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0205130001)
- 作品数:17 被引量:84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伯权黄华吴涛刘喜高佳明更多>>
-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科学出版社北京联合荣大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HPFL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以加筋商陛能砂浆(HPFL)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为基础,通过OpenSees程序建立加固柱的纤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以加固柱的配箍率、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绞线数量等为参数,分析了不同因素下加固柱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及延性等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加固柱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箍筋配箍率的增大,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5.4%~9.2%,延性提高幅度为10.6%~11.7%;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12%~28%,延性提高幅度为11%~15%;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6.3%~10.9%,延性提高幅度为13%~16%;随着钢绞线用量的增大,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4.4%~7.6%,延性提高幅度为2%~6%。
- 张玉刘伯权黄华
- 关键词: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
- HPFL-粘钢联合加固RC柱轴压承载力计算被引量:4
- 2016年
- 为研究加筋高性能砂浆(HPFL)-粘钢联合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抗压承载能力,进行了8根HPFL-粘钢联合加固RC柱轴压试验,结合国内已有的35根HPFL加固柱轴压试验结果,分析了加固柱的破坏机理和承载力影响因素,并提出此类加固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加固柱共同工作性能良好,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2%~52%;角钢倒角对钢绞线早期剪断有很大影响;粘贴角钢时加固箍筋强度折减系数取0.55,若无粘贴角钢并对构件进行适当倒角时可取0.72,倒角直径大于边长1/3时可取1.0;钢板表面砂浆的承压有效利用系数取0.7,其余部分取0.3;提出的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可用于轴压柱加固承载力计算。
- 黄华刘伯权王毅史金辉卢永刚
- 关键词:轴压试验强度折减系数
- 高强钢绞线网加固RC梁界限用量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研究加固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以及加固材料的界限用量,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高强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和斜截面的界限配筋数量进行数值分析,并对2类截面的应力状况进行研究,建立了抗弯加固梁和抗剪加固梁的钢绞线界限用量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抗弯加固最大界限用量计算结果相当于实际最大用量的0.80,以保证加固结构必要的延性性能;抗剪加固最大界限用量计算结果相当于实际最大用量的0.99和1.01;给出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判断加固钢绞线的用量是否超限,从而避免加固材料浪费和出现不合适的破坏模式。
- 黄华曾志成刘伯权贺拴海吴涛
- 关键词:桥梁工程聚合物砂浆
- 轮辐式索膜结构连续倒塌性能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以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为工程背景,通过定性模型试验测试及原型结构有限元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构件断裂情况下轮辐式索膜结构动力响应及连续倒塌性能。结果表明,该轮辐式索膜结构主要构件重要性由小到大依次为悬挂索、腹杆、下压环、上压环、墩柱、分叉索、脊索、谷索、内环索;重要构件断裂造成的破坏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一根谷索断裂、一根脊索断裂、两根相邻谷索断裂、两根相邻脊索断裂、墩柱断裂、两根相邻索断裂、三根相邻索断裂、内环索断裂;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重要杆件裂后,能将其承担的荷载迅速传递给相邻构件,较好地将坍塌部分限制在有限区域内;通过采用双索体系、分区域设计及多柱式墩可提高结构抗倒塌能力。
- 黄华冼耀强刘伯权丁江澍
- 关键词:连续倒塌动力反应模型试验有限元分析
- 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影响因素与破坏机制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18年
- 鉴于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倒塌事件时有发生,并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当前影响结构倒塌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倒塌破坏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楼板对结构抗连续倒塌的作用不可忽略;柱失效位置和柱距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与不考虑节点影响时相比,考虑节点影响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降低;填充墙和抗震设计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有益;框架梁上先后作用梁机制(压拱机制)和悬链线机制,板上先后作用压膜机制和拉膜机制,但不同构件作用机制之间的耦合作用和度量指标等研究不足;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试验测试工作和倒塌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并体现到设计方法中,同时要加强偶然荷载的碰撞冲击对结构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
- 黄华黄敏郭洁娜郭梦雪
- 关键词:连续倒塌影响因素设计方法
- 钢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分析与抗倒塌措施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研究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性能,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以某按照我国现行相关规范设计的已建工程为背景,建立了一榀平面钢框架结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其在超过设防烈度的强震作用下的倒塌行为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钢框架倒塌模式与机理。基于该钢框架结构强震作用下的倒塌分析结果,参照工程中常用的设计思想,进一步研究了通过提高钢材延性、加强节点(设置加劲肋)以及狗骨式刚性连接三种措施后,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性能,对比分析其对抗倒塌性能的贡献。
- 赵洁刘伯权雷拓刘旬
-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地震倒塌ANSYS/LS-DYNA
- 不同桩锚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5年
-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桩锚整体式支护结构和桩锚分离式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二者受力性能差异,研究桩径、嵌固深度、冠梁尺寸、锚杆数量以及预应力等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支护结构位移由两端向中间减小,弯矩和剪力则由两端向中间增大,中间部分受力和变形保持一致;设计时应将端部两根抗滑桩的弯矩和剪力分别乘以1.35和1.2的承载力调整系数;桩锚整体式支护结构的最大位移比分离式结构小20%以上,最大弯矩小3%以上,最大剪力小6%以上;增大抗滑桩桩径,两类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弯矩均减小;增大抗滑桩嵌固深度,两类支护结构的位移减小,但弯矩增大;冠梁尺寸增大可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但作用有限;增加锚杆数量、施加预应力均可显著减小抗滑桩的位移和弯矩,并改变位移和弯矩沿桩身的分布形态;以上参数变化对整体式支护结构的影响要远小于分离式支护结构。
- 黄华曾志成张峰刘伯权
- 关键词:道路工程桩锚支护结构受力性能
- 基于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节点抗剪计算被引量:2
- 2015年
- 建立了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同时,结合MATLAB程序,完成了国内外94个构件的试验结果与我国GB50010-2010、ACI-ASCE 352等现有规范计算结果及BP-ANN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经神经网络模型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离散程度较小,且较各国规范建议的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值。因此,该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计算及预测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剪承载力。
- 刘伯权高佳明刘喜黄华黄凯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
- HPFL-粘钢加固RC空间框架梁对结构抗倒塌性能影响数值分析
- 2015年
- 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HPFL)-粘钢加固法能够有效改善既有结构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力能力。结合框架抗倒塌性能试验结果,在验证了ABAQUS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建立了HPFL-粘钢加固RC空间框架梁的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该加固方法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并系统的分析了钢绞线直径、钢片强度及聚合物砂浆强度等参数对加固后框架抗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固后的框架模型抗倒塌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由于钢绞线穿过梁柱节点,有较强的锚固作用,明显影响倒塌指标和加固效果;钢片延迟了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在梁机制阶段起到的作用最大;聚合物砂浆增强钢绞线与原结构的粘结和传力作用。
- 高佳明刘伯权黄华李栋
-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被引量:2
- 2015年
- 以一个3层高强轻骨料混凝土高铁站房框架结构的底部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榀1∶5比例的两层两跨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研究了框架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破坏机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同时,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框架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框架破坏机制为混合机制,试件以柱脚混凝土压溃为破坏标志。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 刘伯权刘喜王旭辉吴涛
- 关键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破坏形态有限元模拟ABA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