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304B05-03)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唐人成梅士英宋心远蔡槐锋虞波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台湾永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纤维
  • 3篇乙烯
  • 3篇乙烯醇
  • 3篇烯醇
  • 3篇聚乙烯
  • 3篇聚乙烯醇
  • 3篇大豆纤维
  • 2篇蛋白质纤维
  • 2篇染整
  • 2篇混纤
  • 2篇共混
  • 2篇共混纤维
  • 2篇大豆蛋白质纤...
  • 1篇羊毛
  • 1篇羊毛混纺
  • 1篇氧化钠
  • 1篇织物
  • 1篇双氧水
  • 1篇四乙酰乙二胺
  • 1篇漂白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3篇东华大学
  • 1篇台湾永光化学...

作者

  • 5篇唐人成
  • 4篇梅士英
  • 3篇宋心远
  • 1篇虞波
  • 1篇陈文华
  • 1篇徐伟
  • 1篇陈文政
  • 1篇蔡槐锋

传媒

  • 2篇印染
  • 2篇针织工业
  • 1篇毛纺科技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结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烧碱水解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大豆纤维)中的大豆蛋白,通过含氮量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研究了碱处理纤维的化学组成、大豆蛋白含量、官能团、结晶结构和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纤维中存在易水解和较难水解两类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的相容性较差,呈相分离状,且大豆蛋白以团块状分散于连续相的聚乙烯醇组分中;大豆蛋白含量与烧碱处理纤维的失重率之间,以及红外光谱中大豆蛋白酰胺Ⅰ、酰胺Ⅱ与849cm-1处聚乙烯醇骨架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强度比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些关系可应用于大豆蛋白含量的检测和分析。
唐人成梅士英宋心远
关键词:染整氢氧化钠共混纤维大豆蛋白质纤维聚乙烯醇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耐碱性被引量:11
2007年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大豆纤维)对纯碱的稳定性较好。虽然烧碱处理未改变纤维结晶结构的规整性,但使织物强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导致未缩醛化聚乙烯醇组分因可能的氧化变性而黄变。烧碱处理对纤维可染性的影响因染料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碱处理后纤维失重系大豆蛋白碱水解所致,合理地控制染整加工中的碱浓度和温度,可避免大豆纤维的损伤。
唐人成蔡槐锋梅士英虞波宋心远
关键词:染整耐碱性共混纤维大豆蛋白质纤维聚乙烯醇
大豆纤维耐干热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干热处理对大豆纤维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在195℃以下干热处理时,大豆纤维收缩率较小,白度所受影响较小,强力未降低,但可染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195℃是大豆纤维安全干热加工的最高临界温度。干热处理温度超过195℃,大豆纤维易发生降解,降解严重时产生黄色降解产物,结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唐人成徐伟梅士英宋心远
关键词:大豆纤维耐热性大豆蛋白聚乙烯醇
大豆纤维/羊毛混纺产品加工与活性染料染色被引量:5
2006年
介绍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纤维原料组成和产品加工方法,着重讨论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产品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和同色染色方法。根据不同毛纺织品的要求,可选用散纤维、毛条、纱线、织物及成衣染色加工方法,纱线或匹染产品采用漂白大豆纤维再混纺为宜。该类产品采用经筛选的棉用型活性染料(如Everzol ED),并通过染色温度和酸碱度的合理控制,可实现一浴一步法同色染色。
唐人成梅士英陈文政
关键词:大豆纤维羊毛混纺织物染色活性染料
大豆纤维双氧水-四乙酰乙二胺漂白被引量:2
2007年
用高纯度的四乙酰乙二胺(TAED)和双氧水用于大豆纤维的漂白。研究了双氧水及TAED用量对大豆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双氧水用量达到20g/L时,可获得很高的白度,进一步增加双氧水的用量,白度的增加十分有限。当双氧水用量很高时,大豆纤维聚乙烯醇组分的结构规整性有所降低。当双氧水用量为5g/L时,大豆纤维的可染性就会发生很大程度的降低,但进一步提高双氧水的用量,可染性的降低程度就会变得很小。
陈文华唐人成
关键词:大豆纤维漂白双氧水四乙酰乙二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