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Q8036)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静刘向阳曾操林国庆陈汝伟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雷达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仿真
  • 1篇信源
  • 1篇信源数估计
  • 1篇折半查找
  • 1篇阵列
  • 1篇阵列雷达
  • 1篇三维成像
  • 1篇时延
  • 1篇数据备份
  • 1篇数域
  • 1篇索引
  • 1篇前视
  • 1篇网络编码
  • 1篇文件备份
  • 1篇链表
  • 1篇链表结构
  • 1篇局域
  • 1篇局域网

机构

  • 5篇长安大学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通信学院

作者

  • 5篇王静
  • 3篇刘向阳
  • 2篇曾操
  • 2篇陈汝伟
  • 2篇林国庆
  • 1篇赵卫伟
  • 1篇毛志杰
  • 1篇施玉晨
  • 1篇康连瑞
  • 1篇王新梅

传媒

  • 2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电子学报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高分辨信源估计的机载前视阵列雷达三维成像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结合阵列信号的信源数和波达方向估计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前视阵列雷达的三维成像方法.在前视阵列二维成像基础上,该方法首先对多个连续观测图像进行预处理,将脉冲阵列信号近似表示为多个正弦信号的和,然后利用阵列信号高分辨技术估计正弦信号的个数和频率,进而最后确定对应散射体的位置和幅度以实现三维成像.与传统三维匹配滤波成像方法不同,该方法利用宽带信号的匹配滤波实现沿航向的高分辨,利用多个连续观测图像构成的阵列信号实现高度向的高分辨;而且,由于仅需要几十个脉冲回波,该方法对载机飞行轨迹限制相对较少,载机可以实施相对灵活的机动飞行.与干涉测高三维成像方法相比,即使有多个散射体投影到同一个像素中,该方法也可以检测并分别恢复出每个散射体.另外,该方法利用待检测像素的数据直接估计杂波相关矩阵,在杂波严重非平稳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实现三维成像.
刘向阳曾操毛志杰王静康连瑞
关键词:三维成像信源数估计波达方向估计
一种二维频域SAR回波仿真的改进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仿真是研究SAR信号处理的基础,其中运算量大是常用回波仿真方法的主要缺点.利用Stolt变换可以模拟SAR距离徙动空变性的思想,IωKA在二维频率域实现了扩展场景回波信号的快速仿真,显著降低了计算量和运算时间.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关键是Stolt变换时的插值操作,与ωKA成像算法中信号插值不同的是,IωKA插值前的信号是严格意义上的带限信号,进而影响到插值算法选择和插值性能.本文通过对待插值信号的预处理,将其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基带带限信号,提高了插值性能,降低了插值操作的复杂性,增强了适用范围.实验表明,如果将仿真中引入的误差看做噪声,该仿真误差远小于系统噪声.而且,与其他二维频域方法相比,实现了较高的相位和幅度保真度,且适用于正侧视、小斜视、大斜视和宽波束等各种模式.
刘向阳曾操王静赵卫伟
关键词:回波信号仿真
基于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案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数据备份服务器上存在大量相同文件冗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案,其核心是用二维链表形式对备份文件建立索引,并对相同的文件只存储一个副本,从而消除重复文件的冗余,达到节省存储空间的目的。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相同文件的识别、文件的存储、文件夹的处理、文件备份过程和备份的更新.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方案较传统方法节省了存储空间,但备份过程中的系统负载和时间消耗有所增加.
林国庆王静陈汝伟
关键词:数据备份文件备份索引折半查找
并行中继网络中复数域网络编码的优化设计方案被引量:2
2011年
在并行中继网络中,基于复数域网络编码的并行中继方案具有较大的传输时延以及目的节点检测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复数域网络编码的优化设计方案。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具有与并行中继方案相同的网络吞吐量和分集增益性能,且该方案进一步减少了信源符号的传输时延,降低了目的节点检测复杂度,与并行中继方案相比,符号错误概率有所降低。
王静刘向阳施玉晨王新梅
关键词:复数域网络编码传输时延
基于Snort系统的局域网P2P流量识别系统
2011年
针对当前P2P流量消耗大量带宽,降低接入网络性能的问题,采用规则匹配的方法,借助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链表结构,设计了一种局域网P2P流量识别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端口识别和特征匹配两种传统方法进行检测,并采用一种动态规则匹配机制,增加选项索引链表,对规则匹配的次序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提高规则匹配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迅速发现并准确提示不同P2P流量。
林国庆王静陈汝伟
关键词:P2PSNORT链表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