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0GB2D000270)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存纲更多>>
相关机构: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浚单29
  • 1篇行距
  • 1篇行距配置
  • 1篇玉米
  • 1篇同密
  • 1篇种植密度
  • 1篇抗倒
  • 1篇不同密度

机构

  • 2篇鹤壁市农业科...
  • 1篇鹤壁职业技术...

作者

  • 1篇王存纲

传媒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种植密度对‘浚单2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研究玉米产量与子粒品质的关系,采用最新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浚单29’,通过设置5.25~9.0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浚单29’的产量潜力大,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宽,在5.52~8.70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均有11155.4 kg/hm2以上的产量潜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浚单29’籽粒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赖氨酸含量则呈波动变化。综合考虑‘,浚单29’的种植密度以5.52~6.75万株/hm2为宜。
王小星王存纲张守林徐国举卢瑞乾鹿红卫章慧玉
不同行距配置下不同密度对玉米浚单29抗倒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下行距配置对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浚单29的适宜种植密度宽,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抗倒能力减弱;在不同行距配置下,株高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基部节间茎粗随行距增大而减小。随行距的缩小,抗倒伏、倒折能力增强;通过缩小行距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高震李长建章慧玉吴勇程建梅艾振光马红坡李凤章
关键词:玉米浚单29行距配置抗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