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7]54)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庆刘怀珍李惠芬陆秀明张彬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农业厅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超级稻
  • 2篇插植
  • 2篇插植密度
  • 1篇氮肥
  • 1篇新型农药
  • 1篇秧苗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早稻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早稻
  • 1篇农药
  • 1篇配套高产栽培
  • 1篇配套高产栽培...
  • 1篇壮苗
  • 1篇抗倒
  • 1篇功能叶
  • 1篇福戈
  • 1篇高产
  • 1篇高产栽培

机构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厅
  • 1篇广东省农业技...

作者

  • 4篇刘怀珍
  • 4篇黄庆
  • 3篇陆秀明
  • 3篇李惠芬
  • 2篇李康活
  • 2篇张彬
  • 1篇江奕君
  • 1篇高云
  • 1篇邹永春
  • 1篇林青山

传媒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密肥水平对超级杂交早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2008年早季以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0、105kg、150kg、195kg/hm2)和栽插密度24×104、30×104、36×104穴/hm2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对超级杂交早稻天优99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105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150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以上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密度以36×104穴/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0×104穴/hm2,最低为24×104穴/hm2。施氮量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的穗数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再次,千粒重相对比较稳定。试验表明,在中等地力条件下,超级杂交早稻天优998适宜的施氮量为105kg/hm2,密度为36×104穴/hm2。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惠芬
关键词:氮肥插植密度超级杂交早稻
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超级稻产量和抗倒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2009年早、晚季以常规超级稻桂农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插植密度和栽插苗数对产量、产量构成和植株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晚季水稻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高密度有利于高产,但对早季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插植苗数对早、晚季的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2)栽插密度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插植苗数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对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丛、株抗倒力随插植密度的增大和插植苗数的增多而下降。综上所述,对于常规超级稻品种桂农占在高肥力稻田、适宜的施N量和合理的N肥运畴条件下,早季插植密度以24万丛/hm2、每丛插3苗,晚季插植密度以30万丛/hm2、每丛插4苗,能较好兼顾高产、高效和有效防止倒伏。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惠芬李康活张彬
关键词:插植密度超级稻
华南超级常规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7
2009年
几年来通过对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玉香油占和桂农占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结合华南稻区的生态特点,提出华南超级常规稻早、晚季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了育秧、移栽、施肥、水分管理以及病虫草鼠螺害综合防治等重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供广东省各地在超级稻推广过程中参考应用。
黄庆江奕君林青山邹永春刘怀珍高云
关键词:超级稻常规稻栽培技术
新型农药—福戈对超级稻壮苗和延缓功能叶衰老的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2010年晚季以超级稻品种合美占为试材,进行了新型农药—福戈对超级稻秧苗、功能叶片、产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戈具有明显的壮苗、壮根和匀苗的作用;福戈具有延缓功能叶片衰老、增强植株抗倒能力的作用;福戈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惠芬李康活张彬
关键词:福戈秧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