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100)

作品数:13 被引量:414H指数:11
相关作者:胡圣标郭彤楼袁玉松卢庆治汪集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热流
  • 6篇盆地
  • 6篇热史
  • 5篇热史恢复
  • 4篇地温场
  • 4篇源岩
  • 4篇烃源
  • 4篇烃源岩
  • 4篇热历史
  • 3篇地热流
  • 3篇热演化
  • 3篇海相
  • 3篇剥蚀
  • 3篇大地热流
  • 2篇地温场特征
  • 2篇地温梯度
  • 2篇热事件
  • 2篇江汉盆地
  • 2篇构造-热演化
  • 2篇海相盆地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辽河石油管理...

作者

  • 9篇胡圣标
  • 6篇郭彤楼
  • 4篇袁玉松
  • 3篇卢庆治
  • 3篇汪集旸
  • 2篇杨树春
  • 2篇马永生
  • 2篇朱传庆
  • 2篇付孝悦
  • 1篇王永新
  • 1篇何丽娟
  • 1篇曾庆立
  • 1篇李国雄
  • 1篇陈安定
  • 1篇曾萍
  • 1篇付明希
  • 1篇李忠平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扬子地区热历史与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被引量:23
2006年
下扬子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优选地区,针对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提出了“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部署思路。通过盆地热史恢复获得热流史,然后正演计算烃源岩成熟度史,再利用实验模拟二次生烃量版,计算区内4套主要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强度。结果表明:(1)下扬子地区苏北、苏南、皖南地区具有不同的热演化史;(2)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烃源岩具有好的二次生烃潜力(150~300mg/g),志留系烃源岩有一定的二次生烃潜力(约为120mg/g),寒武系烃源岩几乎不具有二次生烃能力;(3)平面上,苏南、皖南地区的二次生烃条件整体上不利,苏北各凹陷区4套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强度明显大于苏南和皖南地区。
袁玉松郭彤楼付孝悦卢庆治胡圣标
关键词:二次生烃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被引量:39
2003年
利用南黄海南部盆地现有钻井测温资料及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计算了8口井的大地热流值,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趋势图。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南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4.7~32℃/km之间,平均为28.6℃/km。大地热流介于65~74 mW/m^2之间,平均为69 mW/m^2。该数据填补了南黄海南部地区热流测量的空白。热史恢复结果表明,南黄海南部盆地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古热流持续增高,在中生代末经历最高古热流,在新生代则开始冷却。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南黄海南部盆地经历了至少4次快速沉降与缓慢沉降的更迭,显示了较为强烈和频繁的构造活动且性质复杂。
杨树春胡圣标蔡东升冯晓杰高乐卢景美
关键词:地温场特征热流热历史
华北东部中生代热体制转换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9
2004年
华北东部新生代沉积中心区受新生代快速沉积的影响,前新生代地层于现今处于最高古地温,前期的古地温信息已不复存在,但新生代沉积厚度较小的相对隆起区或古-中生代残留盆地中,前第三纪不同构造层内的镜质体反射率(R0)古温标数据所记录中生代古地温信息未被晚期热事件所叠加覆盖,从而使得前新生代的古地温信息得以保存.根据华北东部盆地古、中生代构造层中镜质体反射率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和古热流结果表明:华北东部中生代中晚期(J3-K1)相对于中生代早期和现今具较高的古地温梯度(40~55℃/km)和古地表热流(>80mW/m^2).中生代中晚期较高的古热流意味着该时期的“热”岩石圈厚度只有50~55km,较中生代早期“热”岩石圈厚度(135~148km)显著减薄.华北东部中生代中期地表热流变更发生在~110Ma,它所对应的深部构造一热过程应发生在中侏罗世(~160Ma).
付明希胡圣标汪集旸
关键词: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古地温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被引量:151
2006年
根据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数据各418个,编制了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图和中国南方大地热流图。研究了中国南方现今地温梯度分布特征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南方地温梯度介于7.82—162.5℃/km。平均24.1℃/km;大地热流变化于22.220mW/m^2之间,平均值为64.2mW/m^2.东南沿海和滇西南地区为高地温梯度分布区,扬子地块为中-低温地温梯度区,地温梯度不仅与区域热构造背景有关,还显著地受地下水热活动、断裂以及地层热导率影响.中国南方大地热流东部、西南部高,中部低,且异常高值点主要沿板块边界缝合带、深大断裂活动带分布.大地热流与区域构造运动、最后一次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岩石圈拉张程度、地壳厚度、壳内高导层埋深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袁玉松马永生胡圣标郭彤楼付孝悦
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构造热事件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被引量:70
2005年
利用四川东北地区现有的钻井测温数据及测定的岩石样品热导率数据,计算了12口钻井的大地热流值.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8~25℃km,平均21℃km,大地热流值介于41~57mWm2之间,平均为49mWm2.在此基础上,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对研究区热史进行了恢复,认为研究区在255Ma左右古热流达到最高值(62~70mWm2),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研究区中-新生界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最大,可达约2100m;异常高压是在低热流的地温场背景下形成的.
卢庆治胡圣标郭彤楼李忠平
关键词:川东北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热史恢复剥蚀厚度
海相盆地热史恢复方法体系被引量:21
2008年
从多期复杂热史的记录与恢复入手,介绍了常规热史恢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近些年古温标研究和构造-热演化模型方面的进展情况,然后针对海相残留盆地多期复杂热史恢复这一特殊问题,提出了盆地与岩石圈尺度并举、不同封闭温度的多种古温标和盆地模型结合的海相残留盆地热史恢复体系的初步思路以及工作的方法,藉以引起讨论和思考,促进海相盆地热史恢复研究的进展。
胡圣标何丽娟朱传庆汪集旸
关键词:海相盆地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的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依据 10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 6 1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 ,计算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 10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 (Ro)资料对该区的热历史进行了恢复 .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下第三系平均地温梯度为 36 .5℃ km ,岩石平均热导率为 1.6 6 7W (m·K) ,热流密度变化于 49.5~ 70 .0mW m2 之间 ,平均为5 8.0mW m2 ;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 ,从沙三期到东营期 ,古热流值是逐渐增大的 ,到东营期末达到最大值 ,晚第三纪至现今表现为持续冷却 ;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 ,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 ( 43~2 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 .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 -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
王永新冯殿生汪集旸吴铁生
关键词: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热史恢复构造-热演化
Geothermal field and thermotectonic evolution in Southern South Yellow Sea Basin
Based on the available borehole temperature data and measurements of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n 10 core samples...
YANG Shuchun~1,HU Shengbiao~1,CAI Dongsheng~2, FENG Xiaojie~2,GAO Le~2 & LU Jingmei~2 1.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29.China
文献传递
下扬子苏南地区构造-热演化及烃源岩成烃史研究——以圣科1井为例被引量:27
2005年
下扬子地区为我国南方重要油气勘探区,圣科1井位于下扬子苏南句容盆地.以其Ro为古温标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整个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阶段热流值相对低而平稳;印支-早中燕山期,基底热流值有所升高;晚燕山期热流值大幅度升高,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热流(84mW·m-2);进入晚白垩世,热流值开始降低,盆地冷却.盆地演化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四大构造抬升事件,其造成的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分别为400,700,2500,850m,不整合面对应地史时期基底古热流值分别为57,67,84,58mW·m-2生烃史正演计算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过多期生烃,但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烃源岩只经历了一期生烃过程,盆地沉降史和剥蚀量估算结果分析认为,苏南地区K2-E伸展盆地发育阶段表现为弱拉张,伸展阶段盆地最大沉降量在100m左右.从热史、构造沉降史和烃源岩成熟度史综合分析,苏南地区“二次生烃”的条件不利,
袁玉松郭彤楼胡圣标曾萍陈安定
关键词:构造-热演化成烃烃源岩成熟度地层剥蚀量热史恢复海相盆地
Geothermal field and thermo-tectonic evolution in Southern South Yellow Sea Basin被引量:6
2003年
Based on the available borehole temperature data and measurements of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n 10 core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South Yellow Sea Basin, 8 heat flow valu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values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heat flow are 28.6℃/km and 69 mW/m2, respectively. The therm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inversion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using the temperature-gradient method, indicates that the highest paleo-heat flow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Mesozoic, and then the basin began to cool to present day. Tectonic subsid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asin experienced at least four episodes of quick subsidence since the late Paleozoic and tha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was quite strong and complex.
YANGShuchunHUShengbiaoCAIDongshengFENGXiaojieGAOLeLUJingmei
关键词:地热场南黄海盆地温度梯度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