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3011)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夏树伟高林娜徐香夏少武张慧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4篇密度泛函
  • 4篇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化学吸附
  • 3篇泛函理论
  • 3篇丙烯
  • 3篇丙烯腈
  • 2篇水合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CU(100...
  • 2篇表面化学
  • 2篇表面化学吸附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选择性
  • 1篇乙烯
  • 1篇水合肼
  • 1篇铜催化
  • 1篇配合物
  • 1篇自然键轨道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夏树伟
  • 3篇夏少武
  • 3篇徐香
  • 2篇高林娜
  • 1篇孙雅丽
  • 1篇孙道兴
  • 1篇于红
  • 1篇张慧玲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丙烯腈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金属铜原子簇Cu14(9,4,1)的(100)表面,对丙烯腈(CH2=CHCN)在Cu(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状况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为弱化学吸附,部分电荷从丙烯腈分子转移至铜金属簇;由N原子的孤对电子与金属铜形成弱σ共价键;顶位是最佳吸附位,吸附能为40.7391kJ?mol-1,N原子与金属表面间的平衡距离为0.2279nm;其次为桥位和穴位,吸附能分别为36.2513和30.2158kJ?mol-1,平衡距离为0.2194和0.2886nm;吸附后C≡N键的强度降低,活化了丙烯腈分子.化学吸附使体系的熵减小,是由于丙烯腈分子的平动和转动因吸附而被限制.
夏树伟高林娜徐香孙雅丽夏少武
关键词:CU(100)化学吸附
高分子保护金属铜胶体催化剂的制备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无氮气保护下胶体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反应条件,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下,用水合肼还原CuCl2,在80℃和pH=7.0±0.5条件下,可制得比较稳定的胶体铜溶液。改变PVP的分子量或PVP/Cu2+的摩尔比,可制得不同粒度的金属胶体铜。保护剂PVP的分子量越小,PVP/Cu2+的摩尔比越大,所得胶体铜粒径越小。用所得的胶体铜催化丙烯腈水合制备丙烯酰胺具有很高的活性。
夏树伟高林娜
关键词:催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合肼
胶体铜催化丙烯腈水合的高选择性及其活性中心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了胶体铜催化丙烯腈水合制丙烯酰胺的高选择性与活性中心结构的关系.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下,用肼和氢氧化钠混合液还原CuC l2制得胶体铜,用其催化丙烯腈水合反应,选择性达到100%,产生高选择性的原因如下:(1)胶体铜的活性中心不是胶粒表面的点缺陷,而是胶体铜颗粒表面的位错端点.(2)由于胶体铜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的力学特性,保证了活性中心结构的稳定性;胶体铜颗粒的平均粒径(45 nm)超过晶粒的特征长度,进一步保证了活性中心的稳定性.
孙道兴夏树伟夏少武
关键词:催化剂高选择性丙烯腈
C3H3N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及吸附熵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正>利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金属铜原子簇Cu14(9,4,1)的(100)表面,对CH2=CHCN在Cu(100) 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为弱化学吸...
夏树伟徐香夏少武
文献传递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n La Complex with Schiff-base as Building Block被引量:4
2006年
Quantu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the building block [LaL1(NO3)]– of La complex [LaL1(NO3)]NO3?5H2O (L1 = (CH3)2CHCH2CH(NCHC4H3O)COO–). The structure was optimized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thanum ion is coordinated by one nitrogen atom and three oxygen atoms of L1 and two oxygen atoms of nitrate ion. The bond length of La?N is 0.2637 nm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La?O is 0.2526 nm,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s.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ies, electron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R spectra of the complex have been analyzed, which describe the coordination of lanthanum ion with other atoms in detail.
XIA Shu-Wei XU Xiang SUN Ya-Li FAN Yu-Hua BI Cai-Feng ZHANG Dong-Mei YANG Li-Rong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镧配合物席夫碱
丙烯腈在Cu(111)面上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及NBO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对丙烯腈在Cu(111)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状态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立式吸附在金属铜表面为弱化学吸附,其中桥位为较佳吸附位,结合能为-40.16kJ/mol;丙烯腈分子和金属铜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N原子的孤对电子与金属形成σ共价键;对丙烯腈分子结构变化进行了NBO分析,解释了丙烯腈分子吸附后被活化的原因.
夏树伟徐香于红张慧玲
关键词:密度泛函丙烯腈CU(111)化学吸附自然键轨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