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1006)

作品数:25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沈中阳陈新国陈虹任秀昀范铁艳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总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肝移植
  • 10篇术后
  • 9篇移植术
  • 9篇肝移植术
  • 8篇移植术后
  • 8篇肝移植术后
  • 4篇远期
  • 4篇通气
  • 4篇综合征
  • 4篇肺保护
  • 4篇肺保护性通气
  • 4篇保护性通气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盗血
  • 3篇盗血综合征
  • 3篇低灌注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机构

  • 16篇武警总医院
  • 4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12篇沈中阳
  • 9篇陈新国
  • 5篇任秀昀
  • 5篇陈虹
  • 4篇李威
  • 4篇邹卫龙
  • 4篇范铁艳
  • 3篇蒋文涛
  • 3篇张薇
  • 3篇董兰
  • 3篇张庆
  • 3篇王旭
  • 3篇陈晓阳
  • 2篇曾镕
  • 2篇张骊
  • 2篇王毅
  • 2篇韩曙君
  • 2篇刘煜
  • 2篇李占军
  • 2篇朱晓丹

传媒

  • 5篇武警医学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实用器官移植...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的现状被引量:7
2018年
目前,一些成熟的移植中心,成人捐给儿童的活体肝移植病例中,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取手术已经作为一个标准术式了。而且这一术式已经外延到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腹腔镜下左半肝或右半肝切取手术了。但总病例数太少,无法验证其安全性及可重复性。活体肝移植中,供者的安全是必须的。个别研究报告指出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出于安全性的考量,必须通过大样本的研究进行科学论证。由于世界范围内死亡捐献器官的短缺,
朱晓丹董家鸿
关键词:腹腔镜腹腔镜肝脏手术肝移植活体
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治疗选择及安全性评价(附5例报告)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ASS)不同时机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效果,评价脾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警总医院191例肝硬化、脾脏增大,术前脾动脉直径/肝动脉直径≥1.5、但术中肝动脉血流≥30 cm/s的肝移植病人SASS发生率及临床表现。根据确诊时机和程度分别采取脾动脉栓塞、肝动脉与脾动脉或腹主动脉重新吻合、脾动脉结扎或脾脏切除,比较4种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7例(8.9%)病人确诊为SASS,绝大多数(16/17,94.1%)发生在术后15 d内。5例急诊行脾动脉栓塞后肝总动脉血流[栓塞前(16.6±3.0)cm/s vs.栓塞后(39.3±7.7)cm/s,P<0.001]立即改善,阻力指数全部恢复到正常水平(0.5~0.8),未观察到相关并发症。12例继发肝动脉血栓形成病人取出血栓或溶栓后行肝动脉与腹主动脉吻合(4例)、脾动脉结扎(3例)或脾切除(5例);其中3例接受再次肝移植;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SASS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断并行脾动脉栓塞是有效的补救措施,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
邹卫龙张薇任秀昀曾镕陈新国沈中阳
关键词: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肝移植血管并发症肝动脉低灌注脾动脉栓塞
术后少见并发症致远期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指征、技巧及免疫抑制方案(附5例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少见病因致术后远期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首次肝移植术后远期再次行肝移植的手术指征、技巧及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方法首次肝移植术后再次行肝移植患者5例,再次肝移植原因为慢性排斥反应4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1例。5例于首次肝移植术后6-14个月行再次肝移植,均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4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普乐可复(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和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例采用环孢素加激素。结果术后随访1年,4例治愈;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因呼吸衰竭合并移植肝功能衰竭于术后1周死亡。1例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经胆管介入治疗后好转。采用免疫抑制方案后,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首次肝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或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应考虑行再次肝移植手术。控制术中出血、熟练掌握血管及胆管重建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再次肝移植术后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张少辉臧运金范宁路宾
关键词: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mTOR C1/C2信号通路在消除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研究抑制了慢性排斥反应的大鼠模型中,T淋巴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丝/苏氨酸蛋白激酶(mTOR)通路的各成分是否发生改变,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抑制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受体August-Copenhagen-Irish(ACI)大鼠与供体Wistar-Furth (WF)大鼠接受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术.实验组大鼠给予慢性排斥反应消除处理,即术前给予经改造的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Ⅰ),并给予亚治疗量环孢素(CsA)(10 mg/kg,3d),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亚治疗量CsA(10 mg/kg,3 d),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将每组大鼠分为在术后1、3、7d处死的3个亚组,每个亚组大鼠数量为5只.分别在亚组对应天数处死大鼠,获取脾脏样本进行T细胞提取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在消除了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心脏中(实验组),对雷帕霉素敏感的复合体1 (mTOR C1)的mTOR与mTOR调节相关蛋白(Raptor)下调,对雷帕霉素不敏感的复合体2(mTOR C2)的伴侣分子(Rictor)与哺乳动物应激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 (Sin1)下调,mTOR调节因子(Deptor)与mTOR通路下游目标分子(Rac1)也受到抑制.结论 在消除了慢性排斥反应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mTORC1和C2通路均受到影响,同时影响了细胞增殖调节(mTOR C1)和细胞运动调节(mTOR C2).因此,选择性地对T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通路进行抑制,可成为新的免疫抑制剂发展方向.
张骊蒋文涛
关键词:慢性排斥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肝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差异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肝、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7年10月,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科肝、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43例(肝27例、肾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果肝、肾移植术后出现结核感染率分别为1.73%、1.50%,两组结核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移植组结核感染发病时间分别为(18.25±28.12)月、(26.74±37.96)月,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大多以发热为首要表现或唯一表现,发热起病率分别为70.37%、93.7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以肺为主要感染部位,肺结核率分别为51.85%、50.0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85.19%、81.2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48%、81.25%,病死率分别为14.81%、12.50%,两组之间在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肝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发病时间早于肾移植术后患者,肝、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患者免疫状态不同。两组患者经规范个体化治疗后大多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容易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等各种严重并发症致患者死亡。
李俊陈虹范铁艳邱爽张庆刘艳迪
关键词:肝移植肾移植结核
肝移植后抗丙型肝炎治疗诱发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
2015年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肝移植后丙型肝炎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应用干扰素抗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易诱发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行激素或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通常情况下,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激素治疗后会获得较好的应答,但可能导致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因此二者在治疗上存在矛盾,易出现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现象”.本院收洽1例肝移植术丙型肝炎感染患者抗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诱发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采用激素治疗同时坚持抗丙型肝炎治疗,最终成功治愈丙型肝炎及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梁娟娟范铁艳王旭陈虹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丙型肝炎感染标准治疗方案移植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ASS)的诊断标准、预防规范、治疗手段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收治的全部1 385例肝硬化肝移植患者中,有318例(23.0%)为术前脾脏增大且脾动脉(SA)口径肝总动脉(CHA)口径比值≥1.5的SASS高风险患者.术中针对多普勒超声(DUS)肝动脉血流迟缓(<30 cm/s)甚或没有血流对患者采用预防性脾动脉环阻(干预组,127例,39.9%),与其余191例(对照组)比较,观察其预防SASS效果及安全性.对发生SASS的患者根据发生时机和程度分别采取脾动脉栓塞(SAE)、脾动脉结扎(SAL)、脾脏切除(SPT)、肝动脉与腹主动脉重建(HTA)或再次肝移植手术(re-OLT).结果 干预组患者预防性脾动脉环阻后CHA血流量[环阻前(19.3±5.5) cm/s、环阻后(45.9 ±9.1)cm/s,P<0.05]立即改善,阻力指数(RI)全部恢复到正常水平(0.5 ~0.8),无SASS发生、也未观察到其他动脉或胆道相关并发症.对照组发现SASS 17例(8.9%):5例急诊实施脾动脉栓塞CHA血流立即改善;12例患者(含11例继发肝动脉血栓形成)分别HTA(4例)、SAL(3例)、SPT(5例);其中3例接受再次肝移植;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SASS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高风险患者预防性脾动脉环阻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时诊断移植物早期SASS并实施脾动脉栓塞是有效的补救措施.
邹卫龙张薇任秀昀曾镕陈新国沈中阳
关键词: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肝移植血管并发症肝动脉低灌注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供肾移植的可行性
2015年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至2013-12武警总医院28例DCD和5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DCD属于国际标准MaastrichtⅢ类,共获取肾脏52个并实施肾移植52例。热缺血时间为(11.2±9.1)min,冷缺血时间为(4.1±2.2)h。1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23.08%,均于术后20~72 d肾功能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3.85%(2/52),分别于术后1、2周因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受者死亡3例(术后3个月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死亡1例,术后移植肾原发无功能并肺部真菌性肺炎1例,肾破裂术后感染性休克1例)。移植肾存活的47例受者,随访13~23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DCD供体可以扩大供体来源,缓解器官短缺困难,但应注意并发症发生,提高移植效果。
刘煜朱雄伟王毅刘航沈中阳
关键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
我国儿童肝移植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
2014年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成人和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而儿童肝移植在整个肝移植的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63年3月1日美国Starzl完成人类第一例肝移植,病人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的3岁儿童。1970年完成的1例儿童肝移植是保持目前生存时间最长的记录(44年)。另外一些新技术如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肝移植等的开展,最初也是为了缓解儿童肝脏紧缺的矛盾。
李威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儿童适应证
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体重43~80kg,ASAⅡ~Ⅳ级。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P组)和非肺保护性通气组(U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T_1)、机械通气3h(T_2)、新肝期2h(T_3)及新肝期4h(T_4)检测肺动脉血中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水平,包括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表面活性蛋白(SP-D)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TNF-α、IL-6及IL-8;于T_1~T_4、术后2h(T_5)、拔管前(T_6)及术后2d(T_7)行桡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ALI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4时两组血清CC16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3时两组SPD、sRAGE、TNF-α、IL-6及IL-8浓度明显升高(P<0.01);T_4时sRAGE、TNF-α、IL-6和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2、T_5、T_6时两组氧合指数(OI)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4时P组明显降低(P<0.01),T_3、T_4时U组明显降低(P<0.01)。T_2、T_3时P组CC16浓度明显低于U组(P<0.05或P<0.01);T_3时P组OI明显高于U组(P<0.05);P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U组[(8.9±3.2)h vs(9.3±2.8)h,P<0.05]。P组术后ALI 5例(16.6%),U组术后ALI 7例(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氧合指数,缩短拔管时间,减轻肺损伤。
董兰安丽娜岳阳蔡俊刚陈晓阳韩曙君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急性肺损伤炎性因子肝移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