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D111107003111006)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9H指数:7
- 相关作者:武剑黄小钦薛素芳宋晓微贾建平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原则指导脑血管病的临床教学被引量:1
- 2014年
- 以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基本原则建立的临床原则,逐渐规范了脑血管病的诊治策略和临床实践,以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临床教学是现代临床医学教学的趋势。在血管神经病学的教学和临床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的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不断完善和规范的脑血管病诊治策略,而且有助于l弓1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方式。
- 黄小钦樊春秋武剑贾建平
- 关键词: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脑血管病临床教学
- microRNA表达谱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调控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micro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长21~ 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核糖核酸,其与靶基因特定结合后,可能通过脱腺苷化诱导靶mRNA降解、抑制蛋白翻译的起始或多肽链的延长、降解新生的蛋白等方式调节靶基因的作用.这种复杂的调节网络既可以通过一个miRNA来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也可以通过几个miRNAs的组合来精细调控某个基因的表达.miRNA的表达模式具有分化的位相性和时序性,即不同组织器官及生理时相miRNA表达谱均会有所不同.
- 宋晓微薛素芳赵璟妍武剑
- 关键词:MICRORNA表达谱MIRNASRNA降解调节靶基因
- 注意静脉溶栓中的卒中模拟病
- 2013年
- 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重组型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风险与疗效的关键因素,2007年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指南即要求将DNT控制在60 min以内.急诊接诊医生为了缩短DNT,需要在短时间内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有限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多为平扫头颅CT)迅速作出诊断,给予合适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其面临的误诊风险是比较高的.部分患者虽然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等类似于卒中的急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但其真正病因并不一定均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这部分表现为卒中样症状,但最终诊断为非卒中的疾病,我们称为卒中模拟病(stroke mimics).如果对卒中模拟病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使其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临床上应注意对其的鉴别诊断.
- 武剑刘晨昱马青峰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神经功能缺失症状ACTIVATOR
- 全脑CT灌注成像指导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指导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宣武医院的急性卒中病例资料,其中65例按既定CTP或时间窗标准(3.0 h和3.0~4.5 h)入选的静脉溶栓病例被纳入了分析.主要终点指标为发病14 d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次要指标包括: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改善比例,脑出血发生率和时间指标.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Pearson Chi-Square检验比较对应变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CTP和时间窗标准分别入选了25和40例静脉溶栓病例,两组基线资料中非时间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P组的发病时间(265 min)较3 h亚组(160 min)明显延长,而较3.0~4.5 h亚组(251 min)无明显延长.CTP组的转诊比例明显高于时间窗标准组(52.0%比25.0%,P=0.03),亚组分析提示CTP组转诊比例仅显著高于3 h亚组(52.0%比7.7%,P=0.02),而与3.0~4.5 h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终点指标中,近期良好预后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疗效指标中,CTP标准组血管再通率较3.0~4.5 h亚组有增加趋势(52.0%比37.0%,P=0.28).CTP早期排除了20例未能被平扫CT识别的大面积梗死.结论 全脑CTP可能较时间窗标准更安全和有效地指导静脉溶栓.其可在不增加时间延误的基础上,较平扫CT更敏感地识别大面积梗死,尤其适用于发病时间超过3 h的病例.
- 黄镪武剑马青峰樊春秋贾建平卢洁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CT灌注成像静脉溶栓预后安全性
- 从影像学看脑小血管病被引量:2
- 2014年
- 脑小血管病(SVD)通常是指一组来源于影响脑深穿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并导致脑白质和深部灰质脑损伤的疾病。这是一个集合临床、认知、神经影像和神经病理的综合征,所涉及的是保持大脑的代谢最活跃核团与复杂的脑白质网络优化运作根本的深穿血管。在过去的15年中,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已经逐渐认识到SVD并不是预后良好的疾病,相反,
- 武剑宋海庆
- 关键词:血管病影像学毛细血管神经病理神经影像脑白质
- 急性卒中诊疗中的卒中模拟病被引量:2
- 2014年
-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和应用重组型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均被证实越早治疗,越有利于挽救脑组织,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在短时间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评估并决定治疗方法。当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就诊时,急诊医生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作出诊断,
- 马青峰刘晨昱武剑
- 关键词:急性卒中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诊疗急诊医生
- 关注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9
- 2014年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的原因,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则是仅次于AD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所有形式的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仅包括一开始定义VCI时所认为的皮质或皮质下梗死所引起的认知问题,通常不造成急性或明显症状的皮层下小血管疾病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 宋海庆武剑
-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血管病皮质下梗死小血管疾病
- 对脑微出血相关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被引量:14
- 2014年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导致老年认知障碍常见的原因之一。脑小血管病(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约50%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因小血管病所致。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微出血(CMBs)不仅反映脑小血管损害的程度,而且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而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
- 黄小钦武剑
-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脑微出血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损害血管病小血管
- 推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脑动脉粥样硬化识别技术及规范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版)》解读被引量:16
- 2014年
-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每年上升8.7%,全球范围来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改变着患者的生活,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鉴于超过76%的卒中为首次发作,有效的预防措施乃是降低卒中负担的最佳方式[1]。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重要病因[2],尤其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更为突出。在中国,33%~50%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3-4]。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进而提高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预警和防治水平[5],为首次卒中发作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低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 武剑
- 关键词: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版)--北京市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及体检机构)适用被引量:7
- 2014年
- 一、范围
本规范包括了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筛查(策略及方法)、评估依据和评估原则。
- 关键词:脑动脉粥样硬化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