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818)

作品数:18 被引量:396H指数:9
相关作者:王林辉袁礼蔡啸董直庆赵景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技术进步
  • 3篇要素禀赋
  • 3篇收入分配
  • 3篇禀赋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要素收入分配
  • 2篇要素替代弹性
  • 2篇溢价
  • 2篇生产率
  • 2篇适宜性技术
  • 2篇收入份额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门限效应
  • 2篇劳动收入份额
  • 2篇技能溢价
  • 2篇后发国家
  • 2篇份额
  • 2篇产业结构
  • 1篇要素配置效率
  • 1篇银行

机构

  • 17篇东北师范大学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8篇王林辉
  • 8篇袁礼
  • 3篇蔡啸
  • 3篇赵景
  • 3篇董直庆
  • 2篇高庆昆
  • 2篇蔡玉程
  • 1篇姚毓春
  • 1篇刘志恒
  • 1篇李金城

传媒

  • 2篇求是学刊
  • 2篇财经研究
  • 2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数理统计与管...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产经评论

年份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发国家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世界经济近代史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适配性是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文章从经济史和技术前沿视角,考察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机理及其经验证据。结果发现:当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互补且技术差距较大时,后发国家将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的方式推动技术前沿面外移;若技术差距较小,后发国家将选择"符合本国要素禀赋的自主创新"方式实现技术进步;当两国要素结构相似时,后发国家将选择"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赶超路径,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的差距,实现引进的技术与要素结构的适配性后再引进前沿技术。
袁礼王林辉张伊依
关键词:适宜性技术要素禀赋
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的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6年
技术选择与要素禀赋的适宜性是引致跨国技术和收入差距日趋明显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适宜性技术选择机理的发展脉络,对局部性技术创新理论、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技术进步偏向性理论和适宜性技术选择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并评价资本深化、异质性劳动和制度约束对适宜性技术选择及跨国生产率差异的作用效应。在总结已有文献研究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适宜性技术选择问题的前沿研究领域。
袁礼王林辉
关键词:要素禀赋技术进步适宜性技术资本深化
吉林省经济增长来源和技术扩散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吉林省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其增长来源差异明显,长春市和吉林市的技术进步扩散效应能促进其他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该技术扩散效应具有记忆性。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不仅来源于域内技术扩散和国外技术扩散作用,也依赖于自身的研发与创新。吉林省应结合地区技术禀赋选择技术进步路径来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增长。中部地区应采用多种途径提升技术进步水平,并充分发挥对其他地区的技术扩散作用。东部地区应依托长白山资源和边境区位条件,优先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来提升技术进步水平。西部地区应主要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快速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
蔡玉程王林辉
关键词:经济增长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来自地区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被引量:8
2015年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大量文献从经济结构转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视角解释,其普适性和解释力度有限,且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变化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采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考察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采用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技术进步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显示: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全国走势趋同,基本呈资本偏向型,即技术进步更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即技术进步越偏向于资本,越有助于提升资本的收入份额而恶化劳动在收入中的地位。同时,在劳动收入的不同分位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收入分配效应不同,在到达50%分位点之前,劳动收入份额较低时,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劳动收入分配的抑制效应较强,而伴随着劳动收入水平的上升,其作用将不断减弱。同时,受到技术进步偏向性本身、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其他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分配效应也出现地区差异。
王林辉赵景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中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1979—2010被引量:24
2014年
当前技术进步朝技能劳动方向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强度的定量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设定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采用标准化系统的贝叶斯方法和FGNLS方法测算我国1979-2010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考察技术进步以多大强度偏向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成因。结果发现:(1)1979-2010年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但其变化强度逐年减弱。(2)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中性技术进步还是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都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起促进作用,但市场化制度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激励作用相同即呈现技能无偏特征。
王林辉蔡啸高庆昆
关键词:要素替代弹性贝叶斯法
劳动收入份额“U形”演变规律的新解释: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被引量:35
2015年
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从产业结构、制度和劳动者谈判力等角度展开分析,相关观点对某一特定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诠释世界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为此,文章从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成因,采用供给面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性,即更有助于提高资本边际产出而恶化劳动收入分配地位。文章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决定了劳动收入份额的U形演变规律,即劳动收入份额随劳均资本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转折阈值约为6.381万元;我国多数地区处于U形走势左侧,只有部分地区跨越了门限值而进入到劳动收入份额上升通道。因此,若要有效抑制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应关注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王林辉赵景李金城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门限效应
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和我国要素收入分配——来自产业层面的证据被引量:9
2015年
现有文献研究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往往集中于非技术因素,而从技术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将更具普适性和解释力。为此文章从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入手,构建总量和产业两个层面的要素收入分配作用机制模型,发现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同时受产业结构和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其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是影响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两个重要因素,而要素替代弹性则决定了其作用方向。经验结果显示: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变化更多来源于产业间要素收入分配的差异,而产业结构作用则相对微弱;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起着主导作用,其在不同产业中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是不同的,而要素禀赋的直接影响有限,其在第一产业中的作用为负向而在第二产业中的作用则为正向。为此政府制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政策时,应更多着眼于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引导和经济结构调整。
刘志恒王林辉
关键词:产业结构要素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被引量:77
2014年
国内研究更多关注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作用,却并未重视技术进步方向变化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构建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数理演绎技术进步方向和城市用地规模变化与环境质量的耦合过程,结合我国经济数据数值模拟不同技术进步方向对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型结果发现,提升环境质量可以通过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和清洁技术创新方式实现,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外生给定时,环境污染完全取决于清洁与非清洁技术的水平,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由技术进步内生决定时,清洁和非清洁技术都会对环境质量有直接作用,同时还会通过改变土地的使用类型和用地规模影响环境质量。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如果保持我国现阶段的技术进步方向不变,环境质量、城市用地和经济产出将难以实现相容发展,环境质量的提升对城市用地和经济产出存在"挤出"效应,而转变技术进步方向使清洁技术强度足够大时,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共生发展。
董直庆蔡啸王林辉
关键词:城市用地规模环境质量
资本错配会诱发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吗被引量:73
2014年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 ~89%.这可能由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了资本自由流动,进而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的损失.
王林辉袁礼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分析被引量:77
2014年
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先从行业结构视角剖析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变化,再利用CES生产函数下的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估计1985—2011年工业部门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路径由技术进步偏向性所主导,行业结构的作用有限;整体而言,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朝偏向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引致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1985—1996年工业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劳动,带动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0.0504和0.0570,1997—2011年工业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转而偏向于资本,致使劳动收入份额分别下降0.1061和0.1246。为此,通过改变技术进步方向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效果更优。
姚毓春袁礼王林辉
关键词:要素替代弹性要素收入分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