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KZCX3-SW-NA3-19)

作品数:5 被引量:109H指数:4
相关作者:程叶青刘继生房艳刚邓吉祥高迎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单产
  • 1篇动因
  • 1篇动因分析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加工
  • 1篇玉米加工业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人文地理学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区域经济
  • 1篇农村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空间结构
  • 1篇重心法
  • 1篇耦合度
  • 1篇粮食安全
  • 1篇粮食单产
  • 1篇经济发展
  • 1篇空间结构
  • 1篇加工业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程叶青
  • 1篇佟连军
  • 1篇房艳刚
  • 1篇高迎春
  • 1篇邓吉祥
  • 1篇刘继生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动因分析被引量:57
2009年
基于东北地区18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05年该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动因,并划分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①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黑土区和辽河平原区,单产水平较低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区;②区域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单产水平增加的县域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约占全部县域的83.61%;③粮食单产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总体表现为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低山丘陵区扩张的趋势,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总体呈现南部向北部减缩的趋势;④农业投入变化是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因,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和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⑤依据1980年粮食单产和1980—2005年粮食单产平均增长率,可将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划分为5种空间类型。指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
程叶青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粮食单产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与投资对乡村具有较强的作用;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效益与城市子系统的关联性较强。②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中、西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耦合度较低的县域集中成片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哈大沿线和5个地级市辖区。③依据城乡系统耦合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将吉林省中部24个县域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4种空间类型,其中拮抗型县域数占全部县域总量的54%,是今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程叶青邓吉祥
关键词:耦合度
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结构演变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空间重心的地图演示方法,以吉林省为例,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区域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变化轨迹,从空间效率差异视角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结果显示:①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东部生态、中部社会经济、中西(偏西)部农业的功能空间格局;②1995-2007年,吉林省区域空间结构整体稳定,局部优化调整,耕地保护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初步缓解,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向中部城市优势区位地带转移;③1995-2007年,吉林省经济重心趋向第二三产业重心,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从相反方向分别向中部城市收敛,东西部空间效率趋向平衡;④空间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对区域发展目标的支撑,吉林省宜进一步稳定既有区域空间格局,继续提高中部城市(群)的经济集聚效用。
高迎春佟连军
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重心法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30
2009年
首先梳理了关于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模型与学说,然后总结反思了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最后运用模式匹配方法,讨论了不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动力机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改进策略;可验证不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有效性,也可以为农村区域发展不同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房艳刚刘继生程叶青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被引量:8
2010年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特点和粮食消费结构的限制,以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流通体制改革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和加强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是保证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程叶青
关键词:玉米加工业粮食安全宏观调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