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X003)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陆杰荣牛小侠张伟张伟高斯扬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哲学
  • 5篇形而上学
  • 4篇马克思哲学
  • 3篇有限性
  • 2篇多德
  • 2篇亚里士多德
  • 1篇当代哲学
  • 1篇第一哲学
  • 1篇形态演进
  • 1篇演进
  • 1篇哲学境界
  • 1篇哲学思维
  • 1篇哲学思维方式
  • 1篇哲学形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正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想
  • 1篇政治哲学
  • 1篇知识

机构

  • 12篇辽宁大学
  • 6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共辽宁省委...

作者

  • 12篇陆杰荣
  • 7篇牛小侠
  • 1篇高斯扬
  • 1篇张伟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思想战线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形而上学建构的基础与世界“有限性”规定的现实思考
2012年
传统形而上学把人的生活世界限定在"彼岸"理念世界,从而使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变成一种"虚无"的抽象存在;现当代哲学以"有限性"视域的凸显借助于不同的方式拆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彼岸"世界。随着传统形而上学的消解也伴随着某种虚无主义的盛行,为解决此类困境,当代哲学家基于生活世界的"有限性"规定,提出了当代形态形而上学建构的诸种设想,但由于对"有限性"规定理解不同决定了他们走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深度。马克思哲学真实地回答了何谓现实生活世界"有限性"规定,现实生活世界的"有限性"规定意味着与理论相对的"现实性",它表明了社会、历史的暂时性与过程性以及生活其中人的自我"生成性"特质。
牛小侠陆杰荣
关键词:有限性
论当代形而上学建构与有限性规定的内在关联
2009年
从当代有限性的向度上来重新诠释"哲学是什么"问题,进而在阐述"哲学"本真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哲学内蕴的本质与不同时期的形而上学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论述了康德在为传统形而上学奠基的过程中,把形而上学重新置放在人的认识有限性前提下的难题,继而着重阐发了海德格尔为解决这一难题所确立的"比人更原始的是人的此在的有限性"思路,从而把当代形而上学建构在"此在"有限性的规定上,最后着重揭示了当代形而上学与有限性规定的联系及其价值。
牛小侠陆杰荣
关键词:哲学形而上学有限性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在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其实体不仅保留着原子论和理念论否定现实感性而维持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且也注入了经验的成份,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起基础性作用。依据"实体"的不同性质实体的指向也发生着改变,在《范畴篇》中,实体分为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前者指个别事物,后者指个别事物的属和种,当对个别事物进行研究时,实体的指向是物质或质料实体和形式实体以及质料与形式的综合物,归纳起来实体具有四层含义:在范畴上,第一实体指的是个别事物;在原理上和定义上,第一实体是其所是的是;在认识上,普遍可以成为第一实体;在最初因上,神是第一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的意义在于实体的划分蕴含科学与哲学内在的矛盾的分化;实体的指向奠定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研究基调以及综合实体揭示的哲学人性基础。
陆杰荣牛小侠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本原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困境的破解与超越被引量:1
2011年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以二元对立的理论方式探讨政治理想与现实生活,这造成了追求正义的政治理想只是在思想世界中构建,而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理论困境。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足于"实践"之上,破解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这一理论难题,它提出通过改变社会现实来实现政治理想。政治理想的价值诉求是"正义","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正义论立足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论证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根本差别,提出实质正义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自由人共同体才能实现。从社会体制本身寻求实质正义的可行性道路,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对以往政治哲学的超越。
张伟
关键词:政治哲学政治理想正义
当代哲学演进取向和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形而上维度的“隐性缺失”
2009年
在移动不居的当代哲学视界中,哲学的不同流派在不断地变换着视野。继德国古典哲学落幕之后,唯意志主义哲学、生命哲学和现象学等诸种学派呈现出多元化演进取向。与此相应的是,分析哲学兴起和普泛化则大大降低了哲学的形而上水准,使得哲学超越性和批判性的维度业已消解,同时哲学所具有的内在否定性特征业已丧失了存在根基。当代哲学这一演进状况也影响到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本身,造成了在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质时,或多或少遮蔽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和超越性内蕴,使得马克思哲学的形而上维度为知识的向度所取代。
牛小侠
关键词:当代哲学马克思哲学
形而上学的当代构建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As the reflec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times’spirit, Metaphysics often keeps certain relation with realistic life, which shows metaphysical interpretation to the "real" life. Compared with more respectful and concerned spiritual sight of classical metaphysics, spiritual realm of modern life appears "metaphysics retreat", which causes nihilism taking the chance to be form. Thus, modern construction of metaphysics becomes the realistic needs guiding the people to go back to their spiritual land. Constructing modern form of metaphysics needs to create the way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to reflect up-to-date "event", which confirms the essence of times’spirits and promotes the taste of realistic life, sublimate the metaphysical horizon to criticize the present phenomena of materialization, instruct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life.
陆杰荣
关键词: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理念论柏拉图
马克思对“历史”理解的现实性思考方式被引量:1
2010年
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以不同的理论方式涉猎了"历史"的规定。从总的倾向分析,西方传统哲学均以"超历史"的方式解释"历史"的性质,将"历史"置于"本体"或"意识"的形而上学基础上加以说明。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历史"观以关于实践的现实性思考方式为前提,将传统哲学附加于"历史"之上的"超历史"因素归之于"历史"活动本身,将对"历史"的具体理解真切地返归到本来的生活根基上。这一思考方式确立的实质是将"历史"具体的和现实的规定还原于历史的境遇与条件之中。正因如此,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历史"观既不是诉诸"历史"的普遍性解释原则,也不是经验式地归结为流变的"历史"现象的描述,而是提供了超越以往哲学的抽象解释,使之真正具有了现实性力量的客观内容,并确立了揭示"历史"发展趋势的现实性思考方式。
陆杰荣
关键词:唯物史观
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及其“实践”功能被引量:4
2010年
西方形而上学在其产生的初端就蕴含着形而上学本身的旨趣、规定与功能,形而上学作为"高端的"本体论理论顶点本质上面对着神性的"纯粹""至上"的对象,但仍然隐含着对"在世"处境与境遇的表达以及对"实践"功能的间接回应。形而上学尽管"高耸入云",实质上却是以抽象的方式迂回地说明了其"在世"和"实践"的重大问题。而且形而上学的历史也证明了形而上学有其与"在世"相互关联、与"实践"相互翻转的互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哲学在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与"实践"功能问题上提出的变革性思路。
陆杰荣
关键词: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
哲学类型学的视域与哲学思维方式“形状”的内在演变
2010年
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段时期,哲学思维方式是"垂直"式的,主要体现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对世界"本原"或逻辑"本体"的层级式追问过程展现出来。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是"平面"式的,用现象学表述就是"现象"与"本质"是共同存在的,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剥离的痕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事件"为重心的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呈现",这种"呈现"的思维方式立足于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在世"的实践把握,具有理论解释与实践意蕴的双重功能。
陆杰荣
哲学的超越性视阈与形而上学的“崇高”
2008年
从巴门尼德始,古希腊哲学开始确立了有别于经验科学的哲学自身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对象。柏拉图进一步将形而上学的对象与"崇高"结合起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而上学的"崇高"既表现在研究对象的超越性(神性),又体现在形而上学这门学科自身的性质上,即实现了人的理性自由。其后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规定而建构各自的哲学体系的,只是建构"崇高"的方式不同。海德格尔切中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崇高"源于人的本性的超越性;马克思则从根基上揭示了现实人的现实实践活动(创造性)是形而上学"崇高"性的现实根源。
牛小侠陆杰荣
关键词:形而上学崇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