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2)

作品数:27 被引量:506H指数:11
相关作者:余新晓高甲荣张金瑞朱建刚岳永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土壤
  • 4篇人工林
  • 4篇林分
  • 4篇护林
  • 4篇防护林
  • 3篇养分
  • 3篇油松
  • 3篇油松人工林
  • 3篇土壤养分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植被
  • 2篇水库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密云水库
  • 2篇经济林
  • 2篇黄土高原
  • 2篇混交
  • 2篇混交林

机构

  • 18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黑龙江大学
  • 2篇蓟县水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园林绿...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保护大熊...

作者

  • 10篇余新晓
  • 6篇高甲荣
  • 4篇张金瑞
  • 3篇肖洋
  • 3篇李凯荣
  • 3篇陈丽华
  • 3篇朱建刚
  • 2篇白艳江
  • 2篇曹波
  • 2篇李晓宏
  • 2篇易亮
  • 2篇何明月
  • 2篇岳永杰
  • 2篇唐荣华
  • 2篇杨海龙
  • 2篇王会清
  • 1篇冯朝红
  • 1篇刘建利
  • 1篇吕锡芝
  • 1篇丁易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8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北黄土高原经济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为了探明渭北黄土高原经济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以主要经济林树种杏树、柿树、花椒和核桃作为研究对象,对经济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林地由于受成土母质和人为干扰的作用,土壤养分含量变异范围较宽,其中养分变异范围中碱解氮的变幅最小,而速效磷最大,达74.17%;不同的经济林地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花椒林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杏树林地次之,柿树和核桃林地含量较低,碱解氮的变化趋势为:核桃>花椒>杏树>柿树,速效磷的变化趋势为:杏树>柿树>花椒>核桃;各种养分在剖面中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表层(0-20cm)养分含量最高,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逐渐降低,且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小,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机质与速效钾呈显著相关,与碱解氮呈极显著相关,碱解氮与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而速效磷与其它养分变化的相关性较低,没有明显规律性;依据黄土高原土壤养分分级指标,所调查经济林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处于较低水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能够满足一般树木生长的需要。
易亮李凯荣张冠华唐荣华
关键词:渭北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经济林土壤养分
北京密云水库油松人工林对降水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6
2007年
2004~2006年,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33年生的油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油松林冠截留率为31.67%,随着降水量的增大截留率迅速减小,并趋向于截留极限,油松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透流率为67.65%,穿透降水量与大气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干流率为0.68%,树干茎流量占降水量的比例极小,偏相关分析表明,树干茎流量与大气降水量、平均降雨强度及30 min最大雨强密切相关。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杨新兵孙庆艳
关键词:油松林冠截留树干茎流
ComGIS与AHP集成构建林业空间配置优化系统
2009年
设计并实现了ComGIS与AHP数学模型集成构建的林业空间配置优化系统。该系统采用.NET平台,构建AHP模型的ActiveX组件,将其层次化分析繁杂数据的优点和Com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相结合,以图形化反映林业综合效益的空间变化趋势,使用户完成林业空间配置的最终优化变得更加清晰简易,进而更好地为林业经营与决策机构服务。
王鹏陈志泊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COMGIS
北京十三陵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66
2009年
对北京十三陵林场4种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侧柏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3.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8.54 t/hm2,有效拦蓄量为9.83 t/hm2;油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44 t/hm2,最大持水量为20.45 t/hm2,有效拦蓄量为26.75 t/hm2;黄栌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29 t/hm2,最大持水量为21.81 t/hm2,有效拦蓄量为26.67 t/hm2;黄栌、油松混交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3.27 t/hm2,最大持水量为21.10 t/hm2,有效拦蓄量为27.29 t/hm2;②未分解层枯落物10 h基本达到饱和,半分解层在8 h已经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4 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ktn。③油松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206.9 t/hm2,黄栌、油松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最差,为130.2 t/hm2,并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进行拟合。
徐娟余新晓席彩云
关键词:枯落物森林土壤水文效应
北京密云麻栎人工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12年生的麻栎人工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麻栎人工混交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55.71kg.hm-2;凋落物N、P、K的年归还总量为14.06kg.hm-2,其中N在凋落物归还总量中占的比例最大,为9.06kg.hm-2,占元素总归还量的64.46%;其次是K,为4.33kg.hm-2,占30.76%;P所占的比例最低,为0.67kg.hm-2,占4.78%。凋落物现存量约为5.66t.hm-2,凋落物层的平均分解率为0.26t.hm-2;凋落物层N、P、K总贮量为50.72kg.hm-2。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
关键词:麻栎侧柏人工林凋落物
卧龙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被引量:12
2007年
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周围的针阔混交林由于历史原因破坏严重,长期以来自然恢复较差。为调查该区林隙更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采用林隙样线调查方法研究了该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结果显示,历史上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共同影响着该区林隙更新的格局和特征,林隙天然更新受环境因素制约,更新规律表现为:更新幼苗的种类较形成木的种类丰富,更新乔木幼苗的优势度排序与形成木不同;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受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桦木(Betula spp.)更新受地形影响较大,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受土壤因素影响显著,杜鹃(Rhododendron spp.)更新则受地形因子和林隙形成木的特征影响显著;更新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受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由此推测,林隙大小并非影响该区林隙更新的关键因素,而土壤因素可能是制约优势树种天然更新和更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娟葛剑平刘丽娟丁易谭迎春
关键词:林隙更新主成分分析
蓟县黄土梁子小流域防护林现状与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京津地区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京津地区风沙源防沙治沙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从防护林体系建设出发,以天津蓟县黄土梁子小流域为例,通过对水源涵养林、生态经济林、道路防护林和沟道防护林所组成的防护林体系进行现状分析,探讨了防护林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白艳江杨海龙高甲荣曹波张华彬王会清
天津蓟县黄土梁子防护林体系植被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介绍了京津地区风沙源防沙治沙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天津蓟县黄土梁子小流域为例,研究了水源涵养林、生态经济林、道路防护林和沟道防护林所组成的防护林体系的植被结构和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内构建防护林体系,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稳定植被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白艳江杨海龙高甲荣曹波王会清
关键词: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土壤肥力
密云水库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双环法对潮关西沟林场内油松、侧柏、荒草地和农用地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入渗性能有显著差异。同林地条件下,水分入渗速率油松<侧柏;4种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分入渗速率农用地>侧柏林>荒草地>油松林地。
李晓宏高甲荣张金瑞
关键词:植被覆盖入渗双环法
多水平贝叶斯模型预测森林土壤全氮被引量:4
2009年
多水平贝叶斯方法阐明了预测中观测值、模型和参数的不确定性,被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所使用。应用多水平贝叶斯方法建立了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土壤全氮模型,分析了模型参数及其不确定性,并对该区不同土壤层(A、B、C)全氮含量进行了预测。得到如下结论:(1)该区森林土壤全氮多水平贝叶斯模型为yi~N(β0j[i],k[j]+β1j[i],k[j]xi,σ2y)。(2)对模型参数和其曲线不确定性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该区土壤全氮含量。(3)模型预测表明:土壤A层,随着海拔的增加,全氮含量递增。土壤B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0、1、2、3土壤全氮含量递增,而植被类型4土壤全氮含量出现递减现象。土壤C层,随着海拔的增加,植被类型0土壤全氮含量递增,而植被类型1、2、3、4土壤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递减。各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含量都随着土层的深度而减少。
张振明余新晓朱建刚
关键词:土壤全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