩统下沟组砂岩有较大不同,显示物源属性的明显改变。物源属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构造格局分异、盆-山格局的演变历程,控制了酒西盆地内油气富集和晚期成藏特征。碎屑成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规律,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方世虎宋岩赵孟军袁庆东杭伟洪峰
关键词:酒西盆地砂砾岩储集层油气成藏
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定量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作为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是决定油气能否成藏以及成藏规模的重要条件。在对研究区输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前陆盆地输导体系的公式,分别计算了逆冲断裂和砂体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同时对不同构造带输导体系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拟定不同区带断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输导的贡献量。最后提出用权重法计算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模型公式,并对研究区的复合输导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受到沉积作用和山前构造挤压的双重控制,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呈现出带状展布的特征,与已发现气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证明该模型公式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克拉地区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相对输导系数大于90×10-2,是研究区输导条件最为有利的区域,其次为大北地区,再次为迪那地区。
尚晓庆刘洛夫高小跃姜振学刘国东曾丽媛
关键词:白垩系
东营凹陷广利-八面河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和均一化温度分析,结合软件模拟埋藏史,认为东营凹陷广利-八面河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经历过3期油气充注:第1期为距今37.92-29.74Ma,发生于沙一段沉积晚期到东营组沉积早期;第2期为距今11.9-9.06Ma,发生于馆陶组沉积中期;第3期为距今5.21-0Ma,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油气充注以第3期为主。研究表明,第3期油包裹体普遍存在,而第1期和第2期油包裹体仅分布于距排烃中心较近的相对较深的砂组中,反映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排烃强度控制了油气运移的范围和充注特征。
孟江辉刘洛夫姜振学周杰丽刘惠民高永进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东营凹陷
对沉积盆地被剥蚀地层超补偿沉积的新认识——以东濮凹陷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在沉积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中,被剥蚀地层后期所经历的"超补偿"或"欠补偿"问题,一直是制约这些方法选取和恢复结果正确与否的根本因素。以东濮凹陷为例,分析了利用泥岩压实法恢复东营组剥蚀厚度的合理性,并由此引发了对被剥蚀地层补偿沉积的新认识。研究认为,在利用泥岩压实法等与孔隙度变化趋势有关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时,被剥蚀地层的补偿沉积应该理解为"重量"的补偿;在利用与温度指标相关的恢复方法时,被剥蚀地层的补偿沉积应该理解为"温度"的补偿,而非简单地理解为"厚度"的补偿。
范昌育王震亮李萍
关键词:剥蚀厚度泥岩压实沉积速率
原油芳烃的沉积环境指示作用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研究原油芳烃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作用,采用色谱-质谱仪对塔中地区海相原油、柴达木盆地咸水湖相原油、冀中坳陷淡水湖相原油以及吐哈盆地煤成油等31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全油GC-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芳构化二萜类的卡达烯和惹烯的丰度指示着高等植物输入强度,海相和咸水湖相原油卡达烯在萘系列中的质量分数小于0.24%,惹烯在菲系列中的质量分数小于1.21%,淡水湖相原油和煤成油中这两个值分别为0.12%~8.65%和0.71%~20.03%;硫芴和氧芴可能来自同一先质,而芴具有不同的成因,硫芴/氧芴可以反映氧化还原环境,海相和咸水湖相原油该值一般大于0.7,淡水湖相原油为0.48,煤成油小于0.14;硫芴/菲是区分海相原油(>0.25)与陆相原油(<0.2)最有效的参数;咸水湖相原油以高的三芳甾烷丰度(三芳甾烷系列/芳烃总量>12%)和C26/C28(20S)三芳甾烷比值(>0.45)为特征;煤成油中往往含有完整的苯并藿烷系列.
孟江辉刘洛夫张敏王英
关键词: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
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被引量:54
2010年
在查阅大量页岩气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考虑到页岩气藏的独特性,结合与其它页岩气藏的横向对比,重点剖析并初步总结了影响美国Fort Worth盆地密西西比系Barnett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地质过程概念模型,以期对即将到来的中国页岩气的评价、勘探与开发有些许启示。分析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热成熟度、造成页岩易压裂性因素的存在以及二者的有效匹配,是页岩气能否富集与高产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地质过程可归纳为3个阶段,即低熟微裂缝开启生物气逸散阶段、高熟微裂缝胶结裂解气富集阶段、压裂微裂缝开启页岩气高产阶段。
范昌育王震亮
关键词:热成熟度超压裂缝页岩气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三角洲沉积体系被引量:20
2010年
为认识三角洲成因机制、分类描述及其与油气生成聚集的关系,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地层为例,在中期基准面旋回框架内采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相分析方法,以沉积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从古地理背景、构造背景、形态特征、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岩性及相组合等方面对侏罗系时期发育的不同类型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分类描述与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种类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很大差异性,并决定其发育砂体类型与分布的各自特征.
刘海涛蒲秀刚张光亚袁选俊卫延召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