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A103-5)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石清琢王国宏王延波林凤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辽综群体创建、改良及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以引自美国和选自美国血缘的自交系为基础材料,组建玉米辽综群体。采用S1表型选择法、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法、配合力选择法对玉米辽综群体进行3轮改良,系统评价8个改良群体的育种潜势。结果表明,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法改良群体效果显著,且方便、实用。以密植鉴定选择法改良的群体辽综C3-3穗行数增加明显、产量性状GCA水平较高、育种潜力较大。以其为基础群体,运用S1密植选择法结合新种质导入进行后续两轮改良。从不同轮次的改良群体中陆续选育出了6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配出6个相应的玉米杂交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22.5万hm2。
- 王延波王国宏石清琢
- 关键词:玉米
- 美国优异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10个玉米F1代杂交种和1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出籽率、千粒重和单穗粒重的改良效果和杂种优势等。结果表明,导入PH6WC的改良系在千粒重和单穗粒重方面明显优于未改良系,千粒重、单穗粒重的增幅分别为2.6%~12.3%和4.4%~9.5%;导入PH4CV的改良系在出籽率和单穗粒重方面明显优于未改良系,出籽率、单穗粒重的增幅分别为-0.3%~12.0%和16.8%~34.8%。新组合PH6WC×辽3250、辽3358×PH4CV和PH6WC×辽3258的产量分别为12 731.5、12 485.5、12 396.3 kg/hm2,与对照郑单958相比增产幅度达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F1杂交种的出籽率呈近中亲遗传,千粒重和单穗粒重呈超显性遗传,均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
- 王国宏石清琢王延波林凤
- 关键词:玉米种质穗部性状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