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S30205)

作品数:115 被引量:474H指数:10
相关作者:范先群赵培泉彭清张士胜董洋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网膜
  • 28篇视网膜
  • 14篇血管
  • 14篇细胞
  • 14篇激光
  • 14篇角膜
  • 13篇手术
  • 12篇眼眶
  • 12篇视网膜病
  • 12篇内障
  • 12篇白内障
  • 12篇超声
  • 11篇视网膜病变
  • 10篇近视
  • 10篇超声乳化
  • 9篇脉络膜
  • 8篇术后
  • 8篇内皮
  • 7篇新生血管
  • 6篇眼睑

机构

  • 4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生物化学与分...

作者

  • 35篇范先群
  • 19篇赵培泉
  • 14篇彭清
  • 9篇张士胜
  • 7篇林明
  • 7篇李瑾
  • 7篇王诗园
  • 7篇廉井财
  • 7篇董洋
  • 7篇罗敏
  • 6篇孙英
  • 6篇周慧芳
  • 6篇张琼
  • 6篇宣懿
  • 6篇贾仁兵
  • 6篇周颖明
  • 6篇王玲
  • 5篇傅瑶
  • 5篇王康孙
  • 5篇许宇

传媒

  • 1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眼科
  • 8篇中华眼科杂志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6篇眼科新进展
  • 6篇国际眼科纵览
  • 5篇眼科研究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中华眼视光学...
  • 4篇中国激光医学...
  • 4篇临床眼科杂志
  • 4篇Intern...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Medica...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36篇2011
  • 32篇2010
  • 24篇2009
  • 4篇2008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进展
2010年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包括黑色素小体特异性蛋白MART-1、gp100、TYR系列,以及其他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蛋白如S100、NSE、NDPkinase、MITF等。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并逐渐被应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中。
王静范先群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差异表达蛋白MART-1
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眶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索应用基因转染的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研究。体外分离、扩增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将人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通过腺病毒转染的方式导人BMSC,采用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基因增强后的BMSC体外增殖特性和成骨能力。将BMP-2基因修饰后的BMSC复合天然珊瑚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制造双侧眼眶骨下缘12mm长的节段性骨缺损,共计48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侧眶骨缺损,行组织工程骨回植修复。A组为以转染BMP-2的自体BMSC构建的组织工程骨,B组为未转染基因的自体BMSC构建的组织工程骨、C组为单纯珊瑚材料,D组为旷置组。分别在手术后4、8、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骨密度分析、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学检测,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采用单因素3水平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处理新生骨和正常骨密度之间的差异,并采用LSD法对3个平均值进行两两比较;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处理新生骨占骨缺损面积的百分比。结果BMP-2基因修饰后的BMSC能够高表达目的基因,并且转染后的细胞体外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能够良好修复自体眶骨缺损,新生骨密度、成骨面积值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F=11.46,F=7180.97;P〈0.05)。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修复眶骨缺损的能力。
范先群肖彩雯周慧芳毕晓萍施沃栋
关键词:蛋白质类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转移技术骨再生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前联合激光与单一激光虹膜周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0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OL)植入前应用Ar+激光联合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和单纯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的成功率和临床变化。方法高度近视眼患者60例112只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联合激光组54只眼,先应用Ar+激光对拟周边虹膜切开部位进行环形击射,再以Nd∶YAG激光进行集中击射,直至将虹膜切开孔直径≥2.0 mm;另一组为单一激光组58只眼,直接应用Nd∶YAG激光对选定拟周边虹膜切开部位进行击射,直至虹膜切开孔直径≥2.0 mm。激光术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变化、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联合激光组和单纯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15.54±2.84)mmHg、(15.32±2.58)mmHg,术后30 min平均眼压分别为(16.96±3.90)mmHg、(16.43±4.57)mmHg,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激光组和单一激光组虹膜周切术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 151.2±232.3)个/mm2、(3 158.3±236.5)个/mm2,phakic IOL植入术后1个月分别为(3 068.1±265.9)个/mm2、(2 972.3±290.3)个/mm2,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但两组间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联合激光组仅1只眼需行二次激光手术,16.7%发生虹膜出血,出血量较少;而Nd∶YAG单一激光组5只眼行二次激光手术,25.9%发生虹膜出血,出血量相对较多。结论联合激光手术对高度近视phakic IOL植入术前虹膜周切术较单纯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有优越性,虹膜切开成功率较高,出现并发症较少。
朱彩红张士胜廉井财周颖明张琼廖华萍孙昕孙静芬周正申
关键词:高度近视激光治疗虹膜切除术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抗TNF-α单克隆抗体(TNF-α mAb)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大鼠30只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F344→Lou),随机等分入移植治疗组(每日结膜下注射0.5g/L抗TNF-α mAb 0.1mL)和移植模型组(结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术后3,7d及发生排斥反应时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的水平,并观察移植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植片存活情况。结果: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各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均有升高,与移植治疗组相比,移植模型组升高速度更快,水平更高(P<0.05);但当发生排斥反应时,二者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模型组大鼠植片存活时间为10.2±1.9d,而抗体治疗组平均13.8±2.2d,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NF-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动态检测外周血TNF-α浓度有助于预测、诊断排斥反应。应用抗TNF-αmAb治疗可部分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张士胜李贵仁廖华萍王康孙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
人工晶状体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2011年
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提高。迄今为止,仍没有方法可以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或阻止其发展,
罗敏陆雯娟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致盲眼病老年人发病率
放疗联合溶瘤病毒治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溶瘤病毒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肿瘤基因治疗途径。在溶瘤腺病毒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情况下,溶瘤病毒治疗与放疗相结合将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就放疗联合溶瘤病毒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作一综述。
姚玉亭钱关祥葛盛芳
关键词:溶瘤病毒放疗肿瘤基因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调查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21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采用SAS 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RB患儿家长的焦虑标准分(53.80±10.42)和抑郁标准分(58.90±10.89)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001)。双眼RB患儿家长的焦虑标准分(58.19±10.57)和抑郁标准分(62.46±11.84)明显高于单眼RB组(焦虑和抑郁值分别为51.73±9.77,57.22±10.09,P值分别为0.0083,0.0423)。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长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也不同。结论 RB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提示对RB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闫慧季迅达赵培泉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家长心理
钬激光角膜热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评价钬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治疗轻度远视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我们的研究对年龄>45岁的患者12例18只轻度远视眼行Ho:YAG激光LTK术治疗,能量密度65J/cm^2,平均随访2a。结果:患者年龄45~65(平均55.25±10.12)岁,术前屈光度+0.50~+2.25(平均+1.30±0.58)D,术前裸眼视力0.44±0.23,术后屈光度得以全部矫正,术后1mo,没有屈光回退,术后3mo,4眼屈光回退+0.25D。术后6mo,剩余屈光度在±0.50D和±1.00D以内的百分率分别为83%,89%,已矫屈光度和预矫屈光度符合率较好。之后存在屈光回退趋势,2a后屈光回退减缓。最佳视力出现在术后2wk内,以后裸眼视力开始回退。术前裸眼视力>1.0者为0,术后1mo,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术后3mo,裸眼视力达1.0者14眼(78%)。术后2a,裸眼视力达1.0者10眼(56%)。结论:Ho:YAG激光LTK术对轻度远视有效。临床观察证实此手术方法简单、安全,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治疗轻度远视的手术方方法之一,但尚需长期观察其屈光稳定性。
孙昕冯佩丽王晶廉井才
关键词:远视HO:YAG激光
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评估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评估5期ROP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非随机、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晚期ROP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5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4a期16只眼,4b期7只眼,5期35只眼。玻璃体手术前曾接受过激光光凝治疗者18只眼,冷冻治疗者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IVB)治疗者11只眼;其余27只眼无既往治疗史。玻璃体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01个月。随访期间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记录各期患儿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条栅视力(1eagrating”)检查记录视功能,并将结果换算为snellen视力值进行分析,对无法配合检查的患儿,以手动、光感和无光感来记录。分析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年龄,手术前激光光凝、冷冻和IVB治疗史与5期ROP手术后视功能解剖复位失败的相关性。结果4a期16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占100.00%。4b期7只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5只眼,占71.43%;复位失败2只眼,占28.57%。5期35只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12只眼,占34.29%;部分复位成功10只眼,占28.57%;复位失败13只眼,占37.14%。5期患儿视网膜解剖成功率较4a、4b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P〈0.05)。4a期16只眼中,在视功能随访过程中失访3只眼。其余13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6只眼,视力为0.03但〈0.07,占46.15%;手动5只眼,占38.46%;光感2只眼,占15.39%。4b期7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2只眼,视力分别为0.008和0.017,占28.57%;手动1只眼,占14.29%;光感2只眼,占28.57%;无光感2只眼,占28.57%。5期35只眼中,失访5只眼。�
李家恺赵培泉
关键词:视网膜病玻璃体切除术
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患者手术前后谱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谱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SD-OCT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不伴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例患者8只眼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屈光度、前置镜眼底检查、A/B型超声及SD—OCT检查。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存在外层劈裂。其中,合并中层或内层劈裂5只眼,伴中心凹脱离5只眼。前置镜检查结果显示,8只眼中,黄斑中心凹出现局限性浅脱离3只眼;未发现明显异常5只眼。后极部出现巩膜葡萄肿7只眼。SI〉OCT检查结果显示,后极部视网膜呈现明显向下凹陷的弧形条带7只眼;未见明显向下凹陷的弧形条带1只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切割加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手术后1、3、6个行时SD-OCT复查,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网膜后极部形态结构影像检查特征变化。结果手术后6个月,后极部劈裂消失视网膜基本贴附原位6只眼;仍存在中心凹脱离1只眼;出现旁中心凹裂孔1只眼。手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由手术前0.15提高至0.8者1只眼,SD-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IS/OS)连接光带层连续性大部分恢复。矫正视力由手术前0.01和0.05提高至0.1和0.15者2只眼;保持不变者5只眼。SD-OCT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后IS/0S连接光带层均仍有缺失。结论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在SDOCT中形态表现多样,以外层劈裂居多。
王诗园彭清赵培泉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