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ZW025)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余来明龚贤王勤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元代进士生平补证
- 2011年
- 元代前后百余年,共举行过十六科进士考试。然而由于进士录和登科录的缺乏(存世的仅有两科,且颇多错漏),各科进士生平经历都有待进一步的考证。近年来,经由陈高华、萧启庆、王德毅、杨镰、桂栖鹏、沈仁国等先生的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中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非短时间内所能穷尽,其问不免遗漏错讹之处。出于研究兴趣。
- 余来明
- 关键词:补证生平经历中国古代文献
-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元代文学家生卒年补正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由邓绍基、杨镰主编,资料翔实,考辨精详,是研究辽金元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笔者长期从事元代文学研究,在比勘材料的基础上,对丁复等十余位元代文学家的生卒年做了考订,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对元代文学家生平的记述。
- 余来明
- 关键词:生卒年
- 元至顺元年进士夏日孜、刘畊孙生平家世补证
- 2010年
- 元代举行过十六科全国性的科举考试,所取进士共计一千一百三十余人。由于进士录的缺乏(存世仅有两科,且颇多错漏),各科进士的生平经历都尚待进一步考证。近年来,经由陈高华、萧启庆、桂栖鹏、沈仁国等人的努力,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在部分进士生平方面,仍存可补遗之处。
- 余来明
- 关键词:进士科举考试错漏家世
- 从文献学角度看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
- 2008年
- 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以文献整理演绎中国文学历史流程,是重要的文献整理成果,该书将海量资料统汇排比,依时间顺序万象纷呈,再现文学原生环境,为拓展文学史研究视阈提供了新空间。
- 余来明
- 清民之际“文学”概念的转换与中国文学史书写——以林传甲、黄人两部《中国文学史》为例
- 2010年
-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文学"义指"文章博学",近代以后成为学术分科的一支,用于指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艺术。清民之际,西方"纯文学"史观输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史建构的理论基础。考析林传甲、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可以对清民之际"文学"概念的转换有更具体的认识。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以传统"文学"概念为理论基点,是非关史体的"讲义";黄人《中国文学史》汲纳西方"文学"概念的内涵,可说是近代意义文学史的发端。
- 余来明
- 关键词:文学史观中国文学史林传甲黄人
- 科举废而诗愈昌——科举废黜与元前期江南士人生存方式的转变被引量:2
- 2011年
- 元灭宋后,科举停废长达三十余年。对于宋代以来"专尚科目"的江南士人来说,这一变化影响甚巨,生活境遇、生存方式、士人心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在科举不兴的形势下,江南士人弃学改辙的情形十分普遍,儒学教育和学习陷入低潮。与之形成对照,江南士人中兴起一股学诗、写诗的风气,诗社活动兴盛,诗歌唱和频繁。诗坛风气以晚唐许浑、姚合等人为宗,格调凄苦哀怨。
- 余来明王勤
- 关键词:江南士人诗歌
- 元代科举制的文化阐释被引量:6
- 2009年
- 元代科举实行时间短,规模较小,不是元代选官的主要制度。其文化根源是:宋代以后科举文化流弊众多;蒙古统治者主要采用由吏入官的选官之法;蒙元最高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元朝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蒙古民族崇尚实用主义;元代疆域辽阔,统治者不可能将在汉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科举制运用于所有的被征服民族和地区。其中,元仁宗废止了诗赋取士之法,而定为以经义取士,这一规定文化影响至为深远。
- 龚贤
- 关键词:元代科举文化阐释
- 元代进士补正
- 2009年
- 元代前后百余年,共举行过十六科进士考试,录取进士一千一百余人。然而由于缺乏进士录和登科录的文献(存世的仅有两科,且颇多错漏),各科进士的生平仕履都有待进一步考证。近些年来,在陈高华、萧启庆、王德毅、杨镰、桂栖鹏、沈仁国等人的努力下,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然而,其中也不免错讹遗漏之处。本文兹就所见,对郑合生、杨彝二人的登第情况予以考辨,以期进一步完善元代进士录的建构。
- 余来明
- 关键词:仕履进士错讹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