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Y11)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公齐张长琦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推行农地抵押贷款的体制障碍与预期效果:广东视角被引量:3
- 2014年
- 我国农地抵押贷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扶持,并没有实现政策制定者的预期目标。本文从我国农地抵押贷款的现状出发,以广东为视角,分析了推行农地抵押贷款的体制障碍和预期效果。本文认为,农地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约束限制了农地抵押贷款的供求意愿。如何突破农地抵押规模、农地抵押权、责、利关系以及农地流转制度约束,将取决于推行农地抵押贷款的政策目标取向。要确保农地抵押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理论上需要摒弃地方政府主导的、以土地财政为目的的城镇化发展思路,构建和完善保护农民、农地交易市场和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体系。
- 张长琦
- 关键词:农地抵押贷款农地管理
- 金融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被引量:2
- 2013年
- 在实践中,金融支持、咱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单向推进关系;而金融支持作为逻辑起点,有悖金融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基本原理,因而我国的金融支持与自主创新存在着中国式的特殊关系。通过对1995-2010年数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出,自主创新中所谓金融支持实际上是财政支持,而金融机构融资的自主创新相关性相对较弱。由实证结果可以推出我国自主创新与政府的金融支持存在着内生关系,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自主创新还存在很大空间。因此,要实现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之间的联动关系,我国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和技术创新功能。
- 杨公齐
- 关键词:自主创新金融支持
- 农地抵押贷款模式的比较分析
- 2014年
- 发达国家有明确机构、完备法规、多样化运作模式和稳定资金来源来确保农地抵押融资顺利完成,而我国受到体制和机制约束,农地抵押贷款还处于探索阶段。比较中外农地抵押模式可以发现,土地制度不同、金融规则不同、融资主体不同和产生结果不同。因此,要实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的长期效应,有必要进行农地管理制度创新和构建土地交易市场。
- 张长琦
- 关键词:农地抵押贷款
- 金融与文化融合的难度在哪里被引量:1
- 2013年
- 金融与文化的融合存在机制和体制的问题。我国金融创新力度不够,金融监管过度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因素是制约金融与文化融合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大鼓励金融创新的力度,放松对文化金融的监管,以及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
- 杨公齐
- 关键词:金融文化
- 担保行业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以广州市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2012年发生的"华鼎担保事件"仅是广州担保行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导火线,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管理分析来看,广州担保行业经营困难有其内、外部原因。市场化改革重启后,我国担保行业将会迎来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担保行业将向专业化、一体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顺应担保行业的发展变化,担保公司需要进行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创新。广州担保行业发展困境的警示效应在于,政府要加强对担保公司的诚信管理;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危机管理功能;担保行业要提高准入门槛和从业人员素质。
- 杨公齐
- 关键词:担保行业诚信管理
- 农地抵押贷款供需“双冷”的经济学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来,我国开展农地抵押贷款试点的区域越来越广,而农地抵押贷款的规模却没有明显增长,资金供需双方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推行并不积极。本文深入探究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农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价值偏低,导致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意愿不足;金融机构给予农地抵押贷款授信额过低,导致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融资需求不足;同时,政府在农地抵押贷款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职能错位的现象,过多地干预了农地抵押行为,也是导致农地抵押贷款供需"双冷"的一个重要原因。
- 杨公齐
-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地抵押贷款农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