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17B04)

作品数:36 被引量:394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凤华杨劲松鲁为华于磊王开勇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土壤
  • 6篇盐分
  • 6篇土壤盐
  • 6篇苜蓿
  • 5篇土壤盐分
  • 5篇灌溉
  • 4篇电磁感应
  • 4篇绿洲
  • 3篇盐碱
  • 3篇生态
  • 3篇种子
  • 3篇种子萌发
  • 3篇苜蓿品种
  • 3篇玛纳斯河流域
  • 3篇萌发
  • 3篇棉田
  • 3篇干旱区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滴灌

机构

  • 23篇石河子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新疆生产建设...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山东省农药研...
  • 1篇石河子市环境...
  • 1篇大连市农业科...

作者

  • 11篇张凤华
  • 9篇杨劲松
  • 6篇于磊
  • 6篇王开勇
  • 6篇鲁为华
  • 6篇刘广明
  • 5篇李晓明
  • 5篇杨乐
  • 4篇李玉义
  • 4篇陈阜
  • 4篇逄焕成
  • 4篇庞玮
  • 3篇刘梅先
  • 3篇潘旭东
  • 3篇姚荣江
  • 3篇茹思博
  • 2篇常青
  • 2篇张前兵
  • 2篇蓝明菊
  • 2篇塔依尔

传媒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草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种子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新疆水利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1篇2011
  • 1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河子市城市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城市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确定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系统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以2000~2005年石河子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层级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分析城市化对石河子市城市系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城市化进程正逐渐恶化的正向指标为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水域面积比重、草地指数,逆向指标为降水变率和空气污染指数;逐渐优化的正向指标为市三产比例和市人均GDP,逆向指标为荒漠化指数、耕地指数、市人口密度、市恩格尔系数、地表水质指数、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城市化进程中石河子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水网密度,其次是植被覆盖。石河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系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
王开勇杨乐庞玮刘红霞金梅王金梅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
污水灌溉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污水灌溉后污水中的有机物会影响土壤结构,继而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本文对沙土和壤土进行室内污水灌溉试验,通过测定两种土壤的田间持水率和孔隙度,分析了污水灌溉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污水灌溉增加了土壤的黏性是使土壤持...
蓝明菊李明思赵国军吕锐
关键词:污水灌溉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能力
文献传递
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以沙土和壤土的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污水灌溉试验,测定了污水灌溉后这2种土壤的田间持水率和孔隙度,分析了污水灌溉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后污水中的有机物会影响土壤结构,继而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污水灌溉增加了土壤的黏性是使土壤持水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污水灌溉对壤土的持水能力影响更大。这说明在黏粒含量较小的沙土上更适合进行污水灌溉。
蓝明菊李明思赵国军吕锐
关键词:污水灌溉土壤孔隙度
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43
2011年
研究了5种盐碱(NaCl、Na2SO4、NaHCO3、Na2CO3及该4种盐按1∶9∶9∶1的物质的量比例配置成的混合溶液)及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对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渐降低,种子萌发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低浓度(80mmol/L)的NaHCO3和混合盐能够促进种子萌发。不同盐碱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碳酸盐>混合盐>硫酸盐>碳酸氢盐>氯化盐。种子萌发趋势表现为种子萌发初始天数推迟;种子萌发达到高峰时发芽数降低。
纪荣花于磊鲁为华艾尼娃尔.艾合买提
关键词:芨芨草盐碱胁迫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
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肥岛”效应特征被引量:25
2010年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灌木梭梭的灌丛下,灌丛间不同层次土壤养分、盐分的差异,旨在揭示干旱荒漠区灌丛的"肥岛"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灌丛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都明显高于灌丛间的,其中表层(0~10cm)土壤分别比灌丛间的高83.1%、113.5%、44.6%、111.8%,土壤电导率提高了167.7%,土壤养分在灌丛下聚集,并且表层含量最高,形成灌丛的"肥岛效应",从而使灌丛植被所覆盖土壤的肥力性状明显区别于未受灌丛影响的土壤。(2)沙漠腹地的土壤养分富集率大于沙漠边缘,其"肥岛"效应也明显大于沙漠边缘的,灌丛土壤全氮和速效磷的富集率较沙漠分别高了25.3%和15.1%。沙漠腹地灌丛下土壤养分的富集程度高可能是荒漠植被适应逆境的一种机制,有利于荒漠植被的生长繁殖和干旱区绿洲生态屏障的形成。
任雪褚贵新宋日权王国栋乔旭
关键词:荒漠土壤养分
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田间幼苗生长阶段特征分析
2010年
【目的】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田间幼苗生长阶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测定分析8个品种的物候期、生长速率、自然高度、地下和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特性等。【结果】苜蓿幼苗生长阶段品种间生长速度及生物量的积累表现出不同生物学特征,但无明显差异;根系生物量的积累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呈正相关;其中,WL-323、三得利和青睐苜蓿品种适应性及综合表现最好,阿尔冈金品种幼苗生长阶段综合表现不佳。【结论】各苜蓿品种在第1年生长初期阶段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物学特征表现基本相似,其生长速度及生物量积累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艾尼娃尔.艾合买提于磊鲁为华纪荣花
关键词:苜蓿品种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
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确定绿洲棉田土壤管理、评价和施肥的合理措施。[方法]设计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以土壤肥力功能为主,结合土壤生物指标进行分组评价,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对9个典型的棉田样本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和评价。[结果]评价组Ⅰ基本符合兵团生产分类目的。在不同类别样本中土壤条件差异性评价的衡量指标也不同,选定指标中第3类指标碱解氮、速效钾、细菌数量相对变化差异大。[结论]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评价可采用指标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土壤有机质作为高、中、低产棉田划分的主要依据,并且呈现出低产棉田中土壤全量养分含量、中产棉田中速效养分和盐分含量、高产棉田中微生物数量差异变化相对较大的规律。
王开勇钱文东茹思博杨乐庞玮
关键词: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系统聚类分析
金沟河灌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12年
金沟河灌区地处干旱内陆河区,靠近沙漠边缘,荒地植被稀疏,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金沟河灌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保护当地水土资源,以供国内同类灌区的管理借鉴和参考。
张望希
关键词:干旱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
电导电极边界效应及消除方法
2011年
以HI76303电导电极为例,从电学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电导仪产生边界效应的原因,分析得出电极外部回路是产生边界效应的根本原因。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结果为探头外部和探头内部溶液并联形成的电导率值;通过计算发现,电极敏感区域为直径约8 cm的椭球体。切断电极外部回路是消除边界效应的根本方法。以HI76303电导电极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改进型电极,计算表明,改进型电极工作时电势在激励电极之间均匀下降,电极外部溶液电势处处相等且为零,电极内部电流密度处处一致,电极外部电流密度为零。实验数据显示其有效地消除了边界效应。
刘梅先杨劲松李冬顺李晓明
关键词:电导电极
膜下滴灌对风沙土盐分变化和棉花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北疆地区膜下滴灌对风沙土盐分变化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全生育期膜下滴灌处理0-100 cm土层平均含盐量以滴头处最低,棉花窄行间次之,膜间最高。随着滴灌定额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下降,且各部位土壤含盐量差异变小。滴灌量2 850 m3/hm2的处理膜内滴头处土壤脱盐明显,但棉花窄行间、膜间明显聚盐,平均积盐率12.90%;滴灌量3 900 m3/hm2的处理膜内滴头下、棉花窄行间脱盐效果好于膜间,平均脱盐率11.88%;滴灌量4 950 m3/hm2的处理不同部位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均较好,平均脱盐率34.03%;灌水量4 950 m3/hm2的沟灌处理棉花行间的土壤盐分含量高于沟底,平均积盐率为25.68%。膜下滴灌各处理棉花产量比沟灌分别增加13.63%,37.65%和22.6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89.18%,71.63%和23.05%。
李玉义逄焕成陈阜张凤华
关键词:膜下滴灌盐分动态棉花风沙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