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90105)
- 作品数:17 被引量:459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谷成闵锐冯中朝范丽霞金福良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环境约束条件下的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基于省域面板数据与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观察被引量:42
- 2012年
- 本文利用1978-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在使用单元调查评估法计算各省份DMU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DEA技术,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于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对于政策导向意义重大;两种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有限,主要靠技术进步单独贡献,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与效率损失并存的现象,粮食增长成本与代价相对高昂;从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来看,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表现最优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扮演了"双重恶化"与失衡的角色。
- 闵锐李谷成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
- 警惕“马尔萨斯幽灵”重现——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新探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在生产要素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重点分析了"马尔萨斯幽灵"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领域的动力隐患,提出了确保我国长期粮食安全的实现途径与具体解决措施,试图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生产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 闵锐李谷成
- 关键词:粮食安全全要素生产率可持续发展
-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实现途径——基于经济学的视角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在经济增长核算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内,从经济增长的源泉--要素投入增加和生产率提高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具体实现途径,即传统生产要素的节约使用,环境的友好性,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创新因素所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 范丽霞李谷成唐海燕
- 关键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 我国农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被引量:31
- 2011年
- 使用一个包括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并且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我国农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了检验。污染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均化肥投入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不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而在人均农药施用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产出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均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人均农业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化肥和农药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政策含义在于要达到农业产出增长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必须同时从农业污染和农业要素投入两个方面着手。
- 曹大宇李谷成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联立方程模型
- 十字路口的农户家庭经营:何去何从被引量:38
- 2012年
- 本文试图说明当前"地权分散化"、"耕地细碎化"和"规模细小化"的小农经济并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而是刚性资源禀赋条件下人地关系紧张的自然结果。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先天最适组织细胞必须得到坚持,但小农经济的先天性缺陷必须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来予以调适。这一制度调适就是立足于家庭经营的现代农业合作社。但实践中各种"假合作社"很可能将这一制度安排引入歧途,本文详尽探讨了"假合作社"赖以存在的土壤,明确指出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必须从根本上予以否定。论文进一步指出,现代农业合作社是一种弹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向上和向下兼容性,可以包容"公司农场"、"公司+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历史前景。
- 李谷成李崇光
-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经营小农
- 基于AHP方法分析奶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路径选择——以呼和浩特市奶业为例被引量:11
- 2010年
- 随着奶业组织模式的不断创新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作为奶业生产主体的奶农收入增长极为缓慢,极大地限制了奶业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为背景,以奶农收益为目标,运用AHP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奶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出奶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路径选择,并提出适合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姜冬梅申倩申荣
- 关键词:奶农利益
-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序列DEA与湖北主产区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7
- 2012年
- 本文使用粮食主产区湖北省2004—2010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序列DEA分析方法对该省全面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和免除农业税以后的粮食生产进行分品种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与分解,并讨论了该省粮食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TFP增长主要体现为技术进步单独驱动的模式,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相对有限。从TFP的变化趋势来看因为技术进步动力不足和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而在考察期内呈刚性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来源仍然主要为生产要素投入,TFP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较小。因此,扩大TFP增长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尤其是改善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成为该省粮食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
- 闵锐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 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协调性——基于环境规制的省级农业环境效率排名被引量:83
- 2011年
- 论文在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1979-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分省农业技术效率进行实证评价,综合考察转型期各省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程度。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发展问题,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 李谷成范丽霞闵锐
- 关键词:SBM模型资源节约
- 湖北省粮食生产要素生产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替代效应及政策建议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以粮食主产省湖北为例,通过对其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单要素生产率变迁进行实证分析,重点结合粮食生产投入情况,对该省粮食生产率增长所反映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技术进步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增长特征非常显著,并且生产技术选择中表现出诱致性技术进步特征;技术进步成为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该省粮食经济增长本质上仍以要素积累型增长为主,经济增长成本较高,指出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提出了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与推广力度;发展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 闵锐李谷成
- 关键词:粮食生产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技术进步
-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 2012年
- 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观察中国农业增长模式和结构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进行概念性阐释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归纳、比较和述评,讨论了这一分析工具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技术性争议,进而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总结。
- 范丽霞李谷成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