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KJ2012Z223)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丁伟军童建兵周磊鲍远程杨波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豆状核
  • 3篇豆状核变性
  • 3篇肝豆状核
  • 3篇肝豆状核变性
  • 2篇纤维化
  • 2篇肝纤维化
  • 2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凋亡
  • 1篇星状细胞
  • 1篇星状细胞凋亡
  • 1篇鼠肝
  • 1篇尿微量蛋白
  • 1篇青霉胺
  • 1篇中药
  • 1篇微量蛋白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 1篇肝纤维化大鼠

机构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张娟
  • 3篇谢道俊
  • 3篇沈斌
  • 3篇杨波
  • 3篇鲍远程
  • 3篇周磊
  • 3篇童建兵
  • 3篇丁伟军
  • 2篇韩辉
  • 1篇金珊

传媒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纤维化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豆灵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豆灵组、肝豆灵加青霉胺组、青霉胺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共12周,从第7周开始肝豆灵组给予肝豆灵0.486g/(kg·d),青霉胺组给予青霉胺0.09g/(kg·d),肝豆灵加青霉胺组给予以肝豆灵和青霉胺联合灌胃,剂量同上。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共6周。第13周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留取血清标本,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各组肝纤维化小分子代谢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肝豆灵能明显提高铜负荷大鼠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胆碱、葡萄糖、3-羟基丁酸的含量,能降低糖蛋白、脂质、乳酸盐、丙酮酸盐的含量。结论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小分子代谢物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对代谢异常的修复作用可能是治疗WD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张娟鲍远程谢道俊童建兵周磊杨波金珊沈斌丁伟军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代谢组学
中药肝豆灵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肝豆灵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HL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排铜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肝豆灵口服,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尿免疫球蛋白G(urinary immunoglobulin G,UIgG)、尿转铁蛋白(urinary transferrin,UTRF)、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尿α1微球蛋白(urinary alpha 1microglobulin,Uα1M)、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 beta 2microglobulin,Uβ2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UTRF、MAU、Uα1M和Uβ2M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UTRF、Uα1M和Uβ2M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Uα1M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讨论肝豆灵对HLD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一定干预作用。
张娟鲍远程谢道俊童建兵周磊杨波丁伟军韩辉沈斌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尿微量蛋白
肝豆灵对铜负荷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肝豆灵对铜负荷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探讨肝豆灵防治Wilson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肝豆灵组、青霉胺组及肝豆灵+青霉胺组,采用喂食硫酸铜饮食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HSC的凋亡。结果模型组可见大量HSC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HSC数量显著降低(P<0.01),HSC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豆灵+青霉胺组AI显著高于肝豆灵组和青霉胺组(P<0.01)。讨论肝豆灵可促进铜负荷大鼠HSC的凋亡,其与青霉胺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张娟谢道俊韩辉沈斌鲍远程童建兵周磊杨波丁伟军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青霉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