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0020258)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史丽赵莉金鹏李昂杨燕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鼻炎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鼻炎
  • 1篇点刺试验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化
  • 1篇上皮化生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点刺
  • 1篇皮肤点刺试验
  • 1篇皮下
  • 1篇皮下注射
  • 1篇皮下注射治疗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治疗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上皮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赵莉
  • 3篇史丽
  • 2篇金鹏
  • 1篇王德云
  • 1篇李春炜
  • 1篇杨燕
  • 1篇李昂
  • 1篇李莹滢

传媒

  • 3篇山东大学耳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尘螨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6、12、24个月,分析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记录发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并在2年治疗期内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年后,单一过敏患者和多重过敏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免疫治疗6、12、24个月后,鼻炎和哮喘的相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皮下免疫治疗是针对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屠燕怡史丽赵莉金鹏訾晓雪李昂金义炫郅莉莉
关键词:屋尘螨哮喘
EMP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表达及其与上皮化生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膜蛋白1(EMP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Quantitative PCR分别在2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测定EMP1的表达。结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中度上皮化生(12/25,48%)是最常见的上皮重塑类型。与对照组相比,EMP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此外,EMP1的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表达的下调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异常重塑的一个生物指标。
金鹏李春炜李莹滢赵莉王德云史丽
关键词:上皮化生
山东省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的变应原种类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阿罗格30种变应原皮试液,对2 218例具有典型变应性鼻炎症状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以测定其致敏的变应原。结果 1 619例(73%)实验结果为阳性,其中粉尘螨阳性率最高(1 164例,71.9%),其次是户尘螨(1 125例,69.5%),单一变应原阳性486例,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者有1 133例,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山东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的变应原,其次是花粉和霉菌。
赵莉杨燕史丽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点刺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