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00163)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立安马春红陈颖郝丽梅赵俊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玉米
  • 5篇小斑病
  • 5篇小斑病菌
  • 5篇斑病
  • 5篇病菌
  • 3篇毒素
  • 3篇玉米小斑病
  • 3篇玉米小斑病菌
  • 3篇小种
  • 2篇玉米小斑病菌...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质体
  • 2篇微丝
  • 2篇细胞骨架
  • 2篇C小种
  • 2篇不育
  • 1篇蛋白
  • 1篇动蛋白
  • 1篇雄性不育

机构

  • 12篇河北师范大学
  • 7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作者

  • 10篇王立安
  • 6篇马春红
  • 6篇陈颖
  • 5篇郝丽梅
  • 4篇赵俊霞
  • 3篇陈霞
  • 2篇闫芝芬
  • 2篇崔四平
  • 2篇魏建昆
  • 2篇杨虹
  • 1篇郝秋娟
  • 1篇郭秀林
  • 1篇翟彩霞
  • 1篇霍晨敏
  • 1篇王建斌
  • 1篇李广敏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荧光探针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玉米根冠细胞微丝分布与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为荧光探针,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了玉米根冠细胞中微丝的分布与变化。结果显示:脱落的玉米根冠细胞中存在微丝网络,纤细的微丝相互交织,并与荧光颗粒交叉相连,其中在细胞核、质体等细胞器周围较密集,可见放射状微丝束,暗示微丝的功能与细胞核、细胞器的活动相关。细胞松弛素B可破坏微丝分布;来自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的致病毒素对微丝网络也有专化破坏作用,并且它们对微丝的破坏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
陈颖郝秋娟杨虹王立安
关键词:微丝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玉米根冠脱落细胞中微丝分布的荧光显微观察(简报)被引量:15
2003年
在对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进行病理及致病毒素毒理分析时,经常选用根冠脱落细胞作为试材.许多学者认为这些脱落的细胞处于垂死状态,然而,后来的一些研究肯定了Knudson的脱落根冠细胞具有活力的观点[1].
王立安赵俊霞马春红魏建昆
关键词:玉米微丝荧光显微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细胞松弛素B
几种农作物同核异质体不育系和保持系细胞质粘滞度的研究及其与细胞骨架的关系
原生质的粘滞度是衡量细胞质质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之一。粘滞度高表明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生活物质,或者具有较高强度的细胞质结构,采用细胞离心处理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形式与时间是原生质粘滞度常用的方法。我们对五种主要农作...
马春红郭秀林闫芝芬秦君崔四平李广敏王立安陈霞
文献传递
钙信号途径参与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调控被引量:13
2005年
为确定Ca2+信号途径与玉米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相关性,用可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分别处理小斑病菌的分生孢子,结果表明: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 il、影响钙调素与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的抑制剂KN-93,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一浓度下,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大于孢子萌发过程;抑制剂可使附着胞形态明显变小甚至不能形成。以上结果表明钙信号途径参与了玉米小斑病菌主要致病过程的调控。
赵俊霞陈颖王立安
关键词:钙信号抑制剂
HMC毒素对同核异质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制备并纯化了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致病毒素(HMC),利用根冠细胞进行毒素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其对玉米C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专化活性.同时提取了同核异质玉米C103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并用纯化后不同质量浓度的HMC毒素对同核异质C103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HMC毒素对同核异质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影响,从而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的致病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MC毒素可以导致C103玉米C型不育细胞质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质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泄漏.
陈颖杨虹霍晨敏王立安
关键词: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快速复壮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6
2002年
郝丽梅王立安马春红陈霞陈颖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真菌毒素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2001年
总结了真菌毒素制备过程包括产毒素菌株的培养、真菌毒素的分离和提纯以及毒素的生物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真菌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郝丽梅王立安马春红闫芝芬崔四平王建斌
关键词:植物病害提纯生物检测
HMC毒素对雄性不育玉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用 HMC毒素处理 C型不育系玉米和同核保持系 ( N)玉米的线粒体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HMC毒素可使 C细胞质玉米线粒体内膜受到严重破坏 ,嵴消失 ,线粒体变为由外膜围成的空泡状 ;N细胞质大多数线粒体没有受到损伤 ,有的只受到轻微的破坏 ,但内膜仍可见。用氧电极测定线粒体的呼吸控制值 ( RCR)和氧化磷酸化效率 ( P/O) ,结果表明 :HMC毒素的加入可使 C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 RCR下降等于或大于 2 0 % ,加毒素后再加 ADP,耗氧曲线不能进入状态 呼吸 ,线粒体的呼吸保持在 态 ,表明毒素处理后 ADP几乎没有被消耗 ,出现类似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现象 ,P/O由于 ADP没有被消耗而趋于零 ;N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 RCR下降等于或小于 5 % ,P/O变化很小。可见 ,HMC毒素对 C型不育玉米线粒体的内膜结构和氧化磷酸化功能均表现专化毒害作用。
王立安郝丽梅马春红陈霞
关键词:线粒体内膜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被引量:16
2005年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经0~96h的动态检测,以1∶50的处理效果为最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64.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41.2%,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29.7%。从而说明低浓度培养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马春红翟彩霞王立安王立安陈霞郭秀林崔四平
关键词: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诱导抗性培养滤液小斑病菌
HMC-毒素对C型不育玉米根冠细胞原生质体及微丝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3
2003年
用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 (HMC 毒素 )处理C型不育玉米根冠细胞后 ,采用微丝的特异探针异硫氰酸荧光素 鬼笔环肽进行标记 ,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 毒素可引起根冠细胞原生质体收缩 ,并伴有原生质泄漏、原生质体荧光变暗、微丝分布异常等现象。HMC 毒素对根冠细胞的这种影响明显不同于细胞松弛素B(CB) ;并且与HMC 毒素处理后的同核保持系 (N)玉米相比损坏程度要严重得多 ,N型玉米细胞原生质体只是轻度收缩 ,仍可见微丝网络分布。根冠细胞对HMC
王立安马春红赵俊霞魏建昆
关键词:原生质体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