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USRP21127)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徐德平王周平邵丽丽王晶孙秀兰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活性
  • 4篇多糖
  • 4篇活性成分
  • 3篇血糖
  • 3篇活性成分研究
  • 3篇降血糖
  • 3篇降血糖活性
  • 2篇酸酶
  • 2篇尿酸
  • 2篇酪氨酸
  • 2篇酪氨酸酶
  • 2篇降尿酸
  • 2篇氨酸
  • 2篇纯化
  • 1篇杨梅素
  • 1篇氧化酶
  • 1篇益智仁
  • 1篇镇痛
  • 1篇乳制品
  • 1篇伸筋草

机构

  • 15篇江南大学

作者

  • 14篇徐德平
  • 1篇张银志
  • 1篇王周平
  • 1篇高博
  • 1篇唐年初
  • 1篇孙秀兰
  • 1篇王晶
  • 1篇邵丽丽

传媒

  • 4篇食品与机械
  • 4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食品科技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荞麦蜂花粉多糖A的分离及其降血糖活性被引量:12
2019年
对荞麦蜂花粉粗多糖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纯化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利用DEAE-52离子交换柱、HW-55F、Sephacryl S-400凝胶柱对荞麦蜂花粉粗多糖进行分离,得到一个单一组分多糖A。利用STZ糖尿病小鼠模型检测多糖A的降血糖活性并通过核磁方法对其进行1H-NMR、13C-NMR和135DEPT-NMR分析。结果表明:与高血糖模型组相比,多糖A高、低剂量组的STZ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都显著降低(P<0.01,P<0.01),降低率分别为18.46%,15.11%,并提高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初步推测多糖A主链是(1→6)-β-葡萄糖组成的,在侧链上连有氨基酸。
钱明辉达热卓玛徐德平
关键词:多糖降血糖化学结构
枳椇子降尿酸功效成分被引量:4
2019年
研究枳椇子降尿酸活性成分,为枳椇子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MCI、ODS等多种层析方法分离,经高尿酸动物模型对有效部位筛选活性成分,核磁共振鉴定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枳椇子醇提物经大孔树脂分离得到30%乙醇洗脱物作用效果最明显,该部分经进一步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是3,5,3’,4’,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Ⅰ)、杨梅素(Ⅱ)、二氢杨梅素(III)。三者均能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2.80、15.36、19.56μg/m L,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枳椇子中分离得到并证实具有降尿酸作用。因此:二氢异黄酮是枳椇子降尿酸功效成分。
于俊俊徐德平
关键词:枳椇子降尿酸杨梅素二氢杨梅素
离子液体保护聚苯胺纳米金复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B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得聚苯胺修饰纳米金的复合膜,并采用紫外、红外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以离子液体1,3-二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保护复合膜的溶剂,成功制得离子液体保护的聚苯胺纳米金复合膜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检测。在Fe(CN)63-/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交流阻抗法(EIS)对传感器进行表征与测定,建立了SEB检测标准曲线,Y=933.46x+1399.8,线性范围为0.1~8.0μg/L,相关系数R2=0.9932,检出限明显降低(0.033μg/L,S/N=3)。结果表明,本传感器特异性良好,乳品检测回收率在88%~119%之间,稳定性好,可应用于乳品中的SEB快速检测。
孙秀兰高博张银志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乳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交流阻抗法离子液体
土茯苓降尿酸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研究土茯苓降尿酸功效成分。采用乙醇提取,多种层析分离,通过建立高血尿酸小鼠模型并结合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实验,筛选土茯苓降尿酸活性成分,利用核磁共振鉴定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土茯苓醇提物大孔树脂分离得70%洗脱物能显著(P<0.01)降低小鼠血尿酸含量,70%洗脱物再经MCI、ODS柱分离,从该部分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落新妇苷(1)、花旗松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α-L-吡喃鼠李糖苷(2)、黄杞苷(3)、异黄杞苷(4)、4-(吡咯并[3,2-d]嘧啶-4-基)苯酚(5)。化合物2~5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化合物5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到80.47%。
徐梦琪徐德平
关键词:土茯苓降尿酸黄嘌呤氧化酶
牛膝多糖降血糖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牛膝多糖与降血糖活性的关系。牛膝粉碎后先经乙醇提取,再用热水提取,水提液减压浓缩后经醇沉得到牛膝水提醇沉物。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方法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每日给药牛膝各分离组分,连续给药8周,通过测定小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牛膝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组分。采用DEAE、HW-55F、Sephacryl S-400等凝胶色谱柱对具有降血糖活性的牛膝多糖组分进一步分离。运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TOF-MS)、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手段鉴定多糖纯度、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结构。结果表明,牛膝的水提醇沉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P<0.05)。将水提醇沉部分进一步分离得到具有降血糖活性的牛膝多糖,并鉴定其纯度为均一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5,该多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0分子果糖组成,以葡萄糖分子为起点,与果糖C_(2)相连,果糖之间以β-1,2糖苷键连接形成主链,支链连接在果糖的C6上,该研究明确了牛膝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分子结构。
刘铄菲唐年初徐德平
关键词:牛膝多糖降血糖活性成分
五味子助眠成分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小鼠大脑皮层中多巴胺(DA)含量进行检测和直接观察睡眠法对五味子助眠作用进行研究;用大孔树脂柱、MCI柱、ODS柱等方法分离出具有助眠作用的有效成分;利用核磁共振(NMR)对有效成分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五味子水洗脱部分和95%乙醇洗脱部分能显著提高小鼠睡眠率和睡眠时间,水洗脱部分得到化合物α-氨基-β-羟基异丁酸、β-乙氧基氨基丙酸,95%乙醇洗脱部分分离得到戈米辛N。五味子中氨基酸和木质素一样具有较好的助眠功效。
张梓毓徐德平
关键词:五味子助眠氨基酸木质素
益智仁缩尿功效成分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探究了益智仁的缩尿功效,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建立小鼠多尿模型,对有效部位进行缩尿活性筛选,采用代谢笼收集小鼠前2,6h内总尿量,并分别对其尿重/体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7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排尿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该部分经MCI、ODS-D柱分离,得到4种单体化合物,包括2个脂肪酸。运用NMR等波谱方法,并参考相关文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二苯己烷、20-丙基-β-谷甾醇、油酸、亚油酸。3-甲氧基-4羟基-二苯己烷和20-丙基-β-谷甾醇为首次从益智仁中分离得到并证实具有缩尿作用。
冯惠敏王周平徐德平
关键词:益智仁
巴戟天抗疲劳功效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为探究巴戟天抗疲劳功效及活性成分。实验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经大孔树脂、MCI、ODS柱层析分离,核磁共振鉴定结构。结果表明,巴戟天醇提物大孔树脂分离得10%乙醇洗脱物对小鼠运动抗疲劳作用效果最明显,再经MCI、ODS柱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单体,分别是耐斯糖(1)、4-羧基-7-羟基-8-羟甲基-3,6-环烯醚萜苷(2)、4-乙酰基-8-羟甲基-3,7-环烯醚萜苷(3)和4-羧基-7-羟基-8-羟甲基-10-乙酰基-3,6-环烯醚萜苷(4)。化合物2、3、4为首次从巴戟天中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詹积徐德平
关键词:巴戟天抗疲劳
仙灵脾改善小鼠睡眠功效成分的分离鉴定被引量:6
2019年
仙灵脾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粗分,利用小鼠助眠及自主活动模型进行筛选。活性分离组分经MCI、ODS层析柱进一步筛选分离有效组分得4个单体成分。经核磁共振结构鉴定,4个单体分别为:朝藿定C、朝藿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经动物试验筛选得出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有效提高小鼠入睡率、延长睡眠时间及减少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并且朝藿定C效果更优。结果表明:仙灵脾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为朝藿定C,淫羊藿苷也具有较好助眠功能。
侯云飞徐德平
关键词:仙灵脾改善睡眠
茶蜂花粉抗氧化活性与成分被引量:3
2016年
本实验研究了茶蜂花粉的抗氧化活性和功效成分。茶蜂花粉85%乙醇回流提取,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模型检测茶蜂花粉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利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各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茶蜂花粉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经MCI柱层析,得到30%、50%、70%三个乙醇洗脱组分,其中3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从该洗脱部分得到三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槲皮素、山奈素-3-O-芸香糖苷、山奈酚-3-O-(2″,3″,4″-O-三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推测茶蜂花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邵丽丽徐德平
关键词:抗氧化黄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