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Z1-E461-1)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强吕志平吕小燕沈海容朱晓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西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压积
  • 4篇细胞
  • 4篇红细胞压积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变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 3篇提取物
  • 3篇免疫性
  • 2篇血粘
  • 2篇血粘度
  • 2篇血黏度
  • 2篇肾间质
  • 2篇肾间质纤维化
  • 2篇全血粘度
  • 2篇全血黏度
  • 2篇微循环
  • 2篇纤维化
  • 2篇小鼠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作者

  • 7篇吕志平
  • 7篇刘强
  • 4篇吕小燕
  • 3篇陈淳
  • 3篇孙学刚
  • 3篇杨静雯
  • 3篇陈育尧
  • 3篇朱晓霞
  • 3篇沈海容
  • 2篇张绪富
  • 2篇黄少慧
  • 1篇华何与
  • 1篇郭云波
  • 1篇刁建新
  • 1篇覃桂强
  • 1篇张奉学
  • 1篇王晞星
  • 1篇苏娟萍
  • 1篇孙显赫
  • 1篇赵晓华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红背叶根不同提取物对Con-A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原药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以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各分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 d。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并可改善肝脏的组织形态。结论: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杨静雯沈海容朱晓霞陈淳陈育尧刘强钟伟超赵晓华吕志平
关键词:急性免疫性肝损伤
红背叶根提取物对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红背叶根4种提取物: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不仅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酯、谷草转氨酶,还可以改善肝脏的组织形态。结论: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沈海容杨静雯朱晓霞陈淳陈育尧刘强黄少慧吕志平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
红背叶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抑制HBsAg和HBeAg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探讨红背叶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抗HBV作用。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红背叶根水提取物(WE)、石油醚提取取物(EE)及正丁醇提取物(BE)对HepG 2.2.15细胞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分析红背叶根4种提取物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红背叶根正丁醇提取物在无毒浓度下对HepG2.2.15分泌的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65.2%、94.4%,治疗指数分别为>9.8和>67.1;红背叶根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BeAg抑制率达53.4%,治疗指数>2,而对HBsAg的无抑制作用;其他两种提取物对HBsAg、HBeAg则无抑制效果。结论红背叶根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均有抗HBV作用,正丁醇提取物效果比乙酸乙酯效果更好,具有潜在的抗HBV开发前景。
沈海容刘妮张奉学杨静雯陈淳朱晓霞刘强黄少慧吕志平
关键词:HEPG2HBSAGHBEAG
红背叶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红背叶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复制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红背叶根组,并设假手术组;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HC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红背叶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之一。
吕小燕吕志平孙学刚刘强张绪富孙显赫郭云波刁建新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
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肝纤维化"血瘀"的病机特点。方法建立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肝纤维化大鼠全血粘度150/s、30/s、5/s、1/s切变率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同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转氨酶。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的全血粘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IV型胶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全血粘度的各个切变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纤维化"血瘀"的中医病机,为抗肝纤维化"活血化瘀"的治疗提供依据。
吕小燕刘强孙学刚陈育尧华何与覃桂强张绪富吕志平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
大黄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角度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制备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黄虫丸对该模型动物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和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大黄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肝纤维的主要病机之一。
吕小燕刘强苏娟萍王晞星吕志平
关键词:肝纤维化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
梗阻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从络病角度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全血粘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同时检测肾纤维化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结果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的全血粘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 I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肾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 IV)与全血粘度的各个切变率及红细胞压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肾间质纤维化"络脉瘀组"的中医病机,为抗肾间质纤维化"活血通络"的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吕小燕孙学刚刘强吕志平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