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3151)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薛英田之悦储伟刘晓强丛湧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成都师范学院西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2篇机器学习方法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定量构效关系
  • 1篇定量构效关系...
  • 1篇修饰
  • 1篇选择性抑制剂
  • 1篇抑制剂
  • 1篇原子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制剂
  • 1篇溶剂
  • 1篇溶剂效应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薛英
  • 3篇田之悦
  • 2篇刘晓强
  • 2篇储伟
  • 2篇丛湧
  • 1篇王晗光
  • 1篇李强根
  • 1篇何冰
  • 1篇何旭
  • 1篇刘旭东

传媒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Effect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Solvent Models on the Hydrolysis Cleavage of N-Glycosidic Bond in 8-Oxo-7,8-dihydro-2'-deoxyguanosine
2014年
8-Oxoguanine(8-oxoG), a critical mutagenic DNA lesion induc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ives rise to a G·C→T·A transversion during replication and thereby must be repaired. The effect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solvent molecules on the hydrolysis cleavage of N-Glycosidic bond in 8-oxo-7,8-dihydro-2'-deoxyguanosine(8-oxo-dG)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clarified in the present work based upon two types of computational models. Detailed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PES) scans and full unconstraint optimizations for all the representative points on PES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B3LYP/6-31+G(d) level of theory. The effect of implicit solvent was tested by single-point calculation at the SCRF/IEF-PCM model.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direct hydrolysis model involving one explicit water molecule can't provide a complete depiction of the hydrolysis process of 8-oxo-dG, attributed to the insufficiency of nucleophile activation and leaving group stabilization. The expansion hydrolysis model involving four explicit water molecules, however, facilitates discrete proton transfer and therefore produces smooth reaction surfaces for both the dissociative(SN1) and concerted(SN2) pathways. The presence of the implicit solvent substantially lowers all activation energies and the SN1 process is more favorable than the SN2 process. The data and insights present here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have given out a baseline for the enzymatic deglycosylation reaction of 8-oxo-dG.
陈泽琴何云清郭林峰薛英
关键词:水解过程鸟苷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NS5B非核苷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013年
对89个苯并异噻唑和苯并噻嗪类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聚合酶非核苷抑制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采用遗传算法组合偏最小二乘(GA-PLS)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LSRA)两种特征选择方法选择最优描述符子集,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并首次尝试使用遗传算法耦合支持向量机方法(GA-SVM)对两种特征选择方法所选的描述符子集分别建立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三种机器学习方法所建模型均得到比较满意的预测效果.采用LSRA所选的6个描述符建立的三个QSAR模型对于测试集的相关系数为0.958-0.962,GA-SVM法给出最好的预测精度(0.962).采用GA-PLS所选的7个描述符建立的三个QSAR模型对于测试集的相关系数为0.918-0.960,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结果最好(0.960).本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预测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的生物活性,该方法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类似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领域.
丛湧薛英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
煤层气在含Al,Si,P和S煤结构模型上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15年
Al,Si,P和S掺杂石墨烯(X-Graphene,X-Gr,X=Al,Si,P和S)可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结构模型.通过自旋极化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煤层气(Coalbed methane,CBM,主要成分为CH4,CO2和H2O)在煤结构模型X-Gr上的吸附,并讨论了相应的吸附能、吸附平衡距离、Mulliken电荷转移、电荷密度差分图和态密度.结果表明,含Al和Si的煤结构模型对CBM的吸附较强,而CBM在P和S煤结构模型的吸附为弱的物理吸附.CBM在X-Gr煤结构模型上的吸附作用随着掺杂元素非金属性的增强而减弱,即Al-Gr>Si-Gr>P-Gr>S-Gr.煤层气中CO2和H2O吸附在煤炭表面的能力强于CH4,可以通过注入CO2和H2O到煤层中促进CH4的开采.此外,含Al和Si煤结构与煤层气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表明其可以作为CH4,CO2和H2O的气体传感器.
何旭刘晓强何冰王晗光刘旭东田之悦储伟薛英
关键词:煤层气密度泛函理论
基于分子描述符和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和虚拟筛选MMP-13对MMP-1的选择性抑制剂被引量:9
2014年
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为预防和治疗骨关节炎(OA)提供了充满希望的靶标.通过抑制剂来阻断MMP-13的活性将会对治疗OA疾病产生潜在的作用.然而,宽谱抑制剂同样抑制MMP家族的其它成员,特别是MMP-1,这将会导致肌与骨的综合症.因此,设计和发现潜在的MMP-13相对于MMP-1的高效选择性抑制剂,在对治疗OA新型药物的研发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两种机器学习方法(ML):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来建立分类模型,用于预测不同结构的MMP-13对MMP-1的选择性抑制剂.所建这些模型的预测效果都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精度.在这两种ML模型中,RF对于MMP-13选择性抑制剂和非抑制剂的精度分别达到97.58%和100%.同时,与MMP-13对MMP-1的选择性抑制最相关的分子描述符也基于不同的特征选择方法被两种模型挑选出来.最后,用预测效果最好的RF模型虚拟筛选了ZINC数据库的"fragment-like"子集,从而得到了一系列潜在的候选药物.研究表明,机器学习方法,特别是RF方法,对于发现潜在的MMP-13选择性抑制剂十分有效.同时还得到了一些与MMP-13的选择性抑制相关的分子描述符.
李秉轲丛湧田之悦薛英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3选择性抑制剂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
尼克酰胺核苷构象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2015年
采用从头算(HF与MP2)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3-21G 和6-31+G?水平上研究了尼克酰胺核苷(NR)的构象.分别探讨了在气相及液相(水和氯仿)中 NR 分子和一水合物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分析了溶剂分子的参与对NR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和几何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立的NR分子在气相中存在36种稳定构象,其中最稳定的为南式构象NR-S,而最稳定的北式构象为NR-K’,能量比前者高出10.6 kJ/mol (ΔG298K).NR 分子中酰胺基团优势构象为反式,ω,P 或γ参数的改变可以为 NR 分子提供大约8.4~23.7 kJ/mol(ΔG298K )稳定化能.不管是南式还是北式褶皱,最稳定 NR 分子构象中都存在多根分子内氢键,且5’-OH 基团都为顺式构象(γ≈-63°).溶剂效应使一部分NR分子构象相对稳定性降低,而一部分则升高,改变了NR分子各构象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水分子的加入与酰胺基团结合形成氢键,对NR分子的构型影响较大,而与糖环上羟基结合形成氢键,则影响较小.
李强根薛英
关键词:构象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溶剂效应
CH_4,CO_2和H_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被引量:14
2014年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刘晓强田之悦储伟薛英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