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3022)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黄永建周锡强李林马超王成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色度学
  • 1篇剖面
  • 1篇古海洋
  • 1篇古气候
  • 1篇白垩纪
  • 1篇白垩系
  • 1篇藏南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黄永建
  • 1篇马超
  • 1篇李林
  • 1篇王成善
  • 1篇周锡强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色度学方法的深时研究:以藏南贡扎剖面白垩系赛诺曼/土仑阶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色度学方法在揭示未固结或半固结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但成岩或成岩后演化对原岩成分的改造使得其在已成岩岩石中的应用还不多。文中以藏南定日贡扎剖面白垩系晚赛诺曼阶到早土仑阶的98件岩石样品为研究对象,应用色度学方法,并结合镜下观察和主量元素分析,得到以下的主要结论:(1)对样品的CIE1976L*a*b*色度空间分析显示,L*与a*的变化趋势呈镜像对称,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可识别出半周期分别为9.2m和1.8m的两个主周期;而L*与b*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2)色度指标与主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L*值与碳酸盐含量正向相关,b*值可能主要与Mn元素含量相关,L*和b*可以对古海洋化学条件做出一些制约;a*受粘土矿物含量制约,反映了古气候的变化。
李林周锡强黄永建马超
关键词:色度学古气候藏南白垩系
古海洋活性铁循环研究进展及对白垩纪缺氧-富氧沉积转变的启示被引量:5
2009年
铁作为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广泛参与到一系列地球化学循环中。现代海洋中的铁主要来源于河流、冰川和风的铁氧化物颗粒和溶解铁的输入。陆源输入的铁氧化物在有机质埋藏、降解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转化过程而埋藏下来,该过程被称作活性铁循环。氧化-强氧化条件利于沉积物中氧化铁的持续产生或者至少保持不被溶解的状态,从而形成棕色—红色沉积物;还原条件利于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溶解,形成菱铁矿、黄铁矿(铁硫化物)等形式的埋藏,并可能造成溶解铁在海洋内的迁移。Raiswell、Can-field、Poulton等通过对现代典型海洋环境活性铁循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用于判别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活性铁指标体系,并成功地将太古宙以来的古海洋划分成为含铁的大洋、硫化的大洋和氧化的大洋等3个演化阶段。由于活性铁的不同形态对磷具有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将造成"氧化条件下磷的优先埋藏、缺氧条件下优先释放的现象"。磷是海洋生产力的限制性元素,铁和磷循环的上述耦合关系将造成"缺氧的大洋生产力越高,富氧的大洋生产力越低"现象的出现。目前已在白垩纪古海洋缺氧-富氧沉积中初步证实了上述反馈关系的存在,但是对活性铁埋藏形式对该特殊沉积的贡献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黄永建王成善
关键词:古海洋白垩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