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04605)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潘建明薛斌扈传昱于培松刘小涯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沉积物
  • 1篇大洋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盐
  • 1篇通量
  • 1篇通量研究
  • 1篇中营养
  • 1篇总糖
  • 1篇外海
  • 1篇罗斯海
  • 1篇南大洋
  • 1篇间隙水
  • 1篇分布及来源
  • 1篇沉积物间隙水
  • 1篇沉降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3篇薛斌
  • 3篇潘建明
  • 2篇刘小涯
  • 2篇于培松
  • 2篇扈传昱
  • 2篇张海生
  • 1篇李宏亮
  • 1篇朱小萤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极楚科奇海域沉积物中总糖的分布及来源
2007年
对2003年7月至9月采自北极楚科奇海域的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及1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样品的总糖、总碳、有机碳、无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有机碳和有机氮同位素(1δ3C和1δ5N)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极楚科奇海域沉积物中的总糖与有机碳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糖类是有机碳重要的组成部分;表层沉积物中TOC/TN平均值为9.273,1δ3C和1δ5N的平均值分别为-21.61‰和7.1‰,显示出表层沉积物中糖类物质以海洋藻类来源为主、混入部分陆源物质的分布特征;柱状样品不同深度沉积物中TOC/TN平均值为13.45,也反映出糖类物质为海洋自生和陆源输入共存的分布特征。
朱小萤潘建明李宏亮张海生刘小涯薛斌
关键词:沉积物总糖
南极普里兹湾外海沉降颗粒物通量、组成变化及其与罗斯海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在南极普里兹湾外开阔海域布放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研究沉降颗粒物中生源组分(生物硅、有机质、碳酸钙)通量、组成、来源及元素的摩尔比值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III-1+站在1000m处颗粒物总通量的变化为13.00-334.59mg/(d·m^2),颗粒物中以生物硅为主,占总通量的80%以上;各组分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合罗斯海沉降颗粒物通量和元素的摩尔比值的对比研究表明,研究海域1000m深的沉降颗粒物中生物硅与有机碳元素摩尔比值、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元素摩尔比值较高,表明研究海域生物硅与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非耦合的,生物活动有效地将CO2由表层水中移出.
扈传昱潘建明张海生于培松薛斌
关键词:罗斯海
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扩散通量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营养盐的底部通量.结果表明,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以高含量的硅酸盐、铵盐为主.在垂向分布上,硅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这种分布特征表明,在硅的早期成岩过程中溶出是主要过程.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还原状态下进行.硅酸盐与铵盐存在明显的向上释放的通量.
扈传昱潘建明刘小涯于培松薛斌
关键词:营养盐间隙水沉积物南大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