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5055)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屠一锋汪学英司文会訾言勤李菁菁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化学发光
  • 6篇电化学
  • 6篇电化学发光
  • 6篇鲁米诺
  • 5篇电极
  • 5篇增敏
  • 4篇修饰
  • 4篇修饰电极
  • 4篇鲁米诺电化学...
  • 4篇纳米
  • 3篇增敏作用
  • 2篇普鲁士蓝
  • 2篇阻抗
  • 2篇壳聚糖
  • 2篇交流阻抗
  • 2篇过氧化氢
  • 2篇核酸
  • 2篇核糖
  • 2篇核糖核酸
  • 2篇感器

机构

  • 12篇苏州大学
  • 3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作者

  • 12篇屠一锋
  • 2篇尹凡
  • 2篇吴梅笙
  • 2篇汪学英
  • 2篇李菁菁
  • 2篇訾言勤
  • 2篇司文会
  • 2篇顾海芳
  • 1篇赵金金
  • 1篇金叶倩
  • 1篇蔡霞
  • 1篇龙玉梅
  • 1篇严吉林
  • 1篇邓克军
  • 1篇储海虹
  • 1篇吉利
  • 1篇周天翔
  • 1篇郭文英
  • 1篇余志敏
  • 1篇万明怡

传媒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3篇分析化学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In_2O_3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以及共沸蒸馏法合成了不同粒径的纳米In2O3,并进行了透射电镜表征,考察了碱性条件下纳米In2O3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以ITO玻璃为工作电极,纳米In2O3在溶液体系中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粒径大小与这种增敏作用的关系,采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技术讨论了增敏的机理。
李菁菁屠一锋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鲁米诺增敏
纳米TiO_2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增敏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合成了平均粒径小于10nm的TiO2粒子,考察了在碱性条件下,纳米TiO2用溶胶-凝胶法修饰在铂电极上后,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进一步研究了在纳米TiO2存在下,鲁米诺在铂电极表面的固定化及性能,所制得的电化学发光电极的发光强度与过氧化氢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可用于过氧化氢浓度的测定,检测下限达1×10-8mol·L-1。以葡萄为应用对象,该检测体系可用于综合评估其抗氧化能力,以每克水果消耗过氧化氢毫克数(mgH2O2·g-1)为单位,葡萄肉汁为1.57,葡萄籽为4.72,即葡萄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强于葡萄肉汁。
周天翔郭文英屠一锋
关键词:纳米TIO2鲁米诺过氧化氢
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制
2009年
文献报道均强调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ECL)必须在强碱性介质(NaOH,pH12-13)中实施。实验发现完全可以在中性介质中实施其电化学发光分析,这对开展生物分子的分析是十分有利的。研究中采用的是以多种增敏技术来提高中性介质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效率,如使用无机、有机和纳米增敏剂及电极表面修饰等。尤其是证实活性氧(ROSs,包括超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等)是极为有效的增敏剂。
屠一锋储海虹吴梅笙蔡霞金叶倩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分析中性介质超氧自由基生物分子
牛血清白蛋白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弱碱性体系中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并且利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的磷酸缓冲溶液体系中,BSA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过程表现出最强的增敏作用,推测该作用可能是由于BSA对鲁米诺的吸附以及因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发生了鲁米诺在电极表面的富集,提高了鲁米诺在电极表面的氧化从而更易被激发而发光,在BSA浓度为1.00×10-9~1.20×10-8g/mL范围内,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和BS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该研究工作为测定蛋白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同时也扩大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万明怡周梦云龙玉梅严吉林屠一锋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鲁米诺牛血清白蛋白增敏
普鲁士蓝/壳聚糖共沉积膜修饰电极的交流阻抗谱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壳聚糖与普鲁士蓝同时在金电极上电沉积获得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电子传递性能和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性能,可以为生物分子提供合适的亲水性环境,进而研发性能优异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交流阻抗谱法可用于研究电极表面修饰性能,该文对普鲁士蓝/壳聚糖(PB/CS)共沉积膜的交流阻抗测量条件进行了选择,并通过对交流阻抗谱的分析探讨了制备PB/CS共沉积修饰膜的最佳条件:电沉积液的pH值为2,电解电压为0.4 V,电沉积时间为300 s。这与循环伏安法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并通过对交流阻抗曲线的讨论更深入地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汪学英顾海芳尹凡屠一锋
关键词:普鲁士蓝壳聚糖交流阻抗
纳米SnO_2增敏鲁米诺化学发光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平均粒径约10nm的SnO2粒子。将该纳米SnO2粒子加入碱性鲁米诺-O2化学发光体系,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明显增强,这种增敏作用与纳米SnO2的加入量以及体系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有关,基于此得出了纳米SnO2存在下溶解氧质量浓度与鲁米诺化学发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用于溶解氧测定,检出限达0.3mg/L,该纳米增敏化学发光体系有望用于进一步提高基于鲁米诺化学发光测定方法的灵敏度。文中还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这种增敏作用的机理,并应用该体系考察了水果的抗氧化能力。
李菁菁张玲屠一锋
关键词:纳米SNO2鲁米诺化学发光增敏抗氧化
纳米TiO_2修饰电极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及TiO_2晶型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该文水解合成并通过煅烧改变晶型,获得了金红石和锐钛矿两种晶型混合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激光粒度分析(LPSA)、X射线多晶衍射分析(XRD)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制备了以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的纳米TiO2修饰电极,并研究了晶型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粒径较小,经650℃煅烧处理形成混晶时,纳米TiO/ITO修饰电极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果最明显,为裸电极的7.5倍。
吉利余志敏屠一锋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混晶鲁米诺增敏作用
交流阻抗技术研究巯基丙酸/中性红修饰电极上DNA的响应
2008年
中性红(NR)可吸附在巯基丙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表面,并进而与DNA发生嵌插作用。以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DNA在巯基丙酸自组装/中性红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结果表明,交流阻抗方法不仅可以反映DNA与小分子间发生的作用,还可以对DNA进行定量分析,响应在DNA浓度为0.4~8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 3,检出下限为0.03 mg.L-1。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廉价的研究DNA及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
顾海芳尹凡屠一锋
关键词:交流阻抗巯基丙酸中性红DNA
核糖核酸与迈格林华尔色素作用机理及含量测定研究
2011年
在弱酸性介质中,小分子迈格林华尔色素与生物大分子核糖核酸发生强烈相互作用,导致分子构象变化,进而引起吸收光谱最大波长和吸收值的变化。研究了缓冲溶液酸度、色素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核糖核酸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8.0mg/L,相关系数为0.9996,直接测定样品中的核糖核酸含量,结果满意。该文还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认为静电缔合作用使迈格林华尔色素分子中的正电荷与RNA分子链上的反离子交换,然后以协同方式与RNA分子发生键合,使色素π-电子叠合程度降低,颜色变浅,吸收值降低,最大吸收波长紫移。
司文会訾言勤屠一锋
关键词:核糖核酸光谱法
吖啶黄反应光度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含量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微量脱氧核糖核酸与吖啶黄的反应为基础,优化了实验条件。基于DNA与吖啶黄最大吸收波长444nm的吸光度有线性降低的关系,建立了测定微量DNA的新方法。在0~8.0μg.mL-1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8,检出限为0.12μg.mL-1。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认为DNA与吖啶黄通过嵌入作用生成了加合物。
司文会訾言勤屠一锋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吖啶黄加合反应光度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