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310)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勇丁彪吴风瑞李文雍王荣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小鼠
  • 3篇甲基化
  • 2篇乙酰
  • 2篇胚胎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循环伏安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基
  • 1篇植入
  • 1篇植入前
  • 1篇植入前胚胎
  • 1篇三甲基化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尿嘧啶
  • 1篇排卵

机构

  • 9篇阜阳师范学院
  • 3篇安徽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丁彪
  • 7篇刘勇
  • 6篇李文雍
  • 6篇吴风瑞
  • 3篇王荣
  • 3篇杨旬旬
  • 2篇尚明保
  • 2篇刘武艺
  • 1篇黄继昌
  • 1篇王彩红
  • 1篇张克军
  • 1篇雷学华
  • 1篇马明月

传媒

  • 2篇四川动物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Agricu...
  • 1篇生物信息学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因本体论的蟾蜍bHLH转录因子功能富集分布被引量:1
2011年
基因本体论是国际上标准的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知识词汇。利用基因本体论的功能富集分布比较和分析了两种蟾蜍bHLH基因分子功能分布特点。结果发现,两种蟾蜍的bHLH基因均有显著富集分布的GO注释语句,其中转录调控活性(GO:0030528)、转录调控(GO:0045449)、DNA结合(GO:0003677)、RNA代谢过程调控(GO:0051252)、DNA依赖的转录调控(GO:0006355)、转录(GO:0006350)和转录因子活性(GO:0003700)等频率很高,表明这些GO注释是蟾蜍bHLH基因常见的功能;此外,蟾蜍bHLH基因在肌肉器官发育、神经管和眼发育等一些重要的发育或生理过程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刘武艺
关键词:蟾蜍BHLH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
适用于Piezo的显微操作针的制备
2011年
为了将Piezo更好地应用于辅助生殖、转基因动物生产、RNA干扰等与显微操作相关的工作,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对拉制的显微操作针进行测量,找出PN-30型拉针仪制备Piezo操作针的参数。结果表明,热度这个参数与微针过渡段的长度成正相关,而副磁力这个参数与微针过渡段的长度和最适段的长度成负相关。制备固定针时,热度-副磁力-主磁力的适合数值为90-20-80。制备去核针与注射针时,热度-副磁力-主磁力的适合数值为75-60-87.5。
刘勇马明月丁彪李文雍
关键词:显微测量
(R)-/(S)-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3-羟基丙酸甲酯和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2011年
以自组装制得的DNA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以Fe(CN)63-/4-为电活性指示剂,研究了抗癌药物R型和S型的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3-羟基丙酸甲酯(简称为(R)-5FUSer和(S)-5FUSer)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1)体系的式电位随(R)-5FUSer和(S)-5FUSer浓度的增加呈现负移行为,可以推知(R)-5FUSer和(S)-5FUSer分子则优先通过静电结合模式与DNA发生作用;(2)5FUSer和DNA的作用与药物手性结构有关系,(S)-5FUSer和与DNA的结合平衡常数大约是(R)-5FUSer和DNA结合常数的10倍,本研究对于遗传工程中以DNA为靶标的药物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张克军刘武艺
关键词:DNA循环伏安法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n Histone H3-lys-4 Methyltransferase MLL3被引量:1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conduct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histone H3-1ys-4 (H3K4) methyltransferase MLL3 in animals, thus exploring its relatively conservative evolution to reveal the role of histon H3K4 trimethyltransferase MLL3 in human cancers. [Method] By using bioinformatics method, gene structure, amino acid sequences, phylogenetic tree,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and synteny of mouse MLL3 were analyzed. [Result] Primary structure of the encoded mouse MLL3 protein con- tained seven zinc finger domains, an HMG-box (High mobility group-box protein), a FYRN (F/Y-rich N-terminus) domain, a FYRC (F/Yrich C-terminus) domain, a SET domain and a postSET domain. Results of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homology showed that 19 animal species in this study all had these structures basical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se structures were relatively conserved in the evolution; specifically, the SET domain was highly conserved and was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activity of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Results of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oca- tions of the 19 animal species in evolutionary tre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axo- nomic status. Results of synten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e same gene 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mouse and human MLL3 gene which were located on different chromosomes, indicating that the mouse and human MLL3 gene had collinearity. [Conclusion] This study had revealed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MLL3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which had not onl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high-leve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LL3 protein but also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follow-up study of primer design, promoter analysis, gene cloning and regulation patterns of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mouse MLL3 gene.
尚明保杨旬旬吴风瑞丁彪刘勇李文雍
关键词:BIOINFORMATICS
小鼠组蛋白H3K4甲基化酶Smyd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与活性分析
2013年
为研究小鼠(Mus musculus)组蛋白H3K4甲基化酶基因Smyd3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通过PCR的方法克隆了5条不同长度的Smyd3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后,双酶切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Smyd3启动子-pGL3-Basic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采用双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Smyd3启动子各缺失片段的相对荧光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Smyd3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重组质粒,所构建的启动子重组子转染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表现出荧光活性,并且pGL3-Smyd3-4的荧光活性最强,是其他的2至4倍左右,pGL3-Smyd3-5的荧光活性最弱。本研究初步确定Smyd3基因的启动子核心区域可能位于-533~-42 bp之间,在-2 026~-533 bp之间可能存在启动子负调控序列。
雷学华吴风瑞吴风瑞刘勇丁彪王荣
关键词:活性分析小鼠
调整时差对昆明小鼠排卵的影响
2012年
为了研究调整时差对排卵数量的影响,为需要调整时差生活的人们提供生殖健康理论基础,以时差调整的时机和时长为因素,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四组实验,统计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排卵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差调整2 h左右不会影响排卵数量,时差调整12 h左右,会导致排卵数量减少。并且排卵启动时调整时差,对排卵数量影响不大,而排卵启动后12 h再调整时差,会减少排卵数量。
刘勇丁彪吴风瑞李文雍
关键词:排卵小鼠
H3K27乙酰化模式在孤雌胚与正常胚中的差异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考察小鼠孤雌胚胎H3K27乙酰化模式与体内胚胎的差异,探究表观遗传模式对孤雌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SrCl2激活卵母细胞,获得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胎,并统计胚胎发育率;小鼠注射孕马血清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超排后合笼,在不同发育时间采用体内冲胚的方法获得体内各时期胚胎;将获得的各期各类胚胎用H3K27乙酰化抗体与特异性位点结合,与连接有FITC荧光基团的二抗共同孵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强度,获得小鼠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和体内胚组蛋白H3K27乙酰化模式。结果用SrCl2激活成熟卵母细胞得到的孤雌胚的激活率和囊胚率分别为96.39%和69.54%,处于正常发育水平;孤雌胚H3K27乙酰化荧光强度从原核期相对较高的水平逐渐降低,2-细胞、4-细胞和8-细胞时期荧光强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到桑葚胚时期又突然升高,总体变化趋势和体内组先降低后升高的整体趋势一样,且原核期至8-细胞时期的荧光值孤雌胚高于体内胚,桑囊胚时期则相反;两组的H3K27乙酰化荧光强度值在原核期和桑葚胚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在2-细胞、4-细胞、8-细胞和囊胚期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小鼠孤雌胚H3K27乙酰化模式与体内胚的模式存在差异,可能是影响孤雌胚发育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纠正小鼠孤雌胚乙酰化模式和提高孤雌胚发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彩红刘勇黄继昌吴风瑞丁彪张远王荣李文雍
关键词:小鼠卵母细胞孤雌胚胚胎发育
小鼠体内外受精植入前胚胎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为考察体外受精、操作及培养环境对体外受精的小鼠植入前胚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影响,本研究以体内受精的植入前胚胎作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体内外受精植入前胚胎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受精各期植入前胚胎呈现出与之相应时期的体内受精植入前胚胎不同的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原核期甲基化水平较高,2-、4-、8-细胞期明显降低,而桑葚胚和囊胚期又略有升高。各期体外受精植入前胚胎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都比同时期体内受精胚胎的甲基化水平低。本实验结果部分显示了体外受精、操作及培养环境可能对正常的DNA甲基化模式产生影响,造成体外受精植入前胚胎甲基化模式异常。
杨旬旬尚明保吴风瑞刘勇丁彪王荣李文雍
关键词:小鼠甲基化植入前胚胎
动物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动物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鼠MLL3的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编码合成的小鼠MLL3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7个锌指结构域、1个HMG-box(高迁移率族蛋白)、1个FYRN(N-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FYRC(C-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SET域和1个postSET域;从序列对比和同源性上发现,该研究中的19种动物都基本上具有这些结构,说明这些结构在进化上是相对保守的,其中SET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是维持组蛋白甲基化酶活性所必须的;从系统发生上看,19种动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地位相一致;在共线性分析中,虽然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其上游和下游具有相同的基因,说明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具有共线性。[结论]不仅揭示了MLL3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的一级结构,为以后研究其高级结构和蛋白质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期进行小鼠MLL3基因的引物设计、启动子分析、基因的克隆、定位和表达的调控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尚明保杨旬旬吴风瑞丁彪刘勇李文雍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