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441)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喜焕张彩英常文锁刘渊刘翠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教育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大豆
  • 4篇农杆菌
  • 4篇胁迫
  • 4篇基因
  • 3篇低磷
  • 3篇磷胁迫
  • 2篇低磷胁迫
  • 2篇植酸酶基因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酸性磷酸酶
  • 2篇酸性磷酸酶活...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农杆菌转化
  • 2篇转基因
  • 2篇磷酸酶
  • 2篇磷酸酶活性
  • 2篇酶活性
  • 2篇酶基因

机构

  • 9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12篇李喜焕
  • 11篇张彩英
  • 10篇常文锁
  • 5篇刘渊
  • 2篇李桂兰
  • 2篇孔佑宾
  • 2篇闫瑞叶
  • 2篇刘翠
  • 1篇张春锋
  • 1篇孙星
  • 1篇李文龙
  • 1篇刘梦星
  • 1篇吴冰
  • 1篇权月伟
  • 1篇王运杰
  • 1篇郑醒
  • 1篇李文爽

传媒

  • 5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大豆科学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耐低钾种质资源筛选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对72个大豆品种苗期耐低钾特性进行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种质资源,利用获得的不同类型大豆材料研究耐低钾特性与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个钾不同处理浓度下,0.01 mmol/L适宜作胁迫浓度,2.50mmol/L适宜作对照浓度;以植株生物量相对值为筛选指标,可鉴定供试品种的耐低钾特性。研究发现,供试的大豆品种耐低钾能力存在较大变异,筛选出5个耐低钾特性较强的品种。另外,对不同耐低钾类型品种的叶片保护酶系统分析发现,耐低钾特性与胞内保护酶系统活性存在一定联系。
权月伟李喜焕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低钾胁迫
中国大豆磷素营养及磷高效品种筛选最新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磷是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但由于其极易被土壤固定,因而有效性非常低。缺磷已成为限制当前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主要因素之一,传统农业生产一般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利用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通过发掘和利用磷高效品种来解决植物需磷和土壤供磷矛盾的新途径。文章综述了中国土壤磷素营养及其遗传改良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大豆磷素营养的现状,整理了中国开展磷高效育种以来获得的所有高效及低效大豆材料,为进一步克隆磷代谢相关基因、解析磷高效生理及分子机制、选育磷高效新品种提供依据。
李喜焕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品种资源
大豆MYB转录因子GmPHR1转化及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在克隆获得MYB转录因子GmPHR1基础上,构建基因超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技术将其转入冀豆12,获得GmPHR1高效表达转基因新材料,并分析基因在耐低磷和低磷敏感品种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目的基因超表达载体pBI121-GmPHR1,获得了经PCR验证为阳性的T4转基因新材料;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其中4个株系的GmPHR1表达量达到野生型对照的2倍以上,说明GmPHR1能够在转基因新材料中高效表达;进一步分析低磷胁迫下不同耐低磷特性品种的基因表达量,发现GmPHR1在耐低磷品种中呈现快速诱导、持续表达与高表达量的模式,而在低磷敏感品种中则表现缓慢诱导、迅速下降和低表达量的模式。
吴冰李喜焕刘翠王运杰李文龙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MYB转录因子农杆菌转化
提高植物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2年
低磷限制植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是全球亟待解决的土壤养分问题之一,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百余个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被克隆,但真正用于植物转基因育种实践的却寥寥无几,且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现有候选基因种类繁杂且未系统分类,有些基因的功能尚未明确,缺少克隆与育种交流平台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目前已克隆的植物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按照其功能不同进行分析,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应用价值进行归纳总结。这不仅为分子生物学家选择目标基因,解析植物磷高效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育种学家进行基因转化,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搭建平台。
李喜焕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低磷胁迫候选基因转基因育种
植酸酶基因phyA转化大豆品种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土壤磷多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而植酸磷占一半以上,分解利用植酸态磷是提高土壤磷利用效率、改善植物磷素营养的新途径。利用大豆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与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将含有根特异启动子pyk10、信号肽S和植酸酶phyA的嵌和基因(KSA)转入冀豆12、冀豆16、五星1号和吉林35中。经PCR检测,共获得T0阳性植株114个,T1阳性植株101个,T2阳性材料28个。通过将T4代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对照在仅含植酸磷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发现,转基因植株在植酸磷条件下生长状况优于对照,并且3个转基因株系根系分泌型植酸酶活性分别比野生型提高5%、13%和24%。
闫瑞叶李喜焕李桂兰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植酸酶基因农杆菌介导
转录因子GmPTF1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大豆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在克隆获得磷高效相关转录因子基因GmPTF1的基础上,构建基因的超表达载体pGN-GmPTF1和无标记(Marker-free)表达载体pX6-GmPTF1;利用农杆菌介导子叶节与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将表达载体pGN-GmPTF1和pX6-GmPTF1分别转入冀豆12、冀豆16和五星1号大豆品种。转化后的大豆植株经PCR检测,有11株转化植株可扩增出目的条带,其中5株转有pGN-GmPTF1载体和6株转有pX6-GmPTF1载体,表明GmPTF1转录因子基因已初步整合至大豆基因组中。
郑醒张彩英常文锁李喜焕
关键词:大豆转录因子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1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基因,并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植物磷高效转基因育种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从低磷处理14d的‘中黄15’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开放阅读框1 395bp的基因,经保守域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紫色酸性磷酸酶类,命名为GmPAP14(GenBank No.JN967626)。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mPAP14编码1条含有4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量约53.1kD,理论等电点6.14,且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所特有的5个保守基序和7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GmPAP14具有跨膜结构与信号肽,定位于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mPAP14与苜蓿MtPAP1及大豆GmPAP1具有同源性,预测可能与植物磷素高效吸收利用有关。
孔佑宾宁英达刘渊李喜焕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低磷胁迫大豆生物信息学
磷胁迫下大豆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磷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在3种磷水平处理后,对23个大豆品种的叶片和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根冠比、干物质量、全磷含量及磷效率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或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叶片或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对值、根冠比,磷效率、磷效率相对值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
刘渊李喜焕孙星张彩英
关键词:低磷酸性磷酸酶活性磷效率耐低磷
杂交转育植酸酶phyA大豆阳性材料筛选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植酸及其盐类占土壤非有效态磷30%~40%,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能够分解利用植酸磷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途径。本研究以农杆菌转化子叶节所获得的JL35-phyA为试材,采用PCR与RT-PCR进行目的基因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材料;随后将这些阳性材料与38个常规大豆杂交,实现phyA向不同大豆品种的转育。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已将phyA转入吉林35,且基因在大豆根系能够正常转录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及百粒重显著高于野生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利用这些转基因株系,通过杂交转育获得F1阳性单株427个,涉及上述38个不同组合,说明目标基因phyA已转移到杂交后代;将F1阳性单株自交后筛选得到部分组合的阳性F2植株及F3子粒,经农艺性状考察,这些后代材料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并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一些转有目标基因的优良株系,为今后培育转phyA大豆新品种(系)提供了一批重要的遗传资源。
李喜焕刘渊闫瑞叶孔佑宾李桂兰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植酸酶基因农杆菌转化大豆杂交转育遗传资源
GmPHR1, a Novel Homolog of the AtPHR1 Transcription Factor, Plays a Role in Plant Tolerance to Phosphate Starvation被引量:1
2014年
GmPHR1 from soybean (Glycine max)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This novel homolog of the AtPHR1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fers tolerance to inorganic phosphate (Pi)-starvation. The gene is 2 751 bp long, with an 819-bp open reading frame and ifve introns. Analysis of transcription activity in yeast revealed that the full-length GmPHR1 and its C-terminal activate the reporter genes for His, Ade and Ura, suggesting that the C-terminal peptide functions as a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indicated that patterns of GmPHR1 expression differed. For example, under low-Pi stress, this gene was quickly induced in the tolerant JD11 after 0.5 h, with expression then decreasing slowly before peaking at 12-24 h. By contrast, induction in the sensitive Niumaohuang (NMH) was slow, peaking at 6 h before decreasing quickly at 9 h. GmPHR1 showe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in the nuclei of onion epidermal cells and Arabidopsis roots. Growth parameters in wild-type (WT) Arabidopsis plants as well as in overexpression (OE) transgenic lines were examined. Under low-Pi conditions, values for shoot, root and whole-plant dry weights, root to shoot ratios, and lengths of primary roots were signiifcantly greater in OE lines than in the WT.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at GmPHR1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ferring tolerance to phosphate starvation.
LI Xi-huanWANG Yun-jieWU BingKONG You-binLI Wen-longCHANG Wen-suoZHANG Cai-ying
关键词:SOYBEA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