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3SJD750020)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於璐李章斌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九叶”诗群的凝成与左翼作家的“反向推动”被引量:4
- 2015年
- 四十年代后期左翼阵营的不断扩大,"革命现实主义"和"文艺大众化"主张占据主导地位。"主流"开始把一切处于它之外的创作都视为"异端",力图对它们实行"打击"或"收编"。处于"主流"之外的"九叶"诗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聚集在一起以求保存自身,他们与上海的《诗创造》周围的五诗人在1948年的"聚合"更是如此。因此,左翼作家的"反向推动"实际上促成了"九叶"诗群的凝成,这是其"历史性"之关键。
- 李章斌
- 关键词:左翼作家
- “浪漫主义的文艺复兴”——解析李长之的民族文化理想
- 2014年
- 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李长之的文化理想,希望在西方文化视野中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再认识,发现中国文化的"内生之光"。他在批评实践中秉承主观历史观的理念创造性地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将部分传统浪漫化,以期发掘理想的中国文化应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对李长之文化理想的考察将有助于重审近年来一系列"文艺复兴"规划的真正价值。
- 於璐
- 关键词:浪漫主义理想人格
- 李长之的《红楼梦》研究与德国浪漫主义精神资源被引量:1
- 2013年
- 李长之在德国浪漫主义精神资源的影响下对《红楼梦》的作者态度和文学技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挖掘出《红楼梦》中理想性和虚构性的诗学价值,是红学从史学研究到文学批评的转变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一环,具有余英时所谓的"红学革命"的"典范"意义。
- 於璐
-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德国浪漫主义
- “诗人”鲁迅之发现——李长之的《鲁迅批判》再解读被引量:1
- 2015年
- 《鲁迅批判》是在争论的语境中面世的,一面是左翼理论家对鲁迅思想性和社会意义的褒扬,另一面则是自由知识分子对鲁迅价值的否定。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中从浪漫主义视野揭示了鲁迅身上的诗人本质。鲁迅学在很长时间内陷入'神化'形象的研究误区,鲁迅退化为一个文化符号,直到近年来才重新发掘出被遮蔽的诗人鲁迅的意义,并成为当前鲁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鲁迅批判》的再解读将对今天'去意识形态化'后的鲁迅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 於璐
- 关键词:《鲁迅批判》左翼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