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6XDA05070304)

作品数:15 被引量:254H指数:8
相关作者:何念鹏丹利马柱国曹富强刘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遗址
  • 3篇土壤
  • 3篇气候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区域气候
  • 2篇林型
  • 2篇考古
  • 1篇地球系统科学
  • 1篇新生代
  • 1篇亚热带
  • 1篇演化历史
  • 1篇养分
  • 1篇遥感资料
  • 1篇遗存
  • 1篇遗存分析
  • 1篇植被演化
  • 1篇植硅体
  • 1篇中国农田
  • 1篇中国亚热带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青海省文物考...

作者

  • 2篇曹富强
  • 2篇马柱国
  • 2篇丹利
  • 2篇何念鹏
  • 1篇于贵瑞
  • 1篇李琴
  • 1篇沈吉
  • 1篇王长庭
  • 1篇王秋凤
  • 1篇廖顺宝
  • 1篇彭舜磊
  • 1篇李浩
  • 1篇刘晓琴
  • 1篇李红琴
  • 1篇王根绪
  • 1篇王灿
  • 1篇吕厚远
  • 1篇徐杰
  • 1篇郭正堂
  • 1篇叶茂林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Chines...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北京文博文丛
  • 1篇东方考古
  • 1篇海岱考古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被引量:44
2014年
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青海省不同林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通1#、湟中和尖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大通2#、循化和乐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居中,民和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则较低;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民和最低,其他林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循化、尖扎、湟中>大通1#、大通2#、乐都>民和;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大通2#、民和>乐都>大通1#、湟中、循化、尖扎;各林型的土壤全钾含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林型条件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总体表现为大通1#、尖扎!湟中!循化!大通2#!乐都!民和,4种林木对土壤养分的分布和改良表现为云杉!白桦!山杨!落叶松;各林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乐都、民和>大通1#、大通2#、湟中>循化、尖扎;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各林型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RD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因子很好地解释了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异,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有机质、氮素和速效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的主要因素。
向泽宇张莉张全发刘伟王根绪王长庭胡雷
关键词:不同林型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
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比较被引量:13
2013年
封育是推广范围最广的草地恢复措施之一.为研究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变化,对1a、6a和16a不同封育年限样地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现存碳密度表现出封育16a>封育1a>封育6a,分别为1 522.57gC·m-2、1 323.12gC·m-2和1 148.17gC·m-2,但不同封育年限之间植被现存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碳密度垂直分布明显,0~5cm和5~10cm土层有机碳密度较高,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下降,土壤容重上升;不同封育年限之间0~40cm层次土壤碳密度和土壤容重差异性均不显著,但仍可表现出土壤碳密度封育1a>封育6a>封育16a,分别为28 636.32gC·m-2、26 570.92gC·m-2和26 060.71gC·m-2;同时,土壤容重随封育时间延长而下降.对7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率(NEE)监测来看,封育1a植被土壤碳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封育16a(P<0.05);而排放率与封育16a样地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
刘晓琴吴启华李红琴毛绍娟李英年
关键词: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
煤炭资源税改革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基于CGE模型的测算被引量:20
2015年
煤炭资源税改革在即,作为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70%以上且具有高碳排放的基础性能源,其税制改革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下游电价是否市场化和税收是否返还等问题,资源税改革的经济影响评估将更加复杂。为此,本文利用CGE模型,在无税收返还电价管制、无税收返还电价市场化、税收返还电价管制、税收返还电价市场化四种情景下,模拟征收5%煤炭资源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经济有微弱的负面冲击,考虑税收返还情景下,不但可以抵消冲击,还可以拉动GDP小幅增长;煤炭资源税改革并不会推高CPI,放开电价管制及考虑税收返还对物价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煤炭资源税改革有利于改善内需结构,同样,考虑税收返还情景下效果更为明显。煤炭资源税改革能够降低高耗能产业产出,有利于节能减排。从受益角度看,无税收返还情景下,出口导向型企业受益;税收返还则会使私人消费品部门受益。最后,本文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刘宇周梅芳
关键词:税收返还CGE模型
晚新生代以来中国西北植被演化及反映的干旱化过程被引量:13
2016年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之一,一直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亚洲内陆干旱化的起源、演化及其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系统整理了具详细定年的30条孢粉序列,利用生物群区化方法,重建了晚新生代以来我国西北植被的时空演化历史,探讨了干旱化过程。结果显示:约36~28Ma,我国西北植被以森林为主,气候湿润;约27~24Ma,出现草原,开始呈现干旱化趋势;约23~18Ma荒漠扩张;约8Ma以来,大部分森林被荒漠、草原替代,干旱程度显著增强。上述干旱化历史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隆升及副特提斯海退缩在时代上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认为,亚洲内陆干旱化的起源可能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副特提斯海的退缩有关,而之后干旱化过程受全球变冷影响逐步加强,约8Ma以来的急剧干旱化可能与北半球高纬变冷的关系更为密切。
祝淑雅吴海斌李琴张春霞于严严孙爱芝郭正堂
关键词:植被演化干旱化晚新生代全球变冷高原隆升
中国农田下垫面变化对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使用同期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能源部(NCEP/DOE)再分析资料驱动区域气候耦合模式AVIM-RIEMS2.0,从遥感卫星图像资料中获取3期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中的农田植被类型,将其分别引入到AVIM-RIEMS2.0模式进行积分,研究中国农田下垫面变化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田变化对气候影响具有冬季弱、夏季强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在一些地区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80年代农田扩张,林地、草地为主的植被类型转化为农田,植被变化区域的叶面积指数降低,反照率升高,且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使得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由南到北呈现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相间变化趋势,而降水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反;20世纪90年代农田面积减少,除东北地区外,农田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与80年代基本相反,叶面积指数变化、反照率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各要素也呈现大体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时期农田变化引起的植被类型转化的差异,使850 hPa风场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可能是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曹富强丹利马柱国
关键词:卫星遥感资料区域气候
温和条件下Au/HY催化剂催化氧化丙三醇制丙醇二酸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不同载体负载的Au催化剂催化丙三醇水相选择性氧化制丙醇二酸.与Au/CeO2,Au/AC,Au/REY和Au/NaY催化剂相比,Au/HY上获得了高收率的丙醇二酸.在60°C和0.3 MPa氧气压力下,丙三醇转化率达98%,丙醇二酸收率为80%.表征结果表明,小尺寸的Au纳米颗粒对生成丙醇二酸有明显促进作用;反应过程中丙三醇先被催化氧化生成甘油酸,再被进一步氧化生成丙醇二酸.
蔡嘉莹马红张俊杰杜中田黄义争高进徐杰
关键词:催化氧化丙三醇丙醇二酸
中国土壤容重特征及其对区域碳贮量估算的意义被引量:89
2016年
容重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不仅能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水平,还是区域尺度土壤碳贮量估算的重要参数。由于野外测定土壤容重费时费力、并且操作过程也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土壤容重在国内外大多数清查数据库中均缺失严重。通过收集和整理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数据和1980—2014年论文内的中国土壤容重数据(共11845条记录),系统地探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容重的整体分布特征、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数据整体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32±0.21)g/cm^3,中值为1.35g/cm^3;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两者间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土壤容重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沙粒含量的负相关关系较弱。此外,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土壤容重差异较大,高山土平均容重最低(0.93 g/cm^3),而盐碱土平均容重最高(1.41 g/cm^3)。结果全面阐释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容重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其结论还将为准确评估区域乃至全国土壤碳贮量提供重要参数。
柴华何念鹏
关键词:碳贮量土壤类型土壤容重土壤深度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植物遗存分析的主要收获被引量:5
2014年
引言顺山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约400米处的重岗山北缘坡地之上,东南距泗洪县城约15千米,遗址总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南京博物院等单位于2010~2012年对该遗址进行了3次发掘,发掘总面积2500平方米,确认了该遗址为淮河中下游地区一处距今8500~7000年间的史前环壕聚落遗址。该遗址文化特征地域特色鲜明,与淮河上游的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及长江中下游的彭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等史前考古学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图一) 。
张居中李为亚尹承龙程至杰杨玉璋罗武宏姚凌赵嫚林留根甘恢元闫龙
关键词:遗址文化
2万年来南亚季风演化历史被引量:19
2018年
文章综合中国西南部位于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代表不同地貌、气候和植被单元的星云湖、腾冲青海湖、泸沽湖和伍须海这4个湖泊2万年以来的孢粉、硅藻记录,揭示了中国西南部2万年来的气候变化与南亚季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南地区,冰盛期后首次开始升温的时间发生在19.0~18.0 ka(1 ka=1000 cal.a B.P.)之间。自冰消期首次开始升温以后,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具有区域差异,即在中国西南部偏西偏南、受较单一南亚季风影响的区域,冰后期都存在H1冷事件、B/A暖期和YD冷事件,并于11.5 ka左右进入全新世,开始是缓慢增温增湿,随后在10.0 ka左右进入明显变暖湿的时期;全新世适宜期都出现在中全新世,然后进入晚全新世降温期,并逐步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中国西南部偏东、偏北的区域,还兼受东亚季风影响,导致气候效应更加复杂。中国西南地区2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揭示南亚季风从19.0 ka左右开始逐渐增强,在季风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出现两次明显的季风减弱期,分别对应H1和YD时期;在11.5 ka左右,南亚季风进一步增强,并在中全新世达到最强,随后又逐渐减弱。对其机制探讨认为,冰盛期后首次升温及此后逐渐增温的趋势主要受夏季太阳辐射的控制,同时,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也起了重要的调制作用。而增温过程中存在的H1和YD突然变冷事件与大西洋温盐环流减弱有关;南亚季风区的全新世适宜期发生在中全新世可能是受海平面上升、海表温度、冰量范围、9月太阳辐射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沈吉肖霞云
关键词:孢粉气候变化南亚季风湖泊沉积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遗址的研究与保护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探索"北京人"时期及其后的古人类在北京地区的活动踪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考察队,从1990年开始在北京地区进行广泛的考古调查。初步调查表明,北京地区除周口店外也曾有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人类劳动、生息过,迄今为止发现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旷野地点或遗址38处~①。王府井东方广场就是在市中心发现的一处非常重要的旧石器遗址。
李超荣李超荣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旧石器遗址古脊椎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