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510034)

作品数:19 被引量:237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发惠郑和平张国栋林松庆宋一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解放军第97医院解放军第1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营养血管
  • 16篇远端
  • 16篇远端蒂
  • 14篇静脉
  • 12篇皮瓣
  • 12篇复合瓣
  • 10篇远端蒂复合瓣
  • 8篇隐静脉
  • 7篇前臂
  • 6篇动脉
  • 6篇皮神经
  • 6篇穿支
  • 5篇动脉穿支
  • 5篇解剖学
  • 4篇隐神经
  • 4篇外科
  • 3篇蒂皮瓣
  • 3篇远端蒂皮瓣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血管

机构

  • 19篇南京军区福州...
  • 6篇解放军第97...
  • 4篇解放军第10...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19篇张发惠
  • 15篇郑和平
  • 9篇张国栋
  • 8篇林松庆
  • 6篇宋一平
  • 4篇张朝春
  • 4篇田万成
  • 3篇庄颜峰
  • 2篇谢其扬
  • 2篇林永绥
  • 1篇张春
  • 1篇岳素琴
  • 1篇谢昀
  • 1篇黄汉伟
  • 1篇张志宏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2篇2015
  • 6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踝管动脉穿支小腿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在踝管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临床采用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3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砸伤12例。损伤部位:足背14例,足内侧2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16.5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6.0 cm×4.0 cm,最大为本组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5 cm^18 cm×12 cm,远端蒂旋转点位于平内踝。结果临床修复36例,创面Ⅰ期愈合33例,Ⅱ期愈合3例。所有病例经5~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踝管动脉穿支皮瓣,可以修复足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张发惠谢昀张朝春林松庆郑和平
关键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远端蒂
构建3种低旋转轴点的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实验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手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9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取90侧标本解剖观测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血供关系:①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桡骨、尺骨骨膜血供的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摸拟手术设计。结果:取90侧成人上肢标本进入结果分析。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为多源性供血,①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穿皮支6~11支,掌浅支穿皮支2~6支,桡骨茎突返支穿皮支一两支,鼻烟壶穿皮支一两支。桡动脉肌间隙骨皮穿支1~3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②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9支。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两三支与1~3支,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③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穿皮支2~6支,骨间后动脉尺侧骨穿皮支1~3支,桡侧骨穿皮支一两支,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穿皮支3~5支。骨间后动脉发肌骨膜6~8支,分布尺骨中上段背侧骨膜。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5~0.8mm,发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前臂下1/3段的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3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创伤修复。
张发惠郑和平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移植复合瓣的解剖学特点(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背景: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合手背侧修复, 然而对于其远端蒂复合皮瓣的系统解剖学特点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对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观察, 探讨低旋转点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和复合瓣的解剖学特点。设计: 单一样本观察。单位: 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 实验于2004-10/12 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 30 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 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 。方法: 将成人上肢标本以尺、桡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重点解剖: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的血供关系。主要观察指标: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邻近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 近端来自桡侧副动脉穿皮支 2~6 支, 外径(0.6±0.3) mm; 远端来自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穿皮支 3~5 支, 外径(0.8±0.2) mm; 其他来自骨间后动脉穿皮支 6~9 支, 外径(0.7±0.3) mm。骨间后动脉发外径 0.3~1.0 mm 的肌骨膜支 6~8 支, 分布尺骨骨膜; 骨间后动脉的桡侧骨穿皮支与桡骨中下段裸区的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穿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支, 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营养血管同源, 其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 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的移植修复。
庄颜峰张发惠张国栋
关键词: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
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特征与足及小腿下段创伤修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6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6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内踝最凸出点为观测标志点,重点显微解剖: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胫骨、腓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供血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摹拟手术。结果: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隐动脉(3~5支)穿皮支、膝下内动脉穿皮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7)、骨皮穿支(1~2)支、踝前内侧穿皮支、踝上穿皮支和踝管筋膜穿皮支(4~5支)。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自腓动脉肌间隔穿支4~8支,最远的跟外侧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③腓肠肌内、外侧头动脉沿途发2~6支的肌皮穿支营养皮神经浅静脉。④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营养胫骨、比目鱼肌内侧半。⑤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营养腓骨、比目鱼肌外侧半。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3~1.6mm,发出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小腿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4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用于足部和小腿下段的创伤修复。
张发惠郑和平林松庆张朝春
关键词:隐静脉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0
2005年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张发惠郑和平宋一平张春田万成
关键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复合瓣
前臂背侧远端动脉穿支显微解剖与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移植皮瓣的设计(英文)
2007年
背景:前臂后皮肤很适合手背侧修复,但对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远端蒂动脉穿支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合理设计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3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3侧经成人上肢标本,以尺、桡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②前臂后皮神经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以指总伸肌为中心,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主要循其两侧的肌间隙和腱间隙穿出,构成远端外侧与内侧2条纵向的吻合筋膜血管丛:即前臂背外侧血管丛,以外侧肌间隙为轴线,由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外侧终支、桡侧骨皮穿支、骨间后动脉的桡侧骨皮穿支和桡动脉腕背支及其穿支组成;前臂背内侧血管丛:以内侧肌间隙为轴线,由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内侧终支、尺侧骨皮穿支、骨间后动脉的尺侧骨皮穿支和尺动脉腕背支及其穿支组成。②上述动脉穿支发皮支、筋膜支和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分布尺骨骨膜,其桡侧骨穿皮支与桡骨中下段裸区的骨膜血管吻合,是构成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前臂背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明显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可以设计3种不同供血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
张发惠郑和平张国栋
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特征(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特别适宜手部远端的组织缺损修复,所以了解贵要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及与邻近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关系对临床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设计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前臂尺侧缘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设计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0侧成人上肢标本,以尺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重点观察:①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来源。②动脉穿支与贵要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关系。④贵要静脉的浅深交通支。结果:①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来自:尺动脉的皮支5~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皮支1~3支,外径(0.6±0.3)mm。在尺骨茎突上方6.0~16.0cm,骨间前动脉发骨皮穿支二三支,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1~3支,二者外径在0.4~1.2mm,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②上述动脉穿支均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贵要静脉和皮神经营养血管支,形成贵要静脉旁血管链和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是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营养血管与邻近的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同源,是设计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的组
张发惠张志宏郑和平张国栋
关键词:贵要静脉肌皮神经外科皮瓣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创伤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在显微解剖学基础上,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5/2007-04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解放军第97医院骨科、解放军第107医院骨科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组织缺损48例,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其中皮瓣修复小腿、踝周及足部的创面感染、缺损23例;肌皮瓣修复小腿上段、下段的溃疡、骨髓炎和骨钢板外露12例,跟骨内侧骨髓炎5例;骨皮瓣修复伴有胫骨缺损和跟骨骨不连的创面8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存活情况及骨皮瓣的骨愈合、功能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皮瓣肿胀,其中3例皮瓣远侧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愈合;皮瓣部分坏死植皮1例。伤口Ⅰ期愈合44例,Ⅱ期愈合4例。所有病例经5 ̄15个月随访,创面及骨不连修复,外形满意。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用于外伤造成的小腿远端骨缺损、骨不连、大的死腔以及踝足部的缺损创面修复,具有快捷方便,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和愈合快的优点。
张发惠林松庆张朝春宋一平田万成
关键词:隐静脉腿损伤踝损伤
小腿内侧远端动脉穿支显微解剖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背景: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为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成功率高的修复方法,但其旋转轴点高,对远端蒂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描述,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合理设计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4侧经成人下肢标本,以内踝最凸出点为标志点,在小腿内侧远段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重点观察: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②隐神经-大隐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有9个来源: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踝上支、腓动脉或胫后动脉骨皮穿支、内踝前动脉内踝支、胫后动脉踝管支、足底内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外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支和跗内侧动脉内踝支。②上述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形成深筋膜上下血管网、浅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和骨膜血管网。动脉穿支构成了小腿内侧远端前、中、后3条纵向的吻合筋膜血管丛: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丛,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丛,踝管动脉穿支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的后纵向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明显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是构成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
张发惠郑和平张国栋
关键词:隐静脉
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2006年
背景: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特别适宜手部远端的组织缺损修复,但由于皮瓣旋转轴点较高,时常难以满足修复手部远侧创伤缺损的需要,还会对供区造成较大的损害。目的:观察前臂桡侧缘远端动脉穿支的解剖走行,为前臂桡侧缘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设计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8/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以桡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采用游标卡尺、直尺测量血管外径、距离。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臂桡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②多头静脉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血供关系。④多头静脉的浅深交通支。结果:前臂桡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来自:桡动脉的皮支6-11支.外径(0.7±0.3)mm;掌浅支的皮支2-6支,外径(0.5±0.3)mm;桡骨茎突返支的皮支1-2支,外径(0.5±0.1)mm;鼻烟壶支的皮支1-2支,外径(0.6±0.2)mm。在桡骨茎突上方8.0-15.0cm,桡动脉肌间隙骨皮穿支1-3支,外径(1.1±0.2)mm,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动脉穿支均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头静脉和皮神经远端营养血管支,形成头静脉旁血管链和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桡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是头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营养血管又与邻近的骨、皮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同源,是设计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以桡骨茎突返支(或鼻烟壶支�
张发惠林松庆郑和平张国栋
关键词:头臂静脉前臂外科皮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