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269036)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靳亚丽易兰王向阳由文辉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科技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凋落物层
  • 3篇天童
  • 2篇生态学
  • 2篇生态学研究
  • 1篇动物群落
  • 1篇浙江天童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生态系统
  • 1篇跳虫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动物
  • 1篇土壤动物群落
  • 1篇群落
  • 1篇林型
  • 1篇砍伐
  • 1篇阔叶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科技馆

作者

  • 3篇靳亚丽
  • 2篇由文辉
  • 2篇王向阳
  • 2篇易兰
  • 1篇蒋跃
  • 1篇陈小鸟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天童常绿阔叶林砍伐后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不同砍伐处理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各处理样地跳虫群落恢复状况。[方法]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在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5个砍伐7年后的恢复样地进行四季采样,对浙江森林公园不同砍伐处理下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优势类群跳虫群落进行调查。样地处理分别为:(Ⅰ)去除大树保留萌枝、(Ⅱ)去除地表植物保留枯枝落叶层、(Ⅲ)去除地表植物和10 cm表土、(Ⅳ)清除下木层保留大树、(Ⅴ)对照。[结果]各处理样地各科跳虫类群组成相差不大,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Ⅱ号样地(28.79%)、Ⅳ号样地(21.03%)、Ⅰ号样地(20.75%)、Ⅴ号样地(17.09%)、Ⅲ号样地(12.33%),表现为适度地干扰处理能够让跳虫保持较高密度。不同季节跳虫群落组成不同,且跳虫密度在不同样地季节变化存在差异,总体上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不同砍伐程度下,各样地凋落物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砍伐程度的加剧,凋落物有机碳和总氮含量逐渐降低。结合不同砍伐程度处理中跳虫群落密度,虽然各处理样地经过了7年的恢复,但不同处理间跳虫群落差异仍较为明显。[结论]跳虫群落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作为评价土壤环境受干扰程度的指示种。
靳亚丽蒋跃
关键词:跳虫凋落物层常绿阔叶林天童
浙江天童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差异。[方法]对浙江天童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4种林型中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4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优势类群也各异,线虫为优势类群,但弹尾目在4种林型中均为常见类群,木荷林优势类群只有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见类群;处于传统意义上演替顶极的栲树其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并未达到最高,而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在群落类群数(30)和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44.62%)达到最高;马尾松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最多,因而其密度-类群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也最高;栲树林样地的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结论]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明显,其总体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向阳由文辉陈小鸟靳亚丽易兰
关键词:林型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天童
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为了解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的生态特征,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固定样地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凋落物层的跳虫群落,按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进行了详细的四季调查研究。共获跳虫标本15 108个,分别隶属于4目,14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等节虫兆科Isotomidae、棘虫兆科Onychiuridae和长角虫兆科Entomobryidae,三者共占总数的78.35%。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1)4种林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随植物群落的演替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个体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在演替初期较低,中后期较高;(2)跳虫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量在凋落物中呈现垂直分布现象,总体表现为向下递增的趋势,大量的跳虫个体集中分布在中间腐叶层和底部腐殖土层,分别占总数的33.94%和55.99%;(3)跳虫数量的季节变化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靳亚丽由文辉易兰王向阳王强
关键词:凋落物层生态分布天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