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90281C-3)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潘志刚苏东星肖晨林敬楠陈庆州更多>>
相关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疣状胃炎
  • 3篇胃炎
  • 2篇凝固术
  • 2篇氩离子
  • 2篇氩离子凝固
  • 2篇氩离子凝固术
  • 1篇蛋白
  • 1篇医学界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疾病
  • 1篇食管
  • 1篇四君子
  • 1篇四君子合剂
  • 1篇酸分泌
  • 1篇氩离子凝固术...
  • 1篇胃癌
  • 1篇胃镜

机构

  • 4篇南宁市第二人...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苏东星
  • 4篇潘志刚
  • 3篇肖晨
  • 2篇陆才金
  • 2篇陈庆州
  • 2篇林敬楠
  • 1篇庞丽兴
  • 1篇陈庆洲
  • 1篇颜新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16蛋白在疣状胃炎、胃癌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疣状胃炎、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标本各80例,另选胃癌和癌旁组织各80例患者进行P16蛋白及Hp检测。结果胃癌和疣状胃炎组织的Hp感染率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而胃癌和疣状胃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的P16表达率均高于胃癌组织(P<0.05),而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的P16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组织中Hp感染与P16表达存在低度相关关系(C=0.282);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P16表达存在中度相关关系(C=0.416)。结论 Hp感染、P16表达均与疣状胃炎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感染、P16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过程起协同作用。
肖晨苏东星潘志刚陆才金陈庆州林敬楠
关键词:疣状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P16蛋白
雷贝拉唑联合四君子合剂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近年来,慢性胃炎的患者逐年增多,临床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这已是国内外医学界广大医务工作者达成的共识,其中有部分胃炎患者"畏寒"症状明显,有许多医生都遇到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疗效欠佳,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或难以达到消除临床症状,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庞丽兴苏东星颜新潘志刚梁肖兰
关键词:四君子雷贝拉唑胃酸分泌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潘志刚苏东星肖晨陆才金陈庆州林敬楠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疣状胃炎
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疣状胃炎患者行胃镜下APC治疗,对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根除Hp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共97个病灶经1~3次APC治疗后疣状胃炎病灶均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治愈50例,好转6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副反应,随访3~6个月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 APC治疗疣状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反应小。
潘志刚苏东星肖晨陈庆洲
关键词:疣状胃炎氩离子凝固术胃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