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23)

作品数:15 被引量:124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正宏徐仲元王兴安张超李世超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花岗岩
  • 7篇锆石
  • 6篇地质
  • 5篇地质意义
  • 4篇盆地
  • 4篇锆石U-PB...
  • 4篇弧后盆地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地球
  • 3篇岩石地球化学
  • 3篇早白垩世
  • 3篇山岩
  • 3篇石地
  • 3篇年代学
  • 3篇白垩世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新太古代
  • 2篇太古代

机构

  • 18篇吉林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核工业二0八...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作者

  • 11篇刘正宏
  • 7篇徐仲元
  • 4篇朱凯
  • 4篇王兴安
  • 3篇李世超
  • 3篇张超
  • 3篇张金凤
  • 2篇吴新伟
  • 2篇李刚
  • 2篇范志伟
  • 2篇万乐
  • 2篇关庆彬
  • 1篇崔天日
  • 1篇李永飞
  • 1篇辛后田
  • 1篇司秋亮
  • 1篇董晓杰
  • 1篇郭威
  • 1篇张渝金
  • 1篇赵庆英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地质与资源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长岭铁矿蚀变岩及富矿成因被引量:6
2016年
弓长岭铁矿床是鞍山-本溪地区最典型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而且是该地区最大的富铁矿产区。从野外产出关系来看,弓长岭矿区的富铁矿与蚀变岩密切相关,蚀变岩与富铁矿基本上是形影相随。蚀变岩具有分带性,由富铁矿向外依次为镁铁闪石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弱蚀变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弱蚀变岩保留了蚀变原岩的岩貌特征,矿物的蚀变并不完全,可见残余的原生矿物。强蚀变岩的蚀变较彻底,基本无原生矿物残留。将蚀变岩与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弱蚀变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与斜长角闪岩的痕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镁铁闪石岩的痕量元素特征更接近磁铁石英岩。再结合镜下特征、野外接触关系、主量元素特征等证据,认为除了镁铁闪石岩是由磁铁石英岩蚀变形成,其余蚀变岩都是由斜长角闪岩蚀变形成。根据各类蚀变岩中主要矿物的(Fe+Mg)/Si值以及蚀变岩的SiO2和Fe2OT3含量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在蚀变岩和富矿形成过程中发生了Mg、Fe以及Si的迁移。对本次取样的样品进行原岩恢复和构造环境判别投图,投图结果表明,绿泥石岩和弱蚀变岩的最初原岩都是形成于弧后盆地的玄武岩。
朱凯刘正宏徐仲元王兴安刘杰勋
关键词:蚀变岩富铁矿地球化学弧后盆地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9±1.8Ma(MSWD=0.10)和440.9±1.7Ma(MSWD=0.15),锆石Th/U比值为0.46~1.59,自形程度较好,发育有典型的岩浆锆石振荡环带结构,显示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表明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在452.0±1.3Ma^535.0±1.0Ma之间,最高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则在440.1±5.7Ma^3268.9±57.7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为440.1±5.7Ma,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另有1.0Ga、1.6Ga、1.8Ga和2.5Ga四个明显的峰值年龄。根据研究区徐尼乌苏组岩性组合与结构构造,可将该组划分为3个不同的沉积旋回。结合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测年结果、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原岩建造及区域岩浆岩资料,白乃庙弧后盆地沉积可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早期快速堆积阶段(452.3~440.9Ma),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粗碎屑岩建造,物源主要来源于白乃庙岩浆弧中的岩浆岩;中期火山喷发阶段(440.9~440.1Ma),以火山沉积作用为主,为火山碎屑岩建造夹有碳酸盐建造和少量碎屑岩建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时期的火山活动;晚期稳定沉积阶段(<440.1Ma),形成一套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为浅海相稳定沉积,此时物源广泛,分别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兴蒙造山带和白乃庙早古生代火山弧。根据徐尼乌苏组的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特征,结合白乃庙火山弧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徐尼乌苏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弧�
张金凤刘正宏关庆彬徐仲元王兴安朱凯
关键词:早志留世弧后盆地
内蒙古济沁河林场晶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对大兴安岭中部济沁河林场地区晶洞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并对其成岩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讨论.从阴极发光图像上来看,该晶洞二长花岗中锆石具有典型岩浆成因的振荡生长环带,高Th/U比值也印证了其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113.1~115.1 Ma的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Eu异常较小,弱过铝质,富集U、Th,强烈亏损P和Ti,微量元素中富集Rb、Th、La、Zr、Hf,而亏损Ba、Sr、P、Ti.上述特征表明晶洞花岗岩是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其形成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北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四者汇聚之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吴新伟李世超江斌张渝金郭威崔天日李伟司秋亮李林川
关键词:年代学I型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东北部白山地区新太古代构造岩浆事件与地壳演化
吉南白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是典型的太古宙基底出露区,区内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和富钾花岗岩广泛出露,其间分布少量表壳岩和变质基性侵入岩,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组成及早期地壳形成与演化的绝佳场所。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
李鹏川
关键词:新太古代地壳演化
文献传递
内蒙古林西朝阳沟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林西县朝阳沟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的东部.朝阳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的侵位时间为早白垩世(126.2±2.5 Ma).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花岗岩体具有富硅(SiO2=68.5%~72.1%)、铝(Al2O3=14.05%~14.95%)、碱(K2O+Na2O=8.34%~10.03%)和Fe2O3(2.27%~4.15%)的特点,属于准铝质碱性花岗岩系列;A/CNK=0.97~1.09,Mg#值较高,为12.66~15.02;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和Ba、Ta、Nb、Sr、P、Ti亏损,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在(Yb+Nb)-Rb判别图解和R1-R2判别图解中,样品全部落于后碰撞花岗岩区和造山晚期花岗岩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中.
万乐刘正宏李刚辛后田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早白垩世锆石U-PB年龄
吉南天桥地区基性岩墙与其围岩TTG片麻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吉南地区太古宙基底中发育大量早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是陆壳伸展的直接证据。对白山市东部天桥太古宙基底出露区内基性岩墙及其围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该期伸展事件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天桥地区基性岩墙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侵位于TTG片麻岩中。英云闪长质片麻岩(TN1)中锆石具核-边结构,岩浆核的LA-ICP-MS测年结果为2500±6Ma,指示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天桥岩墙(TN3)中的锆石内部结构与TN1相同,酸性岩浆核的SHRIMP测年结果为2490±17Ma,与TN1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这些锆石不是基性岩墙原生锆石,而是岩墙侵位过程中在围岩中捕获的锆石,但根据岩墙仅侵位在太古宙基底中且变质程度高于周围古元古界老岭群,将其侵位年龄大致限制在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早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基性岩墙具有低SiO_2、Na_2O、K_2O含量,高CaO、MgO含量,A/CNK=0.56~0.59,属于准铝质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REE低、配分曲线平坦,富集LILE(Rb、Ba和K),亏损HFSE(Th、U、Nb和Ta),具有与原始地幔相同的Nb/Ta、Zr/Hf比值及接近地壳的Nb/U、Ta/U比值,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TTG片麻岩具有中等的SiO_2和MgO含量,高Al_2O_3和Na_2O含量以及低CaO含量,A/CNK=1.00~1.14,属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REE低、具有右倾的REE配分曲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LILE(Rb、Ba、K和Sr),强烈亏损HFSE(U、Nb、Ta、Sm和Ti),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变质玄武质岩石和极少量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结合邻区TTG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前人研究表明,新太古代晚期板块构造体制可能已经启动,结合我们以往研究,认为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可能发生了弧陆碰撞造山运动,天桥岩墙的侵位标志着新太古代末期至�
李鹏川董晓杰刘正宏赵庆英石强李长海李天瑜
关键词:基性岩墙锆石U-PB年龄
鞍山地区东鞍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鞍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辽宁省,区内保留有3.8~2.5Ga连续的地质记录。对位于鞍山市南侧的东鞍山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白云母Ar-Ar同位素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HRIMP测年结果为3004±7Ma,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Ar-Ar测年结果为2545±16Ma,代表岩石受到构造热事件扰动的时间。岩体地化特征为富硅(Si O2=72.95%~75.37%,平均值为74.18%)、富碱(K2O+Na2O=7.05%~8.45%)、富铝(Al2O3=12.95%~15.44%),低钙(Ca O=0.13%~0.66%)。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曲线呈明显的右倾趋势,且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在微量元素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蛛网图上可以看出,东鞍山花岗岩强烈亏损Nb、P、Sr、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Nd和高场强元素Th、U。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鞍山花岗岩岩浆来源为壳源,残留相可能由石榴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将鞍山-本溪地区3个3.0Ga花岗岩(东鞍山花岗岩岩体、铁架山二长花岗岩岩体以及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三者的地球化学存在较大差异,为三个独立的岩体。三个岩体最初可能发育在一个陆块之上,然后在25.5亿年左右分离开来,最后在25亿年左右再次拼贴到一起。
朱凯刘正宏徐仲元王兴安
关键词:SHRIMP锆石U-PB岩石地球化学
辽宁永甸地区辽吉花岗岩成因及对辽吉活动带构造演化的制约被引量:4
2017年
对永甸地区的辽吉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永甸花岗岩形成于(2 180.4±5.3)Ma。永甸花岗岩富Si(SiO_2=72.20%~73.54%),富碱(K_2O+Na_2O=7.83%~8.35%),贫Ca、Mg、Al(CaO=0.28%~1.37%,MgO=0.07%~0.14%,Al_2O_3=12.22%~12.88%)。稀土配分模式曲线为右倾型,有较强的负Eu异常(Eu/Eu*=0.38~0.69)和较高的Ga/Al比值,而且岩体富集Zr、U、Y等高场强元素以及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Ba、Sr等元素,这些特征表明永甸花岗岩属于A_2型花岗岩。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永甸花岗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来源于减薄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
滕大伟王玉奎郝鑫健刘正宏朱凯
关键词:弧后盆地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发现一套以片理化安山岩和蚀变流纹岩为主的火山岩,其中测得安山岩的锆石SHRIMP年龄为333±4Ma。岩石可分为玄武岩-安山岩类和英安岩-流纹岩类,其中玄武岩-安山岩类火山岩Si O2含量47.40%-62.75%,Mg#值介于17.2-25.6,属于拉斑系列;稀土总量较低,总体趋势近水平,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Eu异常不明显(δEu=1.22-1.46);岩石经历了强片理化和蚀变作用,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容易发生活动运移,变化较大,但总体呈富集状态,Ta、Nb和Ti明显亏损,类似岛弧火山岩,其原始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板片脱水熔融交代的地幔楔。英安岩-流纹岩类火山岩Si O2含量63.50%-79.80%,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及Sr、P元素,类似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其原始岩浆应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早石炭世期间,华北板块北缘处于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下,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应晚于早石炭世。
张金凤白新会
关键词:早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
辽东地区大兴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以辽东地区大兴岩体为研究对象,对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花岗岩形成的时代,探讨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大兴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w(Th)/w(U)值(0.54~1.2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0±1)Ma,表明大兴岩体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兴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和贫CaO、Fe2O3、MgO和P2O5的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明显富集Rb、Th、U、Ta、Hf、Gd等元素,亏损Ba、Sr、P和Ti等元素;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24℃~816℃)明显低于白垩纪A型花岗岩(868℃~928℃)。以上特征表明,辽东大兴地区花岗岩应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形成于局部伸展拉张构造背景。
崔维龙刘正宏杜洋王师捷万乐
关键词:I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早白垩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