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074)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李小燕蔡伦郭俊杜杰王绿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致病基因
  • 2篇致病基因突变
  • 2篇突变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测序
  • 1篇动脉
  • 1篇血压
  • 1篇医学研究生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瘤
  • 1篇高血压
  • 1篇腹主动脉
  • 1篇腹主动脉瘤
  • 1篇高通量
  • 1篇高通量测序
  • 1篇高通量测序技...
  • 1篇测序技术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作者

  • 3篇王绿娅
  • 3篇杜杰
  • 3篇郭俊
  • 3篇蔡伦
  • 3篇李小燕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发现腹主动脉瘤致病基因突变
2015年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腹主动脉瘤患者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腹主动脉瘤与FBN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 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设计FBN1的65个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后,再利用Illumina Hi Seq2000第二代测序仪进行测序,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4例患者目标区域平均测序深度为448.15~536.61,99.5%~99.7%目标区域覆盖度。经过数据分析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1个新的错义突变c.2753 C>G(p.Pro918Arg),db SNP137数据库、千人基因组及内部800名正常汉族人数据库均无此突变。经SIFT预测为有害突变。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en 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结合Illumina Hi Seq2000第二代测序技术成功地发现了FBN1的新突变。该方法快速而有效,对腹主动脉瘤分子病因学有更好的认识。
郭俊蔡伦李小燕王绿娅王绿娅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医学研究生"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6年
高通量测序技术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研究领域。与传统测序方式相比,该技术具有通量高、耗时短、成本低等特点。研究生教育中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疾病研究、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方面的介绍较少。培养医学研究生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能力,可以增强研究生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方法、原理、应用范围、数据分析的理解,为医学研究生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及解决临床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郭俊李小燕蔡伦王绿娅杜杰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医学研究生
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2代测序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致病基因突变
2014年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2代测序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13个已知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EH与致病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5例EH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设计内皮素转化酶1(ECE1)、G蛋白调节信号5(RGS5)、钠钾三磷腺苷酶通道β1多肽(ATP1β1)、选择素E(SELE)、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受体1(AGTR1)、α-内收蛋白(ADD1)、细胞色素P450 3A亚家族多肽5(CYP3A5)、一氧化氮合酶3(NOS3)、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β3(GNβ3)、一氧化氮合酶2A(NOS2A)、苯基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NMT)和前列腺素I2合成酶(PTGIS)基因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后,再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第2代测序仪进行测序,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突变位点,对选定的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目标区域平均测序深度为301.12~431.92,99.30%~99.70%目标区域覆盖度。5例患者中ADD1基因发现3个错义突变;AGT基因发现1个错义突变;SELE基因发现2个错义突变;PNMT基因发现1个剪切位点突变;PTGIS基因发现1个错义突变。结论 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结合Illumina HiSeq 2000第2代测序技术成功发现了EH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该方法快速有效,对深入研究EH的分子病因学有重要意义。
郭俊蔡伦李小燕王绿娅杜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致病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